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不同,与二者理论出发点内在关联。马克思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存在讨论了人的本质,对人的异化阐释的关键点是劳动的异化。而马尔库塞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爱欲,对人的异化阐释的关键点是爱欲的压抑。因此,马克思强调的是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共产主义革命。马尔库塞则侧重于爱欲的解放,只能在艺术与审美中实现而缺乏现实基础,背离了马克思通过社会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深刻远见。通过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洞悉马尔库塞人类解放思想的局限,厘清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实质和关键,从而为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的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病态表现及由技术统治造成人的新异化的批判之中。它深受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的影响。马尔库塞传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传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现代工业社会批判和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系,并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实现自由、幸福和解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技术资本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对技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技术异化意识形态的斥责,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把人引向畸形幸福的同时塑造了单向度的人。从劳动异化批判到技术异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进展,然而技术决定论和无产阶级融合论的断言,使技术异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解放主体错失的困境和美学救赎论的虚空。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引领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只有把技术异化批判与劳动异化批判相统一,才能使技术资本主义批判从解释的政治哲学走向实践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8-25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行生态学批判,无疑是马尔库塞批判理论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马尔库塞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必须进行生态革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他主张通过引导技术发展新方向和推动社会关系变革的双重路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创了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视角,为重新建构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丹 《北方论丛》2011,(4):133-135
马尔库塞的美学乌托邦思想的建立,深受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理想社会图景建构思想影响。面对着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的全面异化,特别是文化已成为一种对现存社会秩序非批判的认同性力量,马尔库塞力图通过美学乌托邦的建构来消除异化并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在马尔库塞看来,美学乌托邦建构的核心便在于爱欲本能的解放和艺术审美化。  相似文献   

6.
超越单向度的人——论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批判理论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发达工业社会现存科学技术的批判和对能导致未来自由社会的"新技术与科学"的憧憬两个方面。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异化为政治统治的工具,人沦落为单向度的人。而要超越现存制度,救赎迷失自我的单向度的人,就必须发展出一种新的技术与科学,以最终地解放自然和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两个不同发展时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出.通过人的异化、技术异化和社会异化三个角度的分析,马克思得出劳动异化是人的异化的本质体现,技术异化主要表现在人的机器化和资本取得统治地位,社会异化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不和谐;而马尔库塞认为消费异化是人的异化的表现形式,技术异化虽然有了新变化,但其本质没有变,社会异化则体现在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控制上.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异化理论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并为思考探索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化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子昂 《理论界》2007,(10):189-192
马尔库塞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是寻求人的现实解放的广义政治学。其“自然革命论”、“爱欲革命论”及“艺术革命论”融合在他对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单面思想的批判理论之中。马尔库塞对西方语言分析哲学工具理性的单维性、虚假性、矛盾性子以批判,提出了实现人的解放的另一可能性途径:解放封闭中的论域。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通过批判地修正弗洛伊德的文明理论,并把它与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论相结合.提出了通过艺术审美来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理论主张.他的非压抑性文明的理论主张内在地包含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和非人性质的伦理批判,其目的在于捍卫人类个体的自由、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8,(4):35-41
技术异化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马尔库塞以激进的态度对发达工业社会物质富裕、精神匮乏的现实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技术的进步造就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是"单向度"的人。在这个社会中,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单向度"的,就连人的本能需要也受到压抑。马尔库塞主张通过爱欲的解放来实现人的解放,但是这一解放的途径又是片面而无助的,只有破除技术异化的社会关系前提,人的解放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赫雪 《浙江社会科学》2015,(3):110-114,159,160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通过对比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的理论分析,以《巴黎手稿》为文本依据,在批判视角、革命道路、革命动力、审美救世等问题上,梳理出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批判与拯救两个维度上,对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秀琴 《学术界》2005,1(6):164-169
关于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分别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阐释,如果说马克思的意识形态遵循的是一种实践唯物主义的阐释方式的话,那么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则遵循的是弗洛伊德式的阐释框架.马尔库塞和马克思正是在各自不同阐释框架中,对人的本质性存在及其异化形式、人类自由和解放的未来作出了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论述.而正是这些论述构成了他们各自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的货币批判理论,揭示了马克思进行货币批判的价值取向是消除商业文明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实现人类解放、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体现了“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的价值原则。同时揭示了马克思的货币批判理论对于现代社会,尤其是正在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可以被理解为现代文化哲学范式内的一种理论典型。马尔库塞文化哲学与马克思所确立的文化哲学传统有直接的承接关系,但他又试图从个体生存的角度,用精神分析、激进美学等哲学方法去改造、发展了这一哲学传统,从而形成以文化批判为特色的文化哲学范型。作为文化哲学的一种理论典范,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通过对现代主义知识理性原则及现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树立人之解放的文化价值信念。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的艺术新感性思想是建立在对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以及由技术文明所造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基础上的。他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是单向度的社会。人们变成了失去否定精神、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提出建立一种非压抑性的文明。而这种非压抑性文明要通过意识革命及人的感性解放来获得。马尔库塞认为艺术新感性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实践。人类要获得解放就必须通过艺术新感性去完成。他的理论不仅拓展了现代美学而且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启蒙理性在张扬人的主体性、倡导近代科学技术的同时,逐渐演变为技术(工具)理性,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奴役人的手段。启蒙精神非但没有兑现"促进人的自由,实现人类解放"的承诺,反而成为了扼杀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在工业社会压抑的意识形态控制下,感性以异化的形式存在,幸福与自由出现了分裂。马尔库塞在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重建人的感性、恢复人的本能、实现人的解放的新感性观。新感性观肯定和恢复了感性的地位,表达了对人类摆脱异化现状、实现自由解放的关切,从现实的感性存在突显人的本质,提出了感性的重建和引向感性革命,为我们重新审视艺术审美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试论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人本层面探讨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文章认为 ,技术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意蕴。在马克思看来 ,技术既是造成人的异化的一个重要根源 ,同时也是人类消除异化 ,走向自由、解放的动力与关键。技术不会自动带来人的自由、解放 ,而必须通过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6,(10)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人的本质"理论的创立过程中马克思遵循着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即从对宗教异化的批判转向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二元对立基础上政治异化的批判,随后又走向对经济领域中劳动异化的批判,这三种异化批判为马克思科学揭示人的本质创造了逻辑前提。同时,这一逻辑路径的生成始终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发现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的前提条件,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共同指向资本主义的批判中,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二者在异化主体问题上存在对抗性的认识,产生了异化劳动与爱欲压抑的关于异化内涵的不同理解.马克思把异化劳动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异化的根源归结为私有制下的强制分工,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才获得了最完备的表现形式,把异化劳动作为经济范畴进行研究;马尔库塞以先验的价值判断,把异化的根源归结为科技理性的意识形态化,把单向度的人作为哲学范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异化批判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11):47-52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建构呈现出清晰的异化批判逻辑。马克思对异化的阐释既蕴含了马克思对人与幸福本质疏离的深刻批判,也蕴含有马克思对幸福社会图景的启蒙性建构。异化概念成为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起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命运及其幸福疏离是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现实基础,扬弃异化是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现实主旨。在异化批判逻辑中,马克思既为我们呈现了人的应然生存样态和幸福社会图景,也为人类真正实现普遍幸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