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之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玉平  张群 《河北学刊》2005,25(4):69-72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企业信用居于重点地位,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是有效调控经济运行、提高运行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工作。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市场交易的重复性为政弁部门实施信用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信用教育、制度建设和执法监管,实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加强我国企业信用监管、构建企业信用体系的总体路径;通过信用信息归集整理、信用评价、信用披露以及信用分类监管,构建企业信用体系,是增进企业信用的具体路径。关键是搞好规划、加强立法,特别是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外部监管与企业自律、信用监管与信息整合、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工商部门与其他部门等五个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信用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是促进信用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我国信用管理应在政府监管下,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两个系统,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建立起功能完善的信用数据库。通过加快产权制度、企业破产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最终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对我国的企业信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十分严重,本文从推进信用中介行业,发展、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设立企业信用档案,健全信用监管立法,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我国企业信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出现各种失信行为,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市场诚信观念和制度建设。因此,对企业信用进行有效的治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面临的重要任务。整治企业信用,需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5.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问题 ,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从理论上明确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 ,进而按照效率原则确定各方分工 ,从而实现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保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应当首先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总体目标或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和检验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并有层次、分步骤地逐步展开,在信用法规、信用信息服务、企业信用管理、行业自律管理、失信惩戒、信用文化塑造等六大方面进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7.
道德在企业信用建设中发挥着特有的功能,然而如何通过对企业信用中所存在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提供一种正当性的说明,发挥道德的激励功能、道德的协调功能、道德的规范功能对推动和促进企业信用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企业着重对信用主体的道德激励,对信用关系的道德调整,对信用管理的道德约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构成体系中,企业信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基,它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环境中缺乏信用文化积累,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严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而企业信用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已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关注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信用理论和信用法制体系,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文章从信用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现状及信用缺失现象进行了考察,对申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就如何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是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信用环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建设信用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企业要建立信用体系,遵循市场规则,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方面形成档案工作机制创新,大力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档案。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我国信用失衡问题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状况下,当务之急是要从强化信用意识、加快信用立法、规范信用中介、促进征信数据市场化、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等几个方面,下力量推进我国的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 ,对企业信用以至社会信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现有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远远落后于这种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强调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实施角色定位 ,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容管理 ,是净化区域发展环境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信用显得越来越突出 ,企业失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针对企业失信的主要因素———制度和体制、经济环境、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当采取改革政府行政方式、强化产权保护、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诚信体系等措施 ,加快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阐述了建立我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分析了目前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参考发达国家企业信用管理模式 ,以及兄弟省市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方面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企业信用管理领导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咨询系统和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为支撑、以“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与信用咨询行业管理协会”为主体、以“企业信用公共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特定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主要经营者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为我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符合现实要求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一直是影响企业信用缺失、金融机构信用安全的重要因素。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是选择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我们克服了只针对企业本身的内在条件来寻找预测变量的评价方法,从工业企业的特征角度,把握系统性思想,用主因素定性的方法建立企业信用能力评价模型,从一个新的视角在理论上为现实中企业信用评价提供一些思考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全国经济的基础,是连接城市现代文明与乡村综合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县域信用体系是一系列信用制度安排的综合体现,对于促进县乡中小企业诚信经营、改善“融资难”局面、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构建和谐新农村都是一个任务重、意义大的时代课题,且已成为突破县域制度瓶颈,维系并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建设的现实思路和基本构架包括:领导机构组成、征信数据库构建、信用产品生产、信用市场培育、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信用运行模式与建设路径的选择。此外,农村信用文化、企业信用互助担保联合体、融资信用保险制度等也成为县域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内容。县域信用体系的成熟运行,将为建设省域乃至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会计企业信用是信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发生会计企业信用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备性,是"囚徒困境"效应的一种折射.在市场经济还处在不断完善的现阶段,外在的制度约束,特别是产权的明晰与完善,在打破这个困境,维护和重建会计企业信用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信用缺失问题严重。而信用制度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信用缺失问题,其信用制度的创新十分重要。东北地区只有构建良好的个人信用制度、企业信用制度和政府信用制度,才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必须有一套健全的企业信用体系与之相配套。培育信用文化、信用市场,制定与企业信用相关的法制,加强信息网络技术的建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信用环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用环境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前民营企业的信用建设尤为紧迫 ,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信用环境还受到诸如体制、法治、金融、产业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对此 ,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的重要性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 ,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 ;完善相关法规建设 ,为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与企业的信贷关系本应是双方在制度中依照相关规定进行的互动与博弈,企业信用的重点是守信。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中,企业信用的建立往往是人应对信贷制度而使用的策略。企业主通过"关系运作",采用借、分、转、存、增等技术来构建起企业与银行的信用关系。在这一系列的策略中,企业信用的重点是取信于个人而不是制度。由此,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也转变成了个体行为和制度之间的博弈。策略的使用可引发回报需求,但也易导致信贷风险。而这样的风险既可能转嫁给社会,又有可能一直隐匿于银行与企业的信贷关系之中,或随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