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前20年县城在中国城镇化战略中的作用突出,但进入21世纪以后,城镇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偏好日益明显。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县城城镇化的再度强调,这种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引起各方的再度重视与审视。中国城镇化战略"从偏县城到偏城市再到突出县城"的演变过程,具有内在的演化逻辑与必然性。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均已发生巨变,县城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空间布局,县城城镇化模式至少需要包含功能协调、区划设置、交通网络、公共设施、权利保障和治理能力六大支柱。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未来的发展,为世人所瞩目。隋映辉先生的新作《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中国发展论的世纪研究与思考》,从战略高度研究与分析了中国在下个世纪的发展趋势,为我们认识21世纪的中国将起到重要作用。作为21世纪发展的框架体系,作者用相当的篇幅,对中国改革与发展;大市场战略资源的开发;科技产业化的构筑以及区域集团的形成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趋向,作者提出,从长期来看,支持中国经济繁荣和快速发展的要素将发生结构性变化。科技创新、产业调整、劳动者素质、体制变革将…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是城镇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的新引擎、新动力,城镇化是信息化的坚实平台。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是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在各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信息化开始广泛渗透和深度融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信息化对城镇化的引领提升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渗透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带动作用,要适度超前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带动效应,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网格化,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体制机制,强化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马上来临。在这百年一遇的世纪之交,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心。各个阶级、集团的人们,从他们各自的立场出发,对21世纪中国的发展,提出了种种猜测和设想。各种议论对于我们预测21世纪中国的发展,都有正面或反面价值。这里,我们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人物的观点,只着重谈谈几种错误观点,以便与邓小平的设想进行对比。一、对21世纪中国的种种错误猜测目前,国内外对21世纪中国的设想很多,就其错误方面而言,主要有四种:一日“失败”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在谈到21世纪的中国时,都有人认为将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世纪。绿色经济— 一种环境合理性与经济效率性在本质上相统一的经济形态,将成为21世纪持续经济发展的主导形态。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之上的、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经济,使中国以绿色化和生态化的整体发展态势直接融入全球崭新的持续经济发展形态,是中国21世纪的宏观经济战略决策。发展绿色经济的当务之急,是建立绿色经济制度,尤其是构建绿色GDP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中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同之处1.规模宏大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ZI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中国政府为响应联合国《21世纪议程)}的号召,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发展战略规划。它是由国家计委和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劳动力流动经历了由离土不离乡—东南流—回流的转变,产业布局体现为由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东部产业集聚—产业内迁的演变;受此影响,我国城镇化道路也形成了由20世纪80年代小城镇发展模式—90年代集中型城镇化模式—21世纪以来城市体系分散化的趋势。当前产业内迁与劳动力回流趋势促使城镇化重心偏向落后农村区域,因此,城镇化发展重点要由大城市到乡村振兴转变,城镇化的空间布局要由集中的城市区域向分散的农村地区延伸,这将成为改善城镇化结构与区域趋同发展的契机与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世纪,特别是前20年,广西城镇化进程如何与经济及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相适应,加快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由陈利丹同志所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较深入的有益探索,读后颇有启发。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立意较高,视野较宽。该书的立意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和新世纪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视野中对广西城镇化所作的深入论析。作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在21世纪的前十年继续沿着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一路高歌猛进,这种"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都影响巨大。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开展如火如荼,广袤的国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计算机和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是 2 1世纪的时代特征。目前 ,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一种潮流 ,它正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样也在改变着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中国的电子商务应该怎样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举措 ,积极分析和探索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化: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无疑是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步入现代化的所谓后发优势,在21世纪必定是与信息化联结在一起的。中国正处于赶超西方社会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选择,那么,信息化必将是中国告别传统农业并建立起现代农业的技术选择。近年来,中国的农业信息化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它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显然,农业信息化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机械、农业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而且有助于通过科学施肥实现粮食增产。同时,将农业信息化因素加入到农业经济增长中,也降低了人力资本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产出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共识。中国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国情特点,于1994年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ZI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中国面向ZI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于1996年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与科教兴国战略并列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之中。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中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领先一步。首先,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具备较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其次,迈向21世纪的上海.肩负…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政府应通过制定战略与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制度与政策、加强监督与管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城市信息化是实现城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双赢的必然选择.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城市信息化.文章通过分析城市信息化的内涵、基本框架与发展思路,探讨了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技术、标准化,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原则、目标与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城市信息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毅 《南方论刊》2003,(2):25-33
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将始终围绕"如何加快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主题.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化的两个"双重超越"与"后发效应"及其基本国情,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函数和空间规定以及信息化主导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中国要实现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确定自己的高新技术发展对策,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它们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亦有相互勾连、协调发展的意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对立,弥合了先进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之间的分割,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路径.要真正实现“四化同步”,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有效推进城镇化,积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打破城乡分割,引导资源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21世纪中国的核心和主题,建构怎样的发展模式,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深邃而丰富,它已经指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必将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建构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个全新的发展观的确立,将使中国在21世纪得以实现自近代以来我们孜孜以求的现代化之梦。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初期是中国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会影响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21世纪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进一步探讨如何从内容、途径、方向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20.
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新中国信息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化的信息化发展理论和实践路径。20世纪40至90年代,中国基本实现了通信基础设施全国普及,初步建成覆盖宽广的全球性通信网,逐步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1994年,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逐步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升级,全面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电子政务全面升级,并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