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情》2020,(6):10-11
2019年,四川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6%,是三次产业贡献最大的产业。2020年,四川将制定服务业发展系列政策,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新动能培育,推动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引领作用,区域技术创新、资源禀赋、以及产业支持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等对主流产业增长乃至区域经济增长有制约影响.文章通过研究主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引领的特点,构造了其理论模型,同时,对驱动主流产业的因素特征研究,构造了资源约束下主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引领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讨论,形成了资源约束下主流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结论.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产业集群的鉴别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引言产业集群理论强调产业的空间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地方发展,引发了公共部门及政策制定者的兴趣,并发展出以集群概念为主轴的政策分析模式,包括以集群为核心的产业经济政策,以集群分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及集群的推广与执行策略等。但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产业集群的界定通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助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主要对中国经济内向度和外向度进行测度,并就经济内外向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从封闭半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成为内向经济和外向经济并重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内外型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作用呈现"L"型变化,随着经济内外向型趋于均衡,经济内外向结构变化作用趋于平稳.最后,就加快发展内向型经济,推进经济结构从内外向并重向内向型转型升级,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在1978-2011年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远远高于同一期间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32.7:45.4:21.9变为2011年的9.1:56.0:34.9。内蒙古三次产业的变动对其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又是多少?本文试图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期提出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一、三次产业变动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内蒙古经  相似文献   

7.
陈强  何彤彤 《浙江统计》2013,(12):42-43
摘要:电子商务已成为商贸经济领域的新亮点。本文基于对温州电子商务贸易企业、行业网站的典型调查,指出电子商务企业对温州商贸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商贸模式转变、总部经济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金人才受制等问题,提出推进电商行业“三转一市”、优化人才资金及创业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基于1994~2009年的经验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文章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以我国1994~2009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旅游经济和社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中最大的限制因素在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文章以伊春市和白山市两个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为例,运用VAR模型对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金融发展并没有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反,城市经济发展则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因.建议林业资源型城市应建立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金融支持模式,最终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实现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一、后危机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演进趋势 (一)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是国际大势所趋,各发达国家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因此被寄予厚望.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期,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基调下,低碳产业承接转移与结构调整升级将是"十二·五"经济建设的核心环节,节能环保将是重要的技术保障和低碳经济走向产业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与GD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经济发展具有两个主题——总量增长和结构转型,而结构转型是解释经济增长速度和模式的本质因素。结构转型频率太慢或方向无效率,它将阻碍经济增长;但若结构转型改善了资源配置,如降低了产业部门之间要素回报的不均衡,或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发展,也能对增长做出贡献(Syrqui  相似文献   

12.
从"政策变迁"和"实施效果"两个视角切入,在全面梳理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基于文本计量分析法从四个维度研究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历史变迁及主要特征,应用"目标达成"模式并结合模糊优选模型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期性"、"专用性"、"治理性"和"约束性",而"行业整合"和"产业培育"类政策相对较少,并且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亟待加强;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政策颁布的前五年实际效果一般,但是近年来稳步上升;不同政策工具对具体指标的影响程度、实际效果及持续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广东工业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和实行产业转型升级以后,广东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利用产业转移推动转型升级的模式。面对四川目前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潮,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的“排头兵”其产业发展转型之路对我们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内蒙古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富民与强区协调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24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2∶56.8∶34.0.人均gdp达到57515元,同比增长13.8%,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8905美元.  相似文献   

15.
经济理论显示,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要素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转向第三产业,最终合意的结果为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都达到均衡。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性产业均衡条件要求三次产业的边际产出和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都相等。实证通过推导产业均衡条件得出产业偏离度的概念,找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沈涛 《统计与决策》2016,(19):133-136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趋于放缓,GDP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高增长、低效率的旧常态已经不可维持,经济新常态到来.文章在辨析经济新常态内涵和外延,把“中等收入陷阱”纳入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体系框架之内后,发现目前的人均GDP有可能使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性问题,防范社会危机、防止技术陷阱、摆脱制度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和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优路径:一是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二是增加R&D投资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三是实现产业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产业政策的理论模型与现实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产业政策对产业供给和社会需求的视角,以2009年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政策分析入手,解释说明在我国经济增长上行趋缓的形势下,产业调整振兴部门的选择原因,以及产业政策实施的途径和机制.通过我国经济背景分析,总结分析出当前的工业部门是影响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部门,产业政策的实施依靠外部市场培育和企业自身调整两个方面,利用财税政策、科技进步、技术升级、兼并重组等措施,防止和扭转经济的下滑.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效率、结构、稳定、环境、民生、分配等6个维度构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实证考察了创业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质量提升可以显著增加经济增长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不过,创业质量提升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收入分配公平性。最后,在各种效应综合影响下,创业质量显著提升了综合经济增长质量。在新时期,决策者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通过高质量创业带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此外,决策者也要注重完善产业、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避免新创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影响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从而推动经济平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基础性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探究发展经济学的结构转型观点是否也作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文章选取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样本,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研究1978—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果发现,基础性要素始终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结构转型,分别以“农业-制造业”与“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转型为主要内容。且结构转型主要在东西部地区推动经济增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为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以来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长表现出下行趋势,虽然各样本的主要增长动力并不一致,但在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的作用下,这种经济增长的下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甚至是扭转。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调控方式的选择。在索洛模型框架下结合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构建经济增长系统模型,并提供利用经济结构演变信息来预测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简单方法;根据实际经济数据和对未来结构转型的情形设定,对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率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出现明显下降,大约处于6.22%7.17%之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为动力的新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