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高考移民”现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考是一件关系到我国千家万户的大事,因高考而改变人生命运的现象也屡屡见诸媒体.由于客观存在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差异,一些省份的考生为避开本省相对过高的录取分数线,实现自己的大学梦,采取了移民到分数线相对较低的省份报考,从而形成"高考移民"的现象.这一现象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渐成气候,近年来呈愈演愈烈的态势,已日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探索了该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荣誉造假:高考舞弊新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多考生来说,高考时能加10分,就意味着能够进入国家重点大学分数线,意味着被好专业录取,甚至意味着毕业后有一个好的就业基础。因此,以高考加分为目的的“荣誉造假”,正成为新一轮的高考舞弊热点。这种“荣誉造假”不仅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很难做到逐级核查,成为一种社会顽症;更由于参与造假的大部分为干部子女,很可能引发新型的官场腐败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依法治招"是各种利益相互选择、协调、平衡的过程。"依法治招"既包括了对招生、考试等环节的治理,也包括对考生、高校等主体的管理,还包括法律意识与法律信仰的培育。高校招生立法,是保证高考秩序的有效法律保证。"依法治招"的核心是如何引导招考部门发挥教育、管理、服务作用,如何保障高校、考生以及社会对高考的知情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艺术高考为例,通过相应的数据调研,分析目前艺术高考存在的问题及现在艺术高考现状.让人们认识和正视艺术高考,同时反思艺术高考艺考热出现及艺术高考市场混乱的原因,让考生认识到艺术高考不一定是进入大学的捷径.  相似文献   

5.
近段时间,中国的高校不知是怎么了,好像集体患上了“烧包症”。然而人们质疑也罢,批评也好,中国高校似乎全然不予理会,继续不亦乐乎地建设着自己的“面子工程”。而对于大学真正需要建设的“里子工程”,却并没有人热衷,反倒出现学术造假、舞弊成风的现象,大学也变得越来越“惟利是图”。人们在昔日圣洁的象牙塔前踟躇了,大学的“面子”和“里子”,孰轻,孰重?没有大师只有大楼,没有学术只有权术的大学还是大学吗?  相似文献   

6.
谭荔 《职业时空》2008,4(10):179-180
一、考试舞弊现象的类型 目前的考试,几乎没有一个可以用“小试”来形容,中学的高考、大学的四、六级、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社会上的资格认证、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与之相呼应的是,舞弊的手段也越来越走向“高端”,高端人物的帮助,高端科技的运用和高技巧的“枪手”。例如,濮阳县第三中学的高考作弊案,它是一个由教育单位执掌一定权力的人主动策划和牵头的有组织的舞弊案,其中还有众多的教师参与。我们看到,这是一场明目张胆的以营利为目的的金钱交易,而且已经形成一个舞弊“产业链”。其中教师、家长、学生合谋舞弊,还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参与。这起舞弊案运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高科技手段,由熟知高考规程的人员严密组织,动用各种手段把各个环节的监督化为乌有,甚至用重金从外省聘请做题高手。  相似文献   

7.
置身著名的清华大学校园里,吉林籍学生叶小亚(化名)忧心忡忡。 今年高考期间,在他的家乡吉林,部分地区发生了高考舞弊事件。此事经《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各界人士的热议,很多人直斥高考舞弊对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8.
自主招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两方的选择权,一个是大学的自主选择权;另—个是考生的选择权,包括他的兴趣,他对未来的期望。9月,媒体报道上海市教委正酝酿一幅"替代高考"改革路线图:逐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先取代自主招生笔试,并最终取代上海高考的职能。改革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应,学生和家长疑惑:上海高考是不是真的要取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是什么?面对传统高考、大学自主招生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称"学  相似文献   

9.
1977年 按捺不住的兴奋与喜悦 1977年12月,全国有570万考生涌进考场,参加新时期的首次高考.中断了11年的高考得到恢复,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兴奋不已,他们终于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上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一年大学招生考试来临之际,高考改革终于启动了"破冰之旅".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重点高校率先尝试了高考改革第一步.2006年3月3日,复旦大学招生网页上挂出了<复旦大学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宣告了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大戏紧锣密鼓地开演了.这个自主选拔录取方案打破了自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之后形成的"一考定终生"的惯例,使面试成为录取考生与否的关键.而上海交通大学则采用了以中学定额推荐为主的方式,开启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自主招生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还不能没有高考,因为这是目前最佳的选才手段,这是30年来高考制度在中国存在的绝对理由,但遗憾的是,这一公正的选才制度连同成千上万的考生、家长,正在被一根根灰色经济链捆绑,犹如一只毒蝎一点点地吞噬着高考制度的公正和家长、考生的钱财及正常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好成绩与好志愿,是助考生进入理想大学的两翼,填报志愿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从资料的搜集、分析,还是最后选择院校、专业,都是需要时日的,绝非十天半月或者三五天就能解决.关于志愿填报,有人把它比作是"第二次高考",还有一种说法,志愿是一只"隐型的手",这多少道出了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以我的经历而言,高考向来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严肃得让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人经常临场发挥失常。因此我实在不敢相信,居然还有地方是这样高考的:高三教师主动向学生出售作弊器材获利;有门路的人可以花钱"买场",即事先买通监考老师和同一考场的其他考生;监考老师怕事后挨揍对作弊行为"不敢太深管";不仅场外作弊生意红火,考场上居然可以抢劫一样直接把好学生的试卷抢来抄,以至于好学生答不完题……  相似文献   

14.
专家谈高考     
科学备考战略 一、考生的备考误区 1盲目备考.一些考生不清楚高考的要求,只管自己埋头苦学,学中学的内容,学教辅资料上的内容,而不管高考的需求.有的考生没有自己的主见,有的则盲从教师,被各种指导和诱惑牵着向前走.  相似文献   

15.
高考,是考生智力的大比拼.体能作为学习活动的物质承载体在高考时也同样接受着挑战和考验.考生的目光投注在如何提高成绩上,广大考生家长则更关注怎样才能当好孩子的营养师.  相似文献   

16.
2009年高考刚刚结束,比较遗憾的一点是,有关"某某地区考生作弊"的信息,又一次四散开来。多年以来,我国教育部门一再强调要严格考场秩序,严惩作弊现象,保障考场秩序,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人千方百计地钻空子作弊。  相似文献   

17.
专家谈高考     
科学备考战略一、考生的备考误区1.盲目备考。一些考生不清楚高考的要求,只管自己埋头苦学,学中学的内容,学教辅资料上的内容,而不管高考的需求。有的考生没有自己的主见,有的则盲从教师,被各种指导和诱惑牵着向前走。2.焦急万分。一些考生渴望成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怀揣高等学历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工作经验,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危机.与此相对应,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人数日渐增多.毕业即失业:职业技能是瓶颈.正是"职业技能"这个瓶颈阻碍了大学生本应顺理成章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木子 《职业》2011,(16):74-74
分秒必争的高考志愿填报时段,时间紧、压力大、选择难,专业填报要求在很短的同一时间段内确定。而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往往只知道哪门课程成绩好,对于未来要待四年甚至更久的大学,往往更看重它们在各种排行榜上的名次、历年的录取分数线、拥有的热门专业等,却对于非热门专业不甚了解,对于热门专业会面临多少竞争者,对考生的自我认知、后期的能力发展也不太明确,更没有想过如何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乃至职业发展。这些无疑造成了高考选专业最大的盲点和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07,(16):44-45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成千上万的高三学生走到了高考这一人生"长征"路上的最后冲刺阶段.烈日炎炎的6月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冲刺而变得更加炙热,火红,每年的6月,注定因此包含了更多的泪水、汗水和奋斗的辛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