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统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整体功能中基础之基础,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和基石。然而在当前的统计数据中,确实存在着数据不实的现象,尤以企业为重,有的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导致统计信息失真,使上级政府难以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误导。一、企业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内在原因,也有社会监督不力等客观因素,就企业而言,笔者认为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领导不重视,统计队伍不稳定。部分企业由于领导对统计职能的认识简单化或错误地把统计工作视为一项可有可无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电价监管模型(如投资回报率、价格上限等)高度依赖于企业的成本信息,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这些模型不容易达到预期的监管效果。标尺竞争克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这一困难,文章简单介绍了标尺竞争的理论,并在标尺竞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电价监管模型,以期为我国的电价监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资产风险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此现象的重要原因,此理论也有助于解释以往各种不同股权融资偏好理论的分歧.另外,显著性检验结果也表明传统权衡理论和负债能力理论不能排斥实证结论,进一步证明了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买卖价差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度量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市商的买卖价差被认为是在知情交易者的预期损失和流动性交易者的预期收益之间的权衡,买卖价差中的不利选择成本在西方被广泛运用来反映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但是运用买卖价差对我国证券信息不对称进行研究却发现我国深沪两市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均小于欧美和香港市场,这与我国作为新兴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严重的情况不符。究其原因,我国为集中竞价的拍卖市场,不存在做市商或造市者,买卖价差不能被认为是做市商或造市者的盈利来源,所以不能正确反映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纳入信贷抵押品价值、抵押清算成本等因素在内的银行信贷决策模型,分析信息不对称的非竞争性信贷市场,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两个竞争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共同面临成本信息不对称风险时的供应链决策问题.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拥有私人成本信息时,探讨供应链成员的三方博弈机制以及博弈结果对供应链系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不谎报行为,无论是制造商还是零售商都会通过谎报策略获取更多利润,最终会实现三方都采取谎报行为的Nash均衡,但整个系统效率降低,而且当制造商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供应链成员会陷入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表明,信用评分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小企业贷款高成本、高风险及信息不对称难题.本文广泛选取了可适用于小企业主信用评分领域的12种数据挖掘模型(包括本文的改进模型门限Logistic),并以3个银行微观客户数据集为案例,通过10折交叉验证和预期分类错误成本的方式,检验了这些模型的综合信用评分能力.分析结果及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改进的门限Logistic模型在模型预测能力及预期错误分类成本等多方面表现优秀;而基于决策树的组合方法也表现良好.本研究对国内商业银行建立合适的小企业主贷款信用评分模型具有参考意义,也有助于推动银行微观金融统计,完善金融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供应链结构下,信息不对称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不同,供应链成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下的收益判断是否合作.文章针对由单个生产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利用非合作博弈的方法研究了在渠道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问题,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并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中生产商和零售商期望收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成本信息共享是双渠道供应链的均衡选择.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自来水公司和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自来水公司在接受政府规制时有虚报成本的动机,文章根据激励性规制理论,站在政府的角度,研究政府如何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费,以期达到社会福利极大化和促使自来水公司真实上报成本参数的目标。同时,为解决在长期的规制过程中,由于中国高昂的公共资金影子成本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文章对模型进行改进并提出一种新的规制办法。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它给信贷市场带来了效率损失,也增大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本文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对策,以期提高整个信贷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比较了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线性契约,深入研究了一类两级供应链(包括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激励契约机制的设立,分析了外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于报酬率、努力水平系数、固定收入、供应商期望收益、零售商的实际收入以及代理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多元条件正态分布法则,模拟投资者理性地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新对上市公司未来不确定价值的信念进而做出投资决策的过程;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数量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当信息披露具有线性递增成本时,本文得到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下上市公司最优信息披露数量.这表明上市公司通过权衡披露成本上升和风险溢价下降来决定最优信息披露数量.  相似文献   

13.
王博 《统计与决策》2006,(8):161-163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SCM)中人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本文通过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别从信息搜索与合作博弈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牛鞭效应的应对策略.信息搜索是企业的个人行为,会为此付出搜索成本,所以解决牛鞭效应的最好方式应该是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信息共享,该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势必存在道德风险,委托人必须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实现合作双方的激励相容,疏通信息链打造完美供应链.  相似文献   

14.
宋健 《统计与决策》2006,(18):150-153
运用博弈理论,根据是否信息对称,分析完美信息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行为的均衡路径,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委托方和代理方未来行为的各种可能性及其优化选择,指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诚信程度缺失会使得委托-代理选择偏离最优路径,从而建立帕累托最优条件下的关键方程.  相似文献   

15.
信号博弈在并购定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风险理论认为,并购风险是由于过程的动态变化所导致的实际结果对预期结果的偏离.定价是并购工作的关键一环,也是一个动态化过程.信号博弈是并购双方沟通和博弈的主要方式,是减弱并购定价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增强并购定价过程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教育统计在实行双向服务中,充分有效地发挥了统计职能,使教育统计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参谋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管理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估与检测,使数量信息的统计与要求也越来越及时、准确与规范。但在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各部门职能机构的纵向数量信息统计时,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数据资料的传输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或多或少地造成纵向数量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数量信息应有的效果,失真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叠加失真即重复统计同一数据造成的失真。这种失真绝大部分表现在统计界限、口径不清上,在现行体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引入两企业成本类型的预测概率建立了静态库诺特模型,分析了其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关系以及对均衡产量的影响,从而得出了一些具有价值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政府存在诚信缺失问题.本文从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经济人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诚信成本与收益等角度对政府诚信问题进行了分析,探寻这一问题产生的理论渊源,并提出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对政府及其官员失信追究的惩戒机制,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力度等途径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防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个因素是技术上的原因,如统计手段和方法的落后等。第二个因素是人为的原因,主要是统计调查人员素质差,调查对象的不合作,故意掩瞒真相等。第三个因素是随机的因素,本文主要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分析由于统计信息的提供者自身故意掩瞒真相所导致的信息失真现象产生原因,以及防范对策。一、“囚徒困境”与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在现代经济学尤其是信息经济学中越来越多的用到了博弈论这一重要的分析工具,这一分析工具主要是用来说明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的策略选择会导致什…  相似文献   

20.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关系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中“三公”原则中“公开原则”的具体要求和反映,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当代学者们普遍认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依据为有效市场假说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于信息披露制度来说,有效市场假说的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信息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变动关系。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