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延保服务已成为商家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对象,分别在单主体(制造商或零售商)和两主体同时提供延保(偏向于制造商或零售商延保)情形下,研究最优延保定价、产品定价及延保与基础质保交互的决策。结果表明:维修成本直接影响延保的提供方式。仅制造商或零售商提供延保时,延保期限对基础质保期限有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且制造商提供延保有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两者同时提供延保时,延保竞争促使其价格降低,且消费者偏向于某主体时,其延保价格相对高于另一方;基础质保与延保的交互关系取决于竞争程度。当消费者偏向制造商延保时,供应链各方所获取的利润较为稳健,相对高于单一主体提供延保情形时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在网上直销、网上分销两种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引入消费者对产品检验与评估需要时间和检验结果为假概率的敏感系数、区块链单位验证费等参数,在不采用和采用区块链技术两种情况下对比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和渠道选择策略。研究表明:当采用区块链技术时,直销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润要高于分销模式,直销模式下的传统零售商利润要低于分销模式,直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高于分销模式;在直销模式下,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制造商利润、传统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都高于不采用区块链技术;在分销模式下,当制造商引入区块链技术一次性需支付的固定费用较小时,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制造商利润、传统零售商利润、网上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都要高于不采用区块链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同行业竞争已逐渐由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MR、MT和RT三种相异的回收模式组合,构建了两条零售商主导型闭环供应链的竞争博弈模型,运用逆向归纳法得到三种回收模式组合下各条链的均衡价格、回收率、渠道成员利润、单条链利润与双链总利润,然后结合链间竞争强度将不同回收模式组合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1)在三种回收模式组合下,链间竞争强度的增加将使批发价、零售价与回收率均提高,市场需求量增大,各渠道成员的收益均得到改善,但却损害了消费者利益;(2)MR与MT组合下四条链的产品售价、单链回收率、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与单链总利润排序均与链间竞争强度无关,而RT组合两条链的变量均衡解、利润与MR、MT组合的数量关系与链间竞争强度密切相关;(3)对于两条竞争性闭环供应链的任一条链,若其竞争链是制造商回收链(零售商回收链),则在选择相异回收模式时,从整条链利润视角其应形成零售商回收链(制造商回收链);若其竞争链是第三方回收链,当双链竞争不是极为剧烈时,其应形成制造商回收链,否则应形成零售商回收链;(4)当链间竞争较平稳时,MR组合的双链总利润优于MT组合和RT组合;随着双链竞争强度的增加,RT组合的双链总利润将依次超过MT组合与MR组合;当链间竞争特别激烈时,MR组合甚至低于MT组合。故链间竞争强度的增加对RT组合两条链具有最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MR组合的影响则较为有限。本文研究不仅拓展了闭环供应链竞争理论,而且能够为现实中处于链与链竞争环境下的企业选择合理的回收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考虑双渠道供应链,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在各自渠道销售相同产品和不同质量的延保。按照制造商和零售商是否向购买对方产品的消费者开放延保,将延保开放策略分为:双方均不开放延保、仅制造商开放延保、双方均开放延保。构建了三种不同策略下制造商和零售商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策略下的定价和利润。研究表明:制造商开放延保会使产品批发价降低,所以并不总能增加利润;同时,零售商延保定价降低,但当制造商延保成本较大时,零售商产品定价增加,所以零售商利润未必受损,有时还会增加。零售商开放延保会使产品批发价进一步降低,但延保定价保持不变。当制造商延保成本较小时,制造商开放延保能同时增加双方的利润。数值分析发现:零售商总是偏好于开放延保,当零售商延保水平较低或者制造商延保成本较小时,制造商应开放延保。  相似文献   

5.
研究由两个制造商、两个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制造商的最优产品分销渠道策略问题,通过构建Stackelberg主从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制造商在不同渠道选择下的产品质量水平及定价决策,消费者三种不同渠道偏好下渠道竞争和品牌竞争激烈程度对制造商渠道选择均衡结果及帕累托最优选择的影响,以及对产品质量水平、产品价格、制造商及零售商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品牌和渠道双重竞争下,两种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共同影响制造商最终渠道选择,制造商通过权衡价格决策的后动优势与消费者渠道偏好对其利润的贡献选择是否开辟双渠道,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水平正相关,与产品的替代率负相关,产品质量水平对渠道价格的影响程度等于消费者对该渠道的偏好程度.当消费者偏好某一渠道时,制造商可在该渠道上的产品采取优质高价策略,但渠道上产品性价比降低,当品牌竞争越激烈,产品价格越低,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挤压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由一个零售商向两个制造商购买产品,在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同时作用下,供应链成员的协调运作策略。通过构建一条包括制造商、零售商和顾客的二级供应链模型,应用逆向归纳法以及最优化理论,求解供应链在集中决策、制造商不合作、制造商合作以及半合作(零售商与其中一个制造商合作)情形下供应链成员的博弈均衡。分析四种合作关系下两种竞争产品关于质量和服务的均衡解,并且分析消费者剩余。运用数值仿真讨论各种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商不合作情形虽然不能提高产品的服务水平,但是能够提高制造商的质量努力程度;零售商的集中协调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避免制造商之间合作可以为顾客提供较高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产品,使顾客收益,增加市场中顾客总量,同时可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利润。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消费者退货的情形下,通过构建包括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二级供应链模型,研究了订货量决策以及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问题。分析提供退款保证和决策顺序对均衡结果以及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单一渠道供应链中,提供退款保证提高销量,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在不提供退款保证情形下,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都随零售满意度递增;在提供退款保证情形下,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都随零售满意度先递减后递增;当直销渠道的成本较高时,制造商将不开通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有利于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在顺序决策情形下,直销量随零售满意度递增,然而在同时决策情形下,直销量却随零售满意度递减;提供退款保证虽然降低零售商利润但能够提高消费者剩余,零售商利润随直销成本递增,在提供退款保证情形下,制造商利润和总利润随直销成本先递减后递增;当零售满意度较高,且直销成本也较高时,提供退款保证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双输”,当零售满意度较高,但直销成本较低时,提供退款保证使制造商和零售商达到(win-lose)。  相似文献   

8.
针对链与链市场地位不平等情形,构建了2条具有先后决策顺序的主从竞争供应链模型,分析了不同纵向控制结构组合下主链先决策与从链后决策的供应链绩效和博弈均衡.研究发现,在主从链基于价格竞争条件下,2条链的博弈均衡为中心化控制结构.当2条链的市场规模悬殊时,随着竞争强度的增加,主链的利润逐渐降低,从链的利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在单制造商和两个具有竞争行为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中,本文研究了双渠道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定价决策问题。首先,在零售商间进行Stackelberg博弈假设前提下,分别针对双渠道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作为领导者的情况,构建了两种模式下的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给出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其次,分析了零售商在特定情形下的定价策略;最后,用数值算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最优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和数值算例分析发现:对于零售商来说,作为Stackelberg的领导者时的总利润要比作为追随者时的总利润大;对于供应商而言,传统渠道的零售商做主导者时的总利润要比双渠道零售商做主导者时的总利润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链与链数量竞争及制造商生产规模不经济的环境,以批发价格合同为基准,探索两部定价合同选择的绩效改进条件、博弈均衡特征和局限性,并进一步分析市场竞争强度、规模不经济参数对合同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竞争对手供应链是否采用两部定价合同,本供应链通过采用两部定价合同并把固定收费调节在适当范围内,可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实现帕累托(Pareto)绩效改进.值得指出的是,通过适当调节固定收费,两部定价合同成为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帕累托绩效改进的占优均衡合同,但该固定收费的选择严重依赖于竞争强度和规模不经济的程度.当规模不经济程度相对较强且严重依赖于数量竞争强度时,两部定价合同是实现供应链系统绩效改进的占优均衡合同.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两条分别由单生产商单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假定产品需求确定性地依赖于货架展示量和零售价,分别在两条供应链均为分散式供应链、均为集中式供应链、一条为分散式供应链一条为集中式供应链三种情况下,利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两条供应链在货架展示量与价格方面的竞争,建立了相应的EPEC, MPEC和Nash均衡模型.随后分析了供应链竞争下的链内协调合同设计问题,给出了实现链内协调的线性补贴合同和利润共享合同.最后的算例表明,协调是供应链竞争下的占优策略,但两条供应链均协调时的利润比均未协调时差,即存在囚徒困境现象.  相似文献   

12.
双渠道模式加剧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渠道冲突,而整体利润与个体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了供应链的“囚徒困境”。考虑到消费者的渠道偏好以及厂商风险偏好对供应链生产决策的影响,运用收益流风险构造多阶段供应链效用函数,比较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四种竞合策略组合对其利润以及效用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制造商与零售商在收益流风险视角下对竞合策略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供应链的利润与消费者的渠道偏好呈U型关系,消费者对渠道不敏感时,供应链利润达到最低水平;比较四种策略选择发现,集中决策情境下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而出于自利动机,制造商与零售商会选择单独定价作为占优策略,导致分散决策成为供应链“囚徒困境”中的纳什均衡解;从收益流风险视角发现,供应链的效用水平与厂商的风险偏好态度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动态序贯的策略选择能够有效阻止决策者的短视行为,多期的策略选择中双方合作集中决策为供应链最优的均衡策略。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制造商提高线上渠道服务水平、零售商搭建与制造商的合作模式、政府健全外部市场信用评级制度,从收益流风险视角考量供应链管理的长期效用水平,以期为提高供应链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由两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析了随机市场需求以及供应商之间同时存在价格与质量竞争的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在供应链集中决策、无风险补偿及有风险补偿三种情境下,构建了基于质量和价格的风险补偿模型并求得纳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可行的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使得供应链达到协调水平,并且需求风险补偿策略对零售商更加有利;在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下,需求风险补偿价格与其对应批发价格正相关,与其产品质量水平负相关;价格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作用随着竞争程度增加而减弱,质量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和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呈倒U型关系;需求风险补偿策略能够激励零售商的订货行为,强化价格竞争程度和质量竞争程度对供应商订货量和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在供应链系统中双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要优于单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本文结论不仅详细剖析了风险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关系,也理清了价格与质量竞争对各方行为策略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零售商灰色市场投机的背景,构建了由一个强势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研究了零售商的渠道选择问题。根据零售商在不同市场进行灰色市场投机,考虑了三种渠道结构:首先,求解得出三种渠道结构下参与者的均衡策略,总结了灰色市场贸易的行业特征,并给出灰色市场存在的条件;其次,比较各渠道结构下零售商的利润,得出零售商的最优渠道结构选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成本较大、客户忠诚度越高和消费者对服务不太关注的领域,越容易发展灰色市场。当服务成本很大时,跨国灰色市场渠道结构为最优;当服务成本适中时,零售商应选择本地灰色市场渠道结构;当服务成本较小时,双渠道灰色市场结构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博弈论的视角,构建2个强势制造商和2个排他性供应商组成的链与链价格竞争模型,研究竞争供应链基于利润分享合同的纵向研发联盟选择策略。研究表明,当市场竞争强度较低,或者市场竞争强度相对适中且研发效率较高时,形成纵向联盟结构链与链竞争均衡,该均衡为实现制造商和供应商利润Pareto改进的占优均衡。数值分析表明,随着竞争强度的减弱或者研发效率的提高,联盟的有效利润分享比例范围逐渐缩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需求不确定性环境,构建两个制造商、两个排他性零售商构成的链与链价格竞争模型,识别了纵向联盟的形成机制及制造商与零售商收益分享合同的选择范围,并分析了产品竞争、价格风险对联盟及收益分享合同选择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联盟的选择不受价格风险的影响而取决于产品的竞争强度,但基于联盟的零售商收益分享比例范围将随着价格波动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一个拥有线上渠道的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线下到线上(O2O)供应链,考虑渠道产品差异化策略下零售商为制造商线上渠道进行广告引流,刻画消费者对产品的异质性需求,分别设计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制造商的最优合作广告契约,通过对比两种情形中最优决策及利润的变化分析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不对称信息下消费者渠道转换的麻烦成本、单位不匹配成本等重要参数对合作广告契约设计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对称信息下,制造商可以策略性选择三种不同策略以最大化自身利润,其中不甄别零售商真实信息的混同均衡在某些条件下是制造商的最优策略;尽管信息不对称会给制造商带来利润损失,但制造商通过策略选择可缓和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某些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并不损害供应链总体的利润;麻烦成本的变化会改变制造商不对称信息下最优合作广告契约的策略选择,某些条件下麻烦成本的增高对制造商利润反而存在正影响。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直观考察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引入直销渠道是普遍存在的商业现象。研究了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产品和制造商引入直销渠道之间的博弈竞争关系,得出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博弈均衡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在不同的博弈均衡下相对于初始状态的利润变化情况,得出了双方可能陷入囚徒困境或双赢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只有在SB产品质量水平较低且直销渠道销售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制造商才有可能由于引入直销渠道而利润改善。而当SB产品的质量达到较高水平时,即使制造商引入直销渠道进行竞争胁迫,零售商引入SB产品利润仍然会得到改善,且不受直销渠道竞争情况的影响。制造商与零售商均进入双赢状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自有品牌产品的质量不能超过制造商产品质量的四分之三。当SB产品质量水平较低且直销渠道的销售成本适中的时候,双方陷入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由制造商和在线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在存在消费者退货情形下,考虑在线零售商在线上渠道提供促销与退款保证服务,其中在线零售商促销成本为其私有信息,建立了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了在线零售商的最优促销策略与供应链合同设计问题;进而分析了不对称信息对供应链均衡的影响,考察了退款保证对供应双方期望利润、信息价值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在决策合同参数(设计合同)时,需要在在线零售商信息租金与供应链系统绩效损失之间进行权衡;若满足一定条件,制造商和在线零售商之间进行谈判并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而分享整个系统的利润;当退货产品总是会给供应链成员造成损失时,退款保证会导致制造商和零售商期望利润的损失,但在一定条件下却能提升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制造商和医院在医疗设备延期保修策略和定价问题上的博弈和最优决策.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提出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延保策略,并考虑了设备的预防性检修这一重要的售后服务选项.本研究将医院分成两种类型,即大型医院和中小型医院.制造商提供6种延期保修方案供医院选择.由于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在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上,医院依赖于制造商提供延期保修服务,因此本文采用了Stackelberg模型分析制造商和医院之间的博弈和决策,构建了Weibull/M/S/∞/M_1+M_2/FCFS服务排队模型,并基于制造商利润最大化和医院效用最大化求得均衡解,最后采用仿真优化技术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发现,制造商的最优策略是在自己维保队伍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服务更多的大型医院以提高自己的利润;而两类医院作为博弈的跟随者,他们的最优策略是选择享有维修优先权的高级全保方案,其中包含定期的预防性检修和故障维修服务,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对于医疗设备的延保服务,包含预防性检修和故障维修的策略相对于仅提供故障维修的策略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他能同时提高制造商的利润并降低医院的延保成本.鉴于此,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应该作为一项标准实践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