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共产党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历史的考察,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照耀下经过中国并产党人的长期探索而取得的.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0多年的曲折发展和艰辛探索,终于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实现了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这条道路。为了加深理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新认识和研究毛泽东在探索这条道路中的贡献以及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1956年中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是其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开辟,则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经历了一个思想认识上逐步深化的过程,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的、用科学技术武装的、开放式的工业化道路.这些思想和实践必将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以极其丰富的实践为依托,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体现了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致力于探索一条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对我们今天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轨迹和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王兆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实践方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历程,以其正确和错误的不同程度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基本正确的探索阶段、正确与错误交织的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在这条道路上,毛泽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改革开放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做了实践和认识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业,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作为一种科学命题来说,是近十几年来首先由邓小平提出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但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则是由毛泽东首先倡导并一贯遵循的。如同他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了一条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一样,探索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毛泽东思维、决策和实践的重心。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毛泽东为我党领导经济改革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二、毛泽东为我党领导经济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三、毛泽东的经济改革思想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产生的条件、完成的任务虽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中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使中国不断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这是同“左”倾错误斗争取得的伟大成果。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各族人民都拥护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历史将证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道路和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一样,是一条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者和理论奠基人.毛泽东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构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现代化构想.毛泽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探寻到一条历史必由之路,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邓小平开拓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突破和超越,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是 :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比较中说明其必要性和艰巨性、长期性。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经济上从比较谨慎到急于求成 ,政治上从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构思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虽然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没能实施,但却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相连。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仍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国50 年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两条不同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路线指引下, 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不同的两个时代。两个时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非历史必然与历史必然的统一, 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界碑, 是中华民族跨入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再生之力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拓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全面整顿是开辟这条道路的一次试验。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为这条道路的开拓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证实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他是中国现代化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他继承孙中山、毛泽东的事业,带领党和人民走上了“振兴中华”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的贡献在于,他是看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严重缺点和错误的第一人,率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要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并进行了不倦的探索。他在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是全方位、多侧面的,所取得的思想成果,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二十大为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探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契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崭新的理论观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新经济政策及多党合作等。然而,匈牙利事件及国内工人闹事现象中止了毛泽东可贵的探索,中国错失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良机。  相似文献   

17.
坚决反对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探索并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思想史的一条主线。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的实质都是要把中共和中国变成苏联或西方的附庸。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全盘苏化的两种倾向——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的斗争中,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思想史就是一部不断纠正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晚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模式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模式与成因李青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的实践,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认识晚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模式,不仅关系到对这个问题本身的认识和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当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方式的选择。因此,深入探讨晚年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会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是实事求是的路线。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倡立的。我们过去遵循毛泽东同志倡立的思想路线,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后来我们忘记、甚至抛弃了这条思想路线、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屡经挫折,乃至犯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为了尽快摆脱困境,探索新路,邓小平同志以极大的精力与气魄,重申和恢复毛泽东同志倡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新的条件下,大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是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场伟大革命.这条道路的开辟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和历史经验成为其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这条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