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出身于封建文人之家,考取秀才之后,并没有沿着科举道路走下去。戊戌变法时期,投向维新派。20世纪初,陈独秀感时忧世,开始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成为一名勇敢的民主战士。辛亥革命初期,陈独秀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立场,先后创办革命刊物,宣传反帝爱国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唤起民众起了积极作用。他还创立革命团体,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辛亥安徽独立后,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采取富国利民措施,深得群众拥护。“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开始总结革命经验,探索新的道路,创办《新青年》,首揭“民主与科学”的大旗,领导和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综观早期陈独秀的思想与活动,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是其主流。  相似文献   

2.
论陈独秀真理观朱洪陈独秀真理观是陈独秀哲学思想的一部分。由于多种原因,学术界、思想界关于陈独秀政治思想的研究比较集中,而涉及陈独秀哲学思想特别是皙学专题研究则不多见。陈独秀的政治寿命并不长,如果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是他的政治生命的起点,1927...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的文化观教军章陈独秀作为一位跨时代的思想家,其文化观的思想体系化在“五四”运动前夕基本完成。因此,系统地研究这一时期陈独秀的文化观,对于确立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陈独秀文化观首先...  相似文献   

4.
郭秀文 《学术研究》2005,1(9):117-122
陈独秀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对于他在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论者大多从政治、哲学思想的角度予以探讨.本文则尝试从另一角度对这一转变做出概括,即认为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在五四时期经历了一个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的演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二是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三是与新文化运动的转向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10月8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他在幼年时期跟随大哥苦读过四书五经,十七岁时考上了秀才。由于当时维新之风劲吹,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一股潮流,使得陈独秀走向社会即接触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所以他参加革命活动较早。从1901年到1906年,他先后在国内外组织过“科学图书社”、“中国青年会”、“岳王会”等进步团体,创办过《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无锡白话报》等鼓吹反对封建专制的报刊。1911年他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以上这些活动都是局部的、影响不大的。从1915年创办《新青年》开始,他投身到了对全国有影响的革命活动。1915年到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这段时间是陈独秀在政治舞台上表现非常活跃的时期。这十二年里,1923年是分界线。23年以前是他的前期,23年以后是他的后期。前期功大于过,后期过大于功。他的前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五四之前,  相似文献   

6.
要对一个从中国现代史的起点到早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思想与经历既丰富又十分复杂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尽管如此, 深入研究陈独秀乃至“陈独秀现象”, 通过对他的科学诠释与冷静评判———既充分肯定他的巨大贡献, 同时又严格审视他的偏颇和过失以矫正他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无疑有利于推动现代先进文化的构建, 以更好地支撑中华民族的前行与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胡明教授的新著《正误交织陈独秀———思想的诠释与文化的评判》(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 正是从思想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韩慈 《兰州学刊》2012,(5):181-185
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是在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最终形成的。"人权"和"科学"两面大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也构成了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的主线;"主权在民"的"惟民主义"是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的核心;为人民谋幸福之宪政国家是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于新文化运动期间,用他所选择的启蒙主义的价值观,探讨了中国的人口问题,形成了他的人口思想体系。这是陈独秀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本文拟就陈独秀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极其丰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了颇具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人口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晚年具有丰富的民主政治思想,他坚持爱国立场,主张抗战到底,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陈独秀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最早认识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人,他晚年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其思想的闪光点.为人类思想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董必武的思想转变有着鲜明的特点,他既不同于李大钊、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步入共产主义者的行列,也有别于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青年知识分子,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而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同时又与朱德、刘伯承等由旧军人成长为共产主义坚定战士有所区别.他是由清末秀才,跨越了两个世纪逐步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董必武这一转变过程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全景中的一种折射和投影,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尤其是他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人们称为“南陈北李”。可是长期以来由于陈独秀曾在大革命时期犯过严重右倾错误,后又变成托派被开除出党。同时也由于“左”的思想对党史研究领域的影响,使过去对陈独秀在建党作用估价上存在着严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他主张建立消灭私有制的平民社会,认为唯物史观是区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关键,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此外,他还认识到了民主在无产阶级政权中的重要性。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同封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在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本文只就五四运动前陈独秀的民主观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五四前夕的陈独秀,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家。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也和其他思想家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 ,其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以往对陈独秀政治思想的研究 ,偏重于分析中共三大前后和大革命后期的右倾错误 ,忽略了 1 92 5年五卅运动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的进步和发展。这样 ,既不能全面地研究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也影响到对中共早期历史的评价。1  从 1 92 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到中共三大前后 ,是陈独秀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陈独秀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许多错误的分析。在对于工人阶级的认识上 ,陈独秀由以前重视工人阶级转为重视资产阶级 …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的经济思想是复杂的,个中虽有一些模糊、偏颇甚至武断的认识,但也不乏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天才的预见。一、“经济简直是政治的基础”陈独秀经济思想的立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他反复强调,经济‘“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无不为经济所转移所支配””。其时,陈腐朽败的“礼让退婴”学说还在败坏国人的血液,‘“儒学救国”的妄论正在毒化时代的青年,革命者当务之急正需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要义来唤醒绝望消沉的民众。l、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落后。陈独秀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  相似文献   

17.
高蕾 《理论界》2013,(4):117-119
民主贯穿了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实践历程,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思想精华就是中国人能够自觉自醒,拥有追求民主的觉悟和意识,中国社会成为民主自由的社会。本文从民主的实质、民主的全人类性、民主的核心内容、建立人民主权民主国家等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又是一位在中国现代社会科学的探索研究上有过重大贡献并提供了巨大教训的复杂人物。他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思想哲学、政治行为呈现曲折多变的形态,他的丰富厚重的学术著述表明他在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史,尤其是政治思想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作为社会科学家的陈独秀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最大、成就最辉煌,贡献最积极的便是“五四”时期主办《新青  相似文献   

19.
<正>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政治生涯中渡过。虽然五四时期他首先举起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以激进民主主义者著称于政治思想界。但是,他涉足政治活动并非始于此时,而是在辛亥革命之前。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陈独秀,就冲破封建主义思想的禁锢,投身于爱国革命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他的这些早期活动,为其五四时期的斗争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此,弄清陈独秀在这一阶段的思想,有助于对他的一生作出全面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宪政思想是陈独秀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前陈独秀的宪政思想带有明显的自由民主主义色彩,在理论上以西方资产阶级启蒙学说为依据,在现实中以欧美发达国家为蓝本,民主、人权、法治构成其宪政思想的三大基石。五四后伴随着由自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陈独秀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宪政制度,以此希望建构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宪政制度。建立劳工专政的劳动阶级国家、实行民治,是其这一时期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和救亡图存的急切心情,既促成了陈独秀宪政思想的升华,也造成了陈独秀宪政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