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9,(23):56-56
“食草男”就像食草动物一样,他们友善温和。但在婚恋关系上却总少了些男子汉应有的主动。所以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不会积极去追求恋爱或性爱方面的事情,而喜欢保持不温不火的步调和女孩子在一起。“食草男”往往也是“人缘男”。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校长曹云祥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廖廖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三(化名),您好!我是司法社工小黄,没有打扰您工作吧?”“是小黄啊!没有打扰。”“上次听说您感冒了,现在感觉如何?”“基本上康复了,谢谢关心!”“对了,之前我听说有一些人出事后社保账户被冻结了,司法局也十分关心大家的社保情况,我打电话给您,是想了解一下您现在的社保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4.
在大自然中色彩最艳丽最丰富的是鲜花的美,花和美是紧密相连的。“花容月貌”是少女的美,“花枝招展”是女性打扮的美,“花团锦簇”、“花朝月夕”是五彩缤纷和良辰美景的赞词。有一首歌曲就叫《女人花》:“春风来又去,女人如花花如梦”。看来女人和花有不解之缘。大自然造就了花卉的千姿百色。“世间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朵花”。人何尝不是如此,重要的是,你就是你。  相似文献   

5.
“赞美”为何会让孩子反感□刘永生读者偏偏乐意为漫画家喝一声彩———绝了!夸张之“假”是读者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不会有人去指责它是“假冒伪劣”,是歪曲光辉形象的。可见,没有虚构之“假”,就没有了艺术创造的无穷无尽的生命力。生活中的“假”生活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胡适说过,Cricket是英国的“国戏”,Baseball是美国的“国戏”,因此之故,中国的“国戏”自然不应是京戏,中国虽没有什么“球”不“球”的,但中国有麻将。于是麻将成了中国的“国戏”。  相似文献   

7.
家长语录     
家长语录文/余心颜没有竞选,没有“活动”,没有“内定”,没有委任,她就轻而易举地坐上了家长的交民看样子还是终身制;即便将来退居二线,估计不甘寂寞的她,也要当个顾委主任继续治手划脚吧──做“长”有瘾,引退也难啊。领导我家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家长,指导我家行...  相似文献   

8.
火柴传入中国是在100多年以前,在更早的时候,中国没有火柴,更没有现在这种形式的打火机,您可知道,那时的中国人是如何“取火”的?须知那时中国人早已学会了吸烟。大约300年前,吾乡大学者纪文达公(纪晓岚)便有“纪大锅子”之号,盖其烟袋之“锅”甚大也。那么,他当时是如何“点烟”的?  相似文献   

9.
"肉食女"一词来自日本,与"食草男"在爱情、工作、生活等方面呈现出的被动、不温不火、不愿主动承担责任的特征相反,肉食女讲究个性,崇尚自由,对待爱情更是主动出击,在她们眼里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当食草男遭遇肉食女,就掀开了划时代的爱情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4,(6):28-28
一点悟性没有 “大师,您从来不喝酒吗?”“罪过,罪过。”“出家前也不喝酒吗?”“罪过,罪过。”“这我就不明白了,出家前喝酒,怎么算是罪过呢?”“你一点悟性都没有,老衲都说了多少次醉过了。”  相似文献   

11.
取与舍     
《金色年华》2008,(11):M0002-M0002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相似文献   

12.
朱珍勇 《老年世界》2010,(15):25-25
电视上老在说“低碳”,可妈妈还是弄不明白,吃晚饭时,又唠唠叨叨问了起来。“低碳跟我们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又没有汽车,消耗也不大。”我说道,“妈,是这样的,低碳,就是说要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妈妈问道。“是啊,像开汽车,就排放二氧化碳,所以乘公交车,就比开私家车要低碳,骑自行车比乘公交车低碳。”我说道。  相似文献   

13.
沉石 《现代交际》2002,(4):45-45
一家文化实业公司招聘文字编辑。曾在杂志社做 过编辑的我便带着作品和求职书,到这家公司 报了名。两天后,这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给我 面试的考官是一位四十几岁的男人。 “你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考官看了看登记表格问我。 “是,我不是学中文或新闻专业的。”我如实作答。 “以前有没有做过编辑工作?”很显然他没有看求职登记表第二面中的“工作简历”一栏,否则不会如此问。 “我在杂志社做过两年时间的文字编辑。”我答道。 “你现在没有工作?”又是不痛不痒的问题,求职表里也能找到答案。 “你自己能解决住房问题?” “一个星…  相似文献   

14.
没有醉鬼的酒店──求异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可你一定没听说过还有被称为“没有醉鬼的酒店”的酒店,这是意大利的“美而奇”酒店。这家酒店自开业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有失体面的醉汉,被称为“没有醉鬼的酒店”,因而生意兴隆。真可谓“一招鲜,吃遍天”。  相似文献   

15.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已经形成一种“低生育文化”。“低生育文化”包括了政府主导的“独生子女文化”和草根自觉的“儿女双全文化”。理性的生育求的是“好”与“福”。儿女双全是为“好”,衣食无忧是为“福”。但过去那种“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基本上没有了市场,很多调查可以支持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结果,教师的不断发问,使学生忙于作答,没有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没有自我的内化,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提问是实现课堂交往的重要手段,为什么有的提问形同虚设,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价值,须把握好三个“度”。 一、注意难度,使问题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17.
技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生源”是原料,“学生”是产品,“专业”是产品的型号,企业是上帝,质量和效益是生存发展的关键。如果技校毕业生质量欠佳,专业型号不对路,“上帝”不认可,造成自主择业困难,“抢”不到饭碗,势必影响生源。学校断了“财源”,没有效益...  相似文献   

18.
高考记忆     
侯殿 《老年世界》2011,(15):25-25
我是1964年从丰镇中学考上大学的,好像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这么规范的“高考”、“中考”一说,只是直呼其名:考大学、考高中。考完后我立即回到八十里外的老家。一进门,已退休在家的爷爷劈头就问:“怎么今年这么早就回来了?”我说:“考完了”。“考完了?”爷爷用不解的眼光反问。“考完大学了。”我补充说,爷爷又重复了好几遍“考完大学了”。可见,那时的高考,悄无声息,在家长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完成了如今所说的“决定命运”的一搏。根本就没有当今校门外面那黑压压的家长群。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剩女”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她们留给公众的一贯印象是高学历、高工资、高要求。她们是白领丽人,是小资的典型代表。虽然婚姻大事尚未解决,但就个人条件与生活质量而言,她们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然而,这些镁光灯下的优秀女性并不能涵盖“剩女”的全部。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剩女”的另外一个群体——她们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令人艳羡的工作,更没有镁光灯投射于她们、关注她们,但她们却真实地存在着。她们在哪儿?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真正的盛世 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盛世”的解释是“兴盛的时代”。这个解释如同说“强敌”是“强大的敌人”,“高楼”是“高大的楼”一样,等于没有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