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沈昕怡 《经营管理者》2011,(6X):252-253
现代著作权法中,设链行为并非为受版权专有权控制的行为,而很可能构成对著作权的间接侵权。各国都提高了网络服务商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的判定门槛。在侵权判定中,关键在于对网络信息定位服务商的主观状态的认定,应从认定服务商"知道"或"应当知道"两方面的特别规定来判定其是否构成侵权。  相似文献   

2.
梁家玮 《经营管理者》2013,(4X):281-281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必要措施的规定在定位和标准上不够明确,司法审判中对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商主观过错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对免责制度的认识逻辑混乱不清,使得司法实务中网络交易平台对自身权利义务混乱不清。本文主要以淘宝为研究对象,以厘清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商侵权责任构成与免责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法律上,网络服务提供者可分为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两大类,其侵权责任方式为直接侵权责任和间接侵权责任。在认定两类网络服务的网络侵权责任时,应采取过错责任原则。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楠 《决策与信息》2009,(11):78-79
近年P2P技术发展迅猛,打破了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互联网格局,在知识产权领域也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侵权与反侵权的较量。本文分析了P2P网络技术的特点,用户和服务商的行为,概括了国内的侵权理论和立法状况,对P2P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突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中隐私权综合保护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宽带接入网络应用技术迅速普及,使人们自觉地走入了由各种信息网络编织成的虚拟空间中来。而网络隐私权侵权问题的产生,既有互联网本身的原因,也有用户、管理者和服务商等方面的原因。本文就我国政府从技术和法律两个层面,探析如何保护新时代的隐私权发展——网络中的隐私权,走上立法规制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侵害著作权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何在网络背景下,有效地保护著作权是一个必须引起关注的课题。例如,搜索和链接引擎服务商对第三方服务器中存储的作品或制品提供"深层链接"可否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直接侵权引发了学界广泛讨论。我国《著作权法》对于著作权侵权责任并不以过错为要件,表面上看,这与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有所不同,实质上是否如此呢?本文将通过对著作权的认识,将其也纳入《侵权责任法》的调整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陈昊博 《经营管理者》2013,(20):233-233
代言人侵权责任在《食品安全法》中首次被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后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总体而言支持大于反对。面对这样一种新型的侵权类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表现的不是很成熟,原因在于对于该种侵权模式尚缺乏一定的研究,尤其是对应当与其一起配套实施的法律制度很少有涉及,这大大阻碍了代言人侵权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故而有必要对代言人侵权责任配套的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本文从广告立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保险立法、刑事立法等即个方面对代言人侵权责任配套的法律体系展开论述,为完善代言人侵权责任制度提供一点可借鉴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商业秘密侵权中的善意第三人责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鸿 《管理科学》2001,14(3):51-55
通过对各国商业秘密法的比较,探析了商业秘密侵权中的善意第三人责任,并就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9.
高空抛物的侵权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这在学理界与实务界一直是一个颇有急诊的问题。2009年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这一立法的理论急诊依然没有休止。本文试图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高空抛物连带责任进行分析,为我国的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规则正名。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网络侵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出现并呈增加和复杂化趋势,规范网络行为成为了迫切的问题。本文从网络侵权的界定及具体行为展开,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分析目前网络侵权行为责任承担的难点,探究预防和治理网络侵权行为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医疗纠纷在大量的增加,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尽管2010年我国正式实施了《侵权责任法》,在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解决医疗事故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目前我国医疗纠纷还很多。本文阐述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类型及我国《侵权责任法》进行医疗损害责任改革的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最后对如何完善我国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侵权责任问题本质上是受害人救济、未成年人保护,父母自由三者之间的平衡。因此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并对国外相关制度进行研究,就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我国现行规定不同,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侵权责任应对未成年人作不同年龄段的划分而予以不同的规定。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离婚父母的一方只有在另一方不存在过错时才应该承担补偿责任。对于父母责任还应考虑其他承担监管义务主体的责任承担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李金 《管理与财富》2009,(11):120-12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在探讨网络隐私权的概念、侵权方式以及保护模式等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受债权相对性影响,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一直是我国侵权法理论争议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该制度概念,然后结合我国的立法司法现状,尤其在侵权法出台后,论证是否如部分学者所言讨论视野应转向具体法律解释与适用。答案是否定的,我国法律并未明确此制度,遂提出在侵权法框架下建立该制度的构想,并且着重探讨该侵权行为类型的具体构成和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网络谣言治理的统一法规,对网络谣言的立法规制分散在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当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一般立法,即《宪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普通法对公民自由权利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用于网络谣言治理;二是相关的特殊政策立法,主要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主,是针对新兴网络问题而专门制定的法规。一、我国网络谣言立法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法出多门,立法级别低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有的著作权制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难以实现版权人与版权相对人之间的权利平衡。版权滥用规制机制的引进妊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本文从美国“版权滥用”第一案Lasercomb America,Inc.v.Reynolds案入手,分析了版权滥用规制的立法习的,系属问题以及诉讼程序等问题,并结合当今中国的版权滥用规制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冯卫红 《决策探索》2004,(10):52-53
在网络环境下.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使用形式被大大扩展.因特网正在挑战我们传统的版权制度,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涉及网络环境下的版权纠纷日益增多.如何在网络条件下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而同时满足公众充分享受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成果.促进网络的发展就成为学界和司法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著作权的立法宗旨之一,就是为了实现作者和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网络的利用过程中,不免会发生一些侵权事件。其中很是普遍的即是网络上的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尤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于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当事人之一,所要承担的责任一直不太明确,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即是在《侵权责任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基础之上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进行研究及对其免责情形进行探析,希望对当今的网络服务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郭通 《经营管理者》2009,(15):216-216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确定行为人侵权责任的标准和原则。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是确定一切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产品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产品侵权案例,从产品侵权责任、产品侵权责任的主体、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等方面加在分析论述,使消费者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遇到产品侵害时的法律适用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十分复杂,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出借车主的责任承担,目前国家并没有统一立法,个别地方采补充责任,而补充责任的适用明显不符法理,故应采“多因一果”的侵权责任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