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汤景泰 《兰州学刊》2007,(9):133-136
作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网络传播研究在2006年继续拓展、深化。研究者针对网络媒介的基本属性、网络与社会文化发展、网络传播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冲击、网络舆论与网络语言、网络伦理与法规、网络管理、网络与传统媒介关系、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网络应用类型等理论问题,重点展开了讨论;在关于网络实务的研究中,网络新闻、网络广告以及一些新技术在网络中的运用是研究重点;对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代表的网络"恶搞"成为2006年倍受关注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博客宜于教学的功能特征,根据《网络与传播》课程内容多层次变革的教学需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博客在《网络与传播》教学中的相关应用,具体探讨了博客对教学模式丰富和革新的作用,并分别从资源型教学模式、案例型教学模式、协作型教学模式、研究型学习模式四个维度对博客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和美国研究的普及与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09,30(2):17-30
网络在美国研究专业化和大众化时代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的网络功能与美国差距仍在扩大;我们应重视网络功能中几个重要政策性问题;精心组织学会、高校、研究机构等学术网站;积极扶植和推动美国问题个人网站和博客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博客、微博客等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社会状态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认真研究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建立官民互动的监督新模式等,探索网络反腐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廉政建设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近7年我国网络反腐时间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一文指出,与网络举报相比,政府在网络曝光以及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发挥政府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制度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一文提出一种基于官方网站举报监督与民间网络曝光监督两者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建议。我们认为,以上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博客、微博客等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社会状态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认真研究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建立官民互动的监督新模式等,探索网络反腐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廉政建设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近7年我国网络反腐时间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一文指出,与网络举报相比,政府在网络曝光以及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发挥政府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制度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一文提出一种基于官方网站举报监督与民间网络曝光监督两者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建议。我们认为,以上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博客、微博客等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社会状态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认真研究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建立官民互动的监督新模式等,探索网络反腐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廉政建设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近7年我国网络反腐时间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一文指出,与网络举报相比,政府在网络曝光以及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发挥政府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制度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一文提出一种基于官方网站举报监督与民间网络曝光监督两者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建议。我们认为,以上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博客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笔者基于研究校园网络博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校园网络博客的管理难点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浅析博客在高校网络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博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侵入了高校的网络舆论阵地.该文从博客的兴起和特点,博客与传统传媒之间的关系,博客在网络舆论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博客在高校网络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就如何发挥博客在校园网络舆论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几点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心理学研究领域,学者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选取《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和《应用心理学》五种较有代表性的国内心理学杂志,以2006—2011年间的作者合作关系为样本,对我国心理科学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和竞争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发现:1)我国心理学领域合著率较高;2)合作网络度分布符合幂率分布;3)合作网络整体密度不高,且存在小团体现象。  相似文献   

10.
"博客"文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程度不断升级.网络博客的兴起,为互联网注入了新的活力,预示着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出现.从哲学视角对博客现象的缘起、博客的特征及其表现、博客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等进行探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迎欢 《理论界》2013,(6):213-213,F0003
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伦理学研究》,是宋吉鑫教授历经多年致力于网络伦理研究的精美成果,也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借鉴国外经验,系统研究网络伦理学的经典之作。《网络伦理学研究》全书共分九章,内容涵盖了关于网络伦理的价值解读和本体论界定;网络伦理困境及追问;网络伦理规约及社会协同等诸多方面。资料丰富、论点鲜明、详实得当、触类旁通。全书站在时代高度,以宽阔的思维和崭新的视角,从网络伦理的问题和根源出发,对网  相似文献   

12.
刘智慧 《江淮论坛》2014,(6):112-119
我国现行《继承法》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网络还未兴起,也未出现QQ、博客、游戏账号等这些数字概念,所以《继承法》对可继承遗产的列举性规定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这些数字信息资源.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运用让数字逐渐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以至生存的方式.当世界开始迈向大数据时代,一些新的法律问题也随之产生,网络数字遗产的继承即为其中之一.本文旨在从社会基础、理论基础以及法律规制三个方面阐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数字遗产的可继承性,提出可以通过修改《继承法》、颁布司法解释或发布指导案例等形式构建网络数字遗产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3.
英堂 《云梦学刊》2004,25(6):14-14
以“恪守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创新”为主题的“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于2004年10月17日在北京举办。同时,《学术规范导论》和《学术规范读本》两书的首发式也同时举行。参加本论坛的有来自包括教育部社政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学术机构的二十多位学者(另有三位学者因故未能与会而提交书面发言),还有来自《社会科学论坛》《历史研究》《美国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暸望》《黄河》《出版…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20日《南方周末》“系统”一文在网络上出现后又瞬间蒸发。本文以此事件为例,就各网站及个人博客对该篇文章的大量转载和讨论加以思考,从网络传播的特征来诠释该事件在短时间内所引起轰动的原因,以及网络把关人权利逐渐减弱的趋势,同时就网络的把关理论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试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民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电子公告牌、博客、维客和其他社会性软件等来传播。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媒介,已经发展成为网民发表政治言论,进行舆情表达的重要场所。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精短、轻松的博客写作正在渐渐取代网络文学,成为网络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正是基于网络阅读的特性,博客所提供的轻松又不失理性的内容,更适于网络阅读。  相似文献   

17.
博客是一个具有比较丰富的网络交互组件的多媒体网络系统平台,丰富的网络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本文探讨基于博客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博客的网络协作平台。  相似文献   

18.
由褚葆—教授主编的《当代美国经济》一书,侧重研究美国经济中的“滞胀”现象。根据大量统计资料,详尽地叙述了“滞胀”在美国经济各个领域中的现象。对如何评价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美国第三产业的地位;如何看待美国战后资本输出的后果;美国经济八十年代的发展趋势展望等学术  相似文献   

19.
网络德育工程是近年思政教育的热门话题,但目前学界和实务界理论探讨多,实践操作少,有突出影响的网络德育工程更少.本文尝试从博客和博客圈出发,探索网络参与德育工程构建中的作用,对创新大学生思政网络系统做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博客:信息社会的导航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敦显 《天府新论》2004,(Z2):278-279
本文从博客的产生和现状出发,探讨博客的兴起对网络社区、传统媒体和公众的影响,以及博客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