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 ,河南省博爱县某村吴老太太一气将5个子女告上法庭。去年7月 ,法官去村里了解情况 ,老太太误以为要抓她的子女 ,挡在警车前不肯挪步。她还说 ,子女再有错 ,也不能让法官带走。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 ,反映了现在许多老年人遇到的问题。儿女不尽赡养义务 ,做老人的是告还是不告?告 ,有可能是亲人反目 ,亲情全无 ;不告 ,养老无着落 ,怨气难消。真是左右为难。(一)忍气吞声 ,委屈求全的心理 ,常使一些老人不愿和不敢把不孝的子女告上法庭。河南焦作市王褚乡西王褚村一个破烂的院落里 ,寄居着一位70多岁的孟老太太。老人…  相似文献   

2.
樊发稼 《老年世界》2006,(16):23-23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父母老了,病也多了。在有些子女看来,老人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  相似文献   

3.
《当代老年》2006,(4):5-5
上海平凉街道敬老院称,狗年春节期间对不接老人回家过年的子女,将收取一定金额的“罚款”。本是无奈之举,意在“吓唬”子女,可哪知效果好得出奇。过年期间敬老院里的老人竟无人受到冷落。  相似文献   

4.
灿烂千阳     
玛丽雅姆是娜娜和扎里勒的私生女。扎里勒有三个妻子和九个子女,对玛丽雅姆来说。他们全都是陌生人。扎里勒是赫拉特屈指可数的富人,拥有一家电影院。他是赫拉特人脉最广的人之一。是市长和州长的朋友。他有一个厨师。一个司机,家里还有三个佣人。  相似文献   

5.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单独生活的家庭。鉴于空巢家庭涉及血亲、婚亲、第三四代等代际关系,伦理观念、生活方式及其对空巢家庭老人心理需求变化的影响,故不包括未生育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也不包括与隔代人同住的家庭。“空巢家庭”作为现代社会“细胞”类型,剖析它产生的原因、结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其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接触,发现这些孩子普遍存在学习环境差、生活质量差、居住条件差等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教养结构不稳定,与亲人和伙伴分离,生活环境适应和观念转换艰难;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在文化、语言、礼仪、亲友等方面存在缺失,情绪上也不稳定,很多孩子易恐惧、愤怒。  相似文献   

7.
曾经 《炎黄世界》2010,(2):4-13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不仅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而且对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尽管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老大、老二、老三等已退休,但他对子女们的两个基本要求丝毫没有改变:“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二是要自立自强。”虽是94岁高龄,但每当子女们前来看望他时,他总还要不断地重复这两句话,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为这两句话注入·些新的内容。在他看来,只有党和人民的事业才是伟大、神圣的事业,也是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在他的严厉要求下,子女们无不遵循其“家训”,在极为平常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此案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个例,但它所折射出来的现象却有相当的社会普遍性。在多子女家庭里,兄弟姐妹、妯娌和连襟之间相互攀比,富者骄纵,穷者气短,旁人"踩穷捧富",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令你真正动心的女孩,必有一点其他女孩不再会使你感觉到的极美之处,这一极美之处会在一个阶段里不由分说地主宰了你,令你全身心地感动。所以它应该是你终身的神祗,即便分手也不可以亵渎它,否则就是亵渎了你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教子女遵纪守法许廉耕"望子成龙",可谓道尽天下父母心。但也有适得其反的,刑事犯罪中,年轻人展多便是佐证。这就给我们做父母的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管教自己的子女。有的年轻人胆大妄为,作事不考虑后果,染上恶习后屡教而不能改。这就提醒为人父母...  相似文献   

11.
钟可 《老年世界》2006,(9):20-21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资金缺乏,老年事业、老龄产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矛盾。在每一座城市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依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甚至还要养活下岗的子女和未成年的孙子外甥;而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些老人“生病靠扛。吃饭靠帮”,甚至,遇上不孝顺的子女还要流离失所。有人说,这只是“个案”,实则不然,如果任其扩大势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借鉴国际经验,调整思路,寻找对策,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永江 《老年世界》2014,(18):24-24
退休以后,不缺钱,缺的是聊天的对象。上班的时候,周围男女老少,整天嘁嘁喳喳,不知道什么叫寂寞。可是,退休回家,见不到工友了,子女也一个个离开身边,心灵上的孤寂感和失落感与日俱增。老人最希望的是儿女陪他们说说话。现实生活中,儿女忙于生计,天天忙忙碌碌,连回家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想和他们聊几句都成为奢望。  相似文献   

13.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因此,当子女有条件赡养老人而不履行义务时,父母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法院根据父母的诉讼请求,查明情况后,可判决令子女给付。如子女坚持不给,法院还可强制执行子女的财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了城市,他们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难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它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本文着重阐述了学习资源缺乏、公立学校排斥和家庭环境对农民工子女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来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针对原因尝试通过构建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网络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做父田似乎特别辛劳。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往往从十日怀胎就开始了,自己不舍得买的,子女想买就慷慨解囊;子女上学要陪读也无怨无悔;子女婚嫁先操心后掏钱筹办,人生的诸多责任义务总是在子女身上得到最全面的体现。父田对子女如此尽心尽力,换来的是否都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呢?天天盼月月盼子女的翅膀快长硬,可羽毛一丰满,他们就追寻自己的理想去了。有孝心的,过年还回来跟您团聚一下、要不就寄张贺卡什么的也敷衍过去了。在农村,辛劳大半辈的父田基至被子女视为累赘,以致在风烛残年还要备尝孤寂冷漠的酸楚。日前,在《法…  相似文献   

16.
“红领巾、白衬衣是50年代、抑惑是70年代的象征。”在《SDANJIE》里,我曾如是说。实际上,今日中国它仍是一个鲜明的符号。红领巾是段记忆,是一个年龄段的标志,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确认、疑惑与追问……对我而言,白衬衣永远那么白,梦里它也那么白,构成了对不那么白的压力。历史的色彩在淡化、人在生长、记忆变得不可信。  相似文献   

17.
启文 《老年世界》2006,(3):37-37
张大妈常常抱怨子女不“常回家看看”。一天,我见到她家老大,侧面谈起老人对晚辈的挂念。老大叹了口气说:“我们也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每次一回家,老爸老妈不是跟我们叫穷,就是数落我们不关心他们……老爸老妈都有一份不簿的退休工资,银行有存款.房子也宽敞。相比之下.我们几个子女,下岗的下岗,打工的打工,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显贵的子女们译编吕志英·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赫鲁晓夫的立体像在不同时期,被不同人物进行着形形色色的鉴赏与评论。但这里不拟叙述那广漠荒地上的“黑风暴”与克里姆林宫里的“红旋风”,而是准备介绍他的长子在战争期间的一桩疑案。·作为“胜利元帅”,朱...  相似文献   

19.
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一书中对“亲”字的注文曰:“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谓之亲。”父母对子女那种呵护有加的感情和行为,即为人们常说的亲情。但是,我们在这里将要叙说和谈论的,却是某些动物的亲情。因为某些动物既错综复杂又奇趣良多的亲子行为,对我们培养和教育子女,很有启发,值得借鉴。马哈鱼在非洲大陆四周的广阔海域中,生活着一种大马哈鱼。它的孩子出生以后,最先得到的食物却是自己生身母亲的肉体。它们的母亲在自己孩子吮吸和撕咬自己的血肉时,只是极其痛苦地在海水里翻腾,却从不作出丝毫的反抗。大马哈鱼为了…  相似文献   

20.
在“90”后大学生中,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大学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子女高等教育问题被看成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文中试图从分析90后农民工子女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不足.进而以期为农民工子女大学生教育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并试图给出初步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