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反讽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修辞策略。反叛意识形态立场、颠覆社会既有价值体系,"反讽"同样也成为朦胧诗以来的当下诗歌写作中较重要的话语策略,但是第三代诗中的"口语写作"到了伊沙,反讽发展到话语转义的阶段,这时候的诗歌在诗学形式上是一种重大突破,但是,"反讽"成为一种转义也意味着成为某种中心,潜在着某种危险。反讽话语一方面积极推动当代诗学建构,一方面也呈现了某种写作上的误区,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象征",在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派诗人那里,被赋予了超越诗歌修辞学层面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法,更有着和"生命"、"存在"同等的意义."神"和类"神"意象、"肉体"、"野善"是其诗歌意象系统中最富代表性的象征性意象.从诗歌基本层面的"意象"入手,勾勒穆旦诗歌的象征性意象结构系统,并探知其诗歌的内在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穆旦诗歌文本的晦涩标志着现代派含蓄追求发展的极致,他创造的意象不仅新颖而且自成体系,其诗在具有哲理性的同时又充满了强烈的抒情性.穆旦对诗歌形式的选择或他诗歌艺术形式的特色与他诗歌的内容密切相关.诗歌内容的思辩性是穆旦诗歌的晦涩难懂的根本原因;他诗中大量的意象是他灵魂的追逐、艰难与痛苦的显现;也正因为穆旦反复倾诉着自己无法排遣的痛苦,其诗才具有了强烈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4.
刘华 《晋阳学刊》2007,(3):117-121
穆旦对现代诗歌最重要的革新在于凸显了过去新诗中所忽视或未曾处理好的"知性".在将"思"成功楔入"诗"的过程中,意象的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穆旦的诗歌中,除了那些贯穿在每首诗内诗情流转与诗思运行之中的单元意象外,值得重视的便是关联并统摄着全诗主旨乃至整个诗作母题的主题意象.这些主题意象主要是在现实、生命和玄学这三个主题层面上呈现的.深入考察主题意象在不同主题层面的表现形态和呈现方式,具体探究意象设置与意义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许能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把握穆旦诗歌建立在主体原创基础上的艺术个性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振兴 《天府新论》2008,2(1):154-158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诗人穆旦已经被充分经典化了.王佐良的评介文章<一个中国诗人>,是穆旦研究的经典之作;穆旦的诗作<饥饿的中国>,标志着穆旦创作走向世界.从<一个中国诗人>到<饥饿的中国>,穆旦提供了一种"世界诗歌","可译性"是这种"世界诗歌"的重要特点.穆旦的"世界诗歌",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意义重大,但也由此带来了穆旦诗歌中备受争议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讽(irony)是西方文论中意义丰富的概念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以发展与完善。历时性的反思为考察反讽概念的知识谱系与演变进程提供了一种视域,从而更深入地探究其在不同重要时期语境中的蕴含。反讽理论由早期的修辞学领域逐渐向美学、文学等层面拓殖,尤其是在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之下,反讽也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实践形式与审美风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讽在文学创作中包含的语言张力与叙述的客观性;二是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空间中,反讽内在批判性精神所承载的美学价值。同时,反讽理论在学术界的频繁引用与争鸣,凸显了其持久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7.
晓苏 《江汉论坛》2013,(2):120-123
反讽是现代小说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本文以铁凝小说《春风夜》为例,具体探讨反讽的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原因角度与结果角度,进而归纳出反讽小说的三种基本形态:隐喻式反讽、对比式反讽和调侃式反讽。  相似文献   

8.
自从小说成为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之后,叙事业已成为文学的圭臬,再现型的诗歌研究模式就占据了统治地位,抒情则被看成诗人的戏剧独白。以弗罗斯特小诗《春潭》的戏剧独白分析为例,可以揭示这种小说式解读的貌似合理性及其明显的缺陷。新抒情理论主张重回贺拉斯开创的抒情传统。诗歌是一种辞藻华丽的话语、修辞手段和伦理教育工具。抒情言说者并非小说中的角色,而是向受众——仪式上的听者或诗歌的读者——呈现传统元素的演述者。抒情重在从物质层面凸显语言,对语言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在抒情那里,语言不仅在主体立场稳固之前与身份结构及其置换紧密联系,而且与韵律及对时间性的身体体验密切关联。新的抒情研究不只局限于探索抒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更致力于提出新的抒情规范与类型。  相似文献   

9.
朦胧诗在20世纪80年代的蜕变特征之一是口语化诗歌写作的出现,早期表现为对朦胧诗的反讽与调侃,后转为对口语语感的强调与信任。从口语化诗歌的历史维度看,口语一直作为非诗的因素出现,但也不断获得融入诗的合法性。就语言本质来说,口语与书面语是一种伪对立,它们常常成为关于诗歌语言风格的不同观念之间,或者是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斗争工具。"口语诗"背后的诗学事实在于,"口语诗"的形态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诗歌本身就在创造书面语,诗人应该利用一切语言资源,来恢复被传统与惯例所阻断的语言及经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克林思·布鲁克斯认为诗歌的语言不是自发的、纯朴的,而是包含着精心设置的机巧,甚至在看起来是直接而简单的地方,也充满了反讽、悖论和含混,所有的诗歌语言都是悖论的语言.诗人不是通过制造出新的词语来给予语言新的维度,而是通过使用灵巧而独创性的隐喻,给旧词注入一种新的生命.布鲁克斯反对文学批评的相对主义,认为这将导致文学的毁灭.他主张文学批评要有一套绝对的标准,这个评判的标准不是诗歌所包含的信息的德行、正确、深刻或高贵,也不是个别短语、意象或诗行的优美、正确或高贵,而是诗歌中由反讽、悖论、含混等所形成的紧密结构的形式.布鲁克斯关于诗歌语言及评判标准的理论对当下社会文化建设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保罗·德曼认为,修辞性是语言的本质,任何文本都是以一种自我解构的形式存在。在他的反讽哲学中,转喻被看作是反讽的本质,是导致意义多重性的重要因子,任何解读都是对反讽链条的人为中断。反讽的共时性结构和双重结构是其运作的基本模式,是促成语言意义多重性的必然。反讽作为文本的自觉叙事基础,存在于叙事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点,在建构叙事的同时也解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与译者身份重合这一特征使得自译成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本文试通过分析穆旦诗歌自译作品,探讨自译现象对普通译者的借鉴作用。将穆旦诗歌自译作品与其他个别译者的译文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穆旦自译的诗歌较原文虽然也有改动之处,但基本较为忠实,有时其他译者的译文比穆旦的翻译还要自由。从穆旦的自译作品可以获得的启示是:第一,翻译与创作并非对立;第二,文学翻译必须传递原作的精神内涵;第三,分析研究自译作品有助于译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原文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哈代在其诗作中借助反讽手法的运用,深刻地展现了他所处时代真实与复杂的社会生活.本文主要从言语反讽、结构反讽和情景反讽等三个层面论述哈代诗歌中的反讽对于揭示作品主题,解读作品内涵及作者的思想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形式出发对西渡诗歌进行修辞学批评,以探求其文本的意义建构而不是意义表现.叙述,对于西渡来说不唯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结构形态.西渡诗歌叙述的结构形态传统温和、平缓舒展,其意义诉求和价值目标在于用叙述带入节奏,试图借助略带叙事性的格局把文本的疏密度和时间速度转换成一种诗歌的节奏.同时,思辨在叙述的节奏内鼓荡奔突,给文本注入沉重尖锐的价值观和命运感,表征出诗人对历史丰沛的想象力.对西渡诗歌的个案批评可以阐释当代诗歌以什么样的方式建立语言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探析出诗学和社会学、修辞想象和历史想象间张力营建的枢机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诗歌写作中,"反讽"的运用似乎日益陷入狂欢化的泥潭。在只见"反讽"不见"诗"的境况中,既缺乏对诗歌本体建构的必要关心,也缺失了关于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想象。现代禅诗的发生,或可成为当代诗歌反讽狂欢的反拨。首先,禅的静、寂追求可沉静新诗"耗尽式"的反讽狂欢;其次,禅的悖论式语言运作方式,可增强诗歌的反讽张力。  相似文献   

16.
说反讽——对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范畴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正龙 《人文杂志》2007,(3):112-116
反讽是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美学范畴之一。新批评将反讽视为语言中的对比与矛盾,因此语义悖论及字面意义与语境意义的差异是其关注的核心。新批评之后,人们更多地从符号学与叙事学角度看待反讽,注意到反讽与语言多重编码、叙事分层的关系。本文认为,从叙述的表层看,反讽是隐含的作者对表层意义的取消而形成的不可靠的叙述。而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反讽实际上与主体的某种优越感、对真相的洞察联系在一起,而在叙述过程中自我又采取隐身的方式保持某种超然,使表层意义导向不能作为解释依据。因此,反讽需要双重或多重释义。  相似文献   

17.
讽刺文学作品是文学作品中颇具影响力的一种形式,有独特的表现手法。文章从语言(词汇,句式)层面以及修辞(反语、夸张和对比)层面分析外国著名讽刺文学作品,以更好地领悟作家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而修辞是语法与思维的中介物,实际上,语法和修辞都不能违背思维的规律,修辞的所谓“不合逻辑”只是一个假象,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考察一个语言形式合不合乎思维规律,必须从言语意义出发而不能从语言意义出发,语法必须透过语言符号的表层平面去认识修辞所体现语言形式的深层内涵,这样才能极大地拓展语法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与模糊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具体探讨了诗歌与模糊修辞的关系:因为诗的质是模糊的,诗歌语言及其表达具有模糊的特点,所以诗歌需要模糊修辞;诗歌常用的模糊修辞手段是选用模糊词语,选用模糊表达方式,意象的模糊组合,模糊的韵律手段;模糊修辞可以使诗歌展现出图画美,可以增加诗歌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20.
刘继业 《云梦学刊》2002,23(1):61-63
新时期以来的穆旦研究的回顾和评价。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基本情况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方法。其中对穆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穆旦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穆旦诗歌与哲学等结合材料作出了一些综合的归纳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