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海玲 《阴山学刊》2015,(1):92-99,111
2013年1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其规定的新简易程序基本实现了公正与效率的兼顾,主要表现在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比例高、审理期限和庭审时间缩短,但又维护了简易程序案件中的程序公正、被告人认罪服判。当然适用修正后简易程序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包括:被告人程序选择权难以保障、认罪的自愿性难以保证、辩护权难以保障、公诉人出庭形式化严重,这需要在立法和实施策略上作以下的改革:细化被告人的程序选择规定、确保认罪的自愿性、通过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律师参与辩护、创新公诉人出庭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
实践中,绝大多数民事案件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但在立法、司法解释中,民事简易程序却存在缺憾。增设适用简易程序的专门机构和人员;科学界定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科学设定程序规范,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3.
试论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疏漏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见春  薛峰 《兰州学刊》2003,(4):128-129
民诉法对简易程序只有寥寥几个条文的规定 ,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有大量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解决。立法的粗简无法回应现实中涌现的繁杂、多元的需求。如何重新认识简易程序的地位和作用 ,进而构建一个独立、完整的简易程序诉讼体系 ,是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从简易程序的法理基础入手 ,分析现阶段存在的立法缺陷 ,并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被告人简易程序选择权应包括动议权、同意或否决权、变更权。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解释中,赋予了被告人在适用简易程序中的一些选择性权利,但忽略了被告人的简易程序动议权。综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刑事立法,许多国家均确立了被告人的简易程序动议权。赋予被告人简易程序动议权,是控辩平衡的必然要求;是程序参与原则的客观要求;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我国应确立被告人享有简易程序的动议权,并确立相关的规则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逐渐提高和民事案件的迅猛增长,增设小额诉讼程序显得日益必要.但从我国的立法现状看,构建独立于简易程序的小额诉讼程序并非易事.本文从研究探索诉讼程序制度多元化、不断提升诉讼效益的角度出发,在检讨我国目前简易程序的立法及司法状况的基础上,遵循简便、公正、高效、低成本的司法改革理念,对实现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就设立小额诉讼程序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简易程序的充分适用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并且可以营造"多赢"的局面。然而,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的被告人的"从宽性"规定仍不全面,并且也缺乏鼓励"因素"。因此,从国内外立法实践出发,创新性地从"实体法"角度与"程序法"角度共同论证对被告人从宽的"应当性",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宽幅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0条的规定,是我国理论、立法、司法三方面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但在具体适用中,相关规定仍过于笼统,缺少区分"直接适用的法"与其他强制性规范的具体标准,依然存在与公共秩序保留、法律规避等其他国际私法范畴混淆的可能性。在国际合作日渐紧密的背景下,附条件地适用外国"直接适用的法"是大势所趋,我国的立法在适当的时候应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8.
作为物权法乃至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民事立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肯定我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创新规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善意取得的制度整体尚需进一步完善,诸如"不动产善意取得之适用问题"、"委托物和脱离物的区别对待问题"、"受让人是否‘善意’的判定问题"、"受让价格合理的具体标准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民事简易程序因诉讼成本较低、审理周期较短、诉讼方式简便、适用范围较广等特点在当前民事审判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占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总数的71% ,个别沿海发达地区已达90 %。因此,民事简易程序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既关系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审判效率的提高,更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究竟如何依法“多适用”或“扩大适用”简易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认识简易程序的法律属性我国民事诉讼法设专章即…  相似文献   

10.
刑事简易程序由于其相对于普通程序更为简易和快速,而受到各国的青睐。在我国简易程序中,虽然在审判程序上予以了简化,但从实践来看,程序简化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以至无法达到快速审判的要求;从理论上看,仅仅是程序步骤的减少也难以为"实质意义的简化"提供有力的支持。而简易程序在实体上对所有案件无差别的适用"证据确实充分"和"排除合理怀疑"的定罪证明标准,无疑是阻碍快速审判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定罪标准不仅与证明标准差异化、多元化不符,也不利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疑难复杂案件中。在被告人认罪的案件中,事实相对清楚,争点也比较小,适当的降低定罪证明标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在降低的同时,可以通过加强辩护权、重点审查认罪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一种独立的第一审诉讼专门程序,较多针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民事案件而适用,具有高效、简便的显著优势,在解决日益繁重的民事案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置简易程序可以消除诉讼拖延,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因此具有重要的程序价值意义。尽管2013年新民事诉讼法在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的规定中增加了当事人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的规定,还专门规定了要保障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权利及对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等制度,对促进我国公民诉讼大众化、节约了诉讼资源和提高诉讼效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目前司法实践状况看,现有的有关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仍不完善,亟需在立法构想与司法实务工作中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2.
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划定关系到整个简易程序系统在公正与效率两大价值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作者通过对简易的幅度等与划定适用范围相关变量的分析,在检讨我国民诉法及司法解释规定之不足的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提出了划定适用范围应考虑的因素和标准。即在其与普通程序相区别的横向标准上,采用强制与合意相结合、数额式与排除式并行的标准;在纵向的适用范围上,作者建议将其适用推广至中级法院及上诉审。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法院受理案件量激增的情况下,简易程序因其简便快捷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民事诉讼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仍存在着简易程序的司法实践与立法不统一甚至是相背离的情形.本文主要从起诉方式、传唤程序、开庭程序、宣判程序、程序转换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司法实践与立法背离的现状,并通过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李晓艳 《理论界》2009,(5):76-78
我国应顺乎国际合同立法的趋同性,确立情事变更原则.本文就该原则适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首先分析了情事变更原则理论上的构成要件,进而论述了司法实践中该原则适用的具体规制,最后探讨了司法审判中适用该原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旨在促进我国合同立法臻于完善,并对我国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诸多问题有很大关联,这种局面势必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及我国食品的国际形象.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国家通常将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列为本国优先采纳的安全标准,只有当本国标准高于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时才采用国家标准.这一做法不仅将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民众的生命健康,而且也使本国的食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对食品安全国际标准的具体适用及其适用原则重视不够,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统一的简易程序,这对于促进案件繁简分流,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成本有重大意义。然而,简易程序在被告人自愿性保障、量刑优惠、程序的转化、公诉人出庭的规定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应当进一步完善被告人自愿性的保障机制,明确选择简易程序的量刑标准,具体规定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情形,充分发挥庭前会议的作用,有效衔接简易案件的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17.
民事简易程序改革的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简易程序的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简易程度作为彰显诉讼效率的制度设置,应当定位为独立、高效又不失公正的司法程序,同时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样,可以较好地平衡效率与公正的关系,提高司法效益、降低司法成本。我国现行的民事简易程序存在若干问题,应当从立法和司法体制等多方面对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王杏飞  赵家琪 《学术界》2005,(5):226-231
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虽受一国司法资源与纠纷数量对比关系的影响,但最终取决于民事简易程序与所解决的纠纷相适应的内在规律性。科学界定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在立法技术上宜采用法定数额式+法定概括式+法定反向排除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本归责原则。如何判断行为人有没有过错,有主观判断标准、客观判断标准和折中的判断标准三种主张。客观判断标准使过错的判断更加明确具体,适用方便简洁,符合《侵权责任法》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立法目的,促使行为人更加谨慎地行为。因此,客观判断标准应该成为我国《侵权责任法》适用中判断行为有无过错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在司法适用上大胆借鉴别国的经验,对少年被告人加大适用缓刑力度,是教育方针、挽救方针在刑法适用上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少年犯的挽救和成长。由于是否能够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是少年犯是否适用缓刑的客观标准,因此也成为能否大胆适用缓行的关键。本文就青少年犯罪判处缓刑后的矫正与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