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问》2010,(2)
《辽海印信图录》将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太原郡王印"定为北朝遗物并不妥当,此印或为元代遗物,或为明清时代之伪作。  相似文献   

2.
唐代都市诗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遂联 《唐都学刊》2006,22(2):13-17
中国古代都市最迟从汉代起就已经十分繁荣,都市也一直没有脱离文人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文学研究中传统都市诗歌被忽视。以唐代都市诗歌为切入点,探究其演变特点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人心理乃至传统文化积淀可以发现,初唐京城诗受汉代京都赋的影响表现出政治性夸饰和政治性讽谏,盛唐之后都市诗歌呈现出看似矛盾的两面:或为对都市的疏离冷淡或为对都市繁荣不再的缅怀与感伤。矛盾的两面指向共同的内核:传统文化中没有为人们建立起除了政治性意义之外的都市生活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3.
宋代题名记是在厅壁记基础之上围绕题名行为发展而来的新型杂记体文.宋代题名记承载了较为明显的政治功能,如强调吏治、重视教化等.同时又往往于严密的记事之外表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或形容曲尽而委婉从容,或情融于事而平易自然,或借题发挥而说理透彻,其审美价值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史上和美学史上的贡献不会诠释穷尽.由于后学在他那里各取所需并片面解释、发挥,遮蔽其思想本意.致使真正的康德已面目全非:主观--客观、形式--表现、存在--思维、审美--伦理.如此阐释也带来了积极作用,因为这体现了一个矛盾的康德,但如果对这些矛盾做理性层面的剖析,会发现康德美学中的辩证性.康德以后,美学的学术潮流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个方向走向相反的方向,或为主观,或为客观;或为本质,或为现象;或为生命本身,或为精神理性.然而,对于一种不可能有确定概念的美本身,这只能是一种貌似科学与真理的时代呼声,它的命运终究是非确定的,康德的二律背反及其矛盾充斥的<判断力批判>即是一个明证.尽管康德本人认为只有鉴赏力本身的幻象才能产生辩证法,也即审美的"二律背反"才是辩证法,但实质上他的矛盾体本身都具有对立统一的特质,从其中能很好的体现美本身的多样性.从一个多维的侧面能证明美的东西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5.
张明富 《求是学刊》2015,(1):152-157
《明史食货志》之编纂始于清初潘耒辑录"明实录"的有关资料,志书草稿成于王原,而后删改成王鸿绪《明史稿》之"食货志",雍乾之际再加修改而成其书。此书是研究明代社会经济的重要依据,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20世纪中期以后,海内外学者开始对之进行校勘,纠正其失误。近几年对初校本《明史食货志》校勘记的修订是在尊重并吸收前贤有关成果的基础上,复核、修订初校本原有校勘记,并对新发现的问题加以考证,作出增补校勘。每条校勘,首先从论证较详的校勘记长编入手,而后简化成扼要的校勘记。初校本《明史食货志》原有校勘记99条,修订后形成了校勘记长编247条,又从中择出223条简化成校勘记。文章选列其中校勘记长编30条,希望读者由之了解本次校勘修订工作的大体状况。  相似文献   

6.
正官员或为追求政绩,或为摆平"劣政"的负面影响,常常不惜血本,通过掏"封口费"来扫清舆论障碍,不新鲜。但如果皇帝也这么做,就是个新鲜事儿了。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20万大军南下,马不停蹄,攻城掠地,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县),直逼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在宰相寇准等人的极力主张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并登上澶州北城督战,顿时士气大振,"诸军皆呼万岁,声闻  相似文献   

7.
你有多无聊?     
你属于容易无聊的人群吗?做完下面的测试就知道答案了。在每个问题后给自己打分.分值在1~7之间,"强烈反对"的记1分,"完全赞成"的记7分,"中立"记4分。请注意后面有"★"标记的句子分数正好相反:"完全赞成"的记1分,"强烈反对"记7分。在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题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说明你越无聊。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赖以起居生存的实用需要,也是民族审美趣味、自然感情、宗教态度、社会风尚、心理气质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意识的艺术表现。“使物质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①。由于建筑是人类文化意识在环境条件、经济状况等积极作用下,通过行动而得到的产物,并且“始终是为人类行动所决定,所关连,或为人类观念所启发”②。因此,建筑艺术的发展风貌与人类文化观念密切相关,互为影响。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总体上说,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自封建社会开始…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及民初所修的京津冀地区志书中,有一些关于民间演剧现象的记述,分布在"岁时民俗"、"民间文艺"、"冠礼"、"丧礼"、"祭礼"等篇章中。这些史料,对于研究旧时京津冀地区民俗与戏剧搬演的关系,考察京津冀民间戏剧的活动状态以及其它剧种在京津冀民间的播衍,特别是探究中国古代民间戏剧演出史和古代剧场的形式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潘丹 《学术交流》2007,(1):192-193
中国古代小说在20世纪时来运转,其地位由原先的"不登大雅之堂"跃升为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学术队伍.20世纪的西学东渐不仅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而且决定了古代小说的研究模式.但是,东渐的西学是在西方语境中提炼出来的,用来指导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尤其是文言说部的研究时却出现了令人困惑的局面.如用虚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一西方小说的三大要素来研究中国小说的起源、界定中国小说的范围、分析中国小说的特质时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众说纷纭的局面.近些年来,学者们开始从中国自身的文学语境、文体特征和文化特点探询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从《诗经》看周族先祖的农事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 《学术交流》2005,(5):157-160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因此,中国古代诗歌,不管是对现实的描绘,还是情感的抒发,不免带有农业文化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农业社会的诸方面内容。《诗经》中的大量诗篇对周族先祖的农耕、纺织、渔猎、采集和畜牧活动都有详细的记述和描绘。  相似文献   

12.
贾敏 《学术交流》2007,23(2):152-154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因此,中国古代诗歌,不管是对现实的描绘,还是情感的抒发,不免带有农业文化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农业社会的诸方面内容。《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表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周明初  彭志 《阅江学刊》2013,(3):116-121
日本所藏中国古籍异常丰富,其中不少在国内已经失传或难得一见。就明词辑补和研究而言,日藏汉籍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从El本所藏中国珍稀古籍中搜采到的明词陆续整理刊布。此为第一部分,出自《新镌六院女史清流北调词曲》。  相似文献   

14.
伏俊琏 《阅江学刊》2010,(3):128-134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文化史、学术史,其中《集部》则是一部叙录体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其大小序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提纲。《集部总序》讲《四库全书》集部分为五类的原因,认为集部的别出,是汉代文词自觉的结果,文词的自觉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楚辞类序》对《楚辞》别出一类的原因从传统和形式上作了分析,但未能像《隋志》那样从思想内容上阐述其独特的风格和别列的原因。《总集序》讲总集的源头和分类,它提出的《诗经》是集部之祖的观点,是对经学传统观的挑战。《诗文评序》把诗文评著作分成五类,并对各类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对“诗文评”在目录学中的地位嬗变作了说明,大体理清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商业运作与文本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从古代书坊刊印流传过程中的发兑销售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商业运作方式进行细致的剖析,指出古代私人书坊是通俗小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浓厚的商业运作方式对作品的文本形态有着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宋时期,女儿的财产继承权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得到了承认和保护。虽然在古代宗法制下,由于女儿不具有宗祧继承权,使得其财产继承权受到很大限制。但是,法律原则性地赋予了户绝之家与非户绝之家的在室女、归宗女和出嫁女以不同的财产继承权限。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官们往往在法定原则的基础上,参酌宗法伦理与儒家道义来灵活处断女儿的财产继承份额,针对一些特殊的情况,会综合考虑血缘亲疏、被继承人意愿﹙遗嘱﹚、孝悌道德等因素加以衡量裁断,给予女儿相对合理的财产继承权利。《名公书判清明集》所收录的关于南宋时期女儿财产继承的相关判例即体现了古代情理法框架下,司法中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法律与情理并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梁书民 《太平洋学报》2013,21(6):89-101
通过对《山海经》、《梁书·诸夷列传》等古籍记载的扶桑国、女国、毗骞国等古国地望的考证,以及对唐代《华夷图》、元代《东南海夷图》和《西南海夷图》、明代《内板山海舆地全图》及清代《大清统属职贡万国经纬地球式》等古地图的地图投影方式进行研究,清晰再现了中国古代发现世界和测绘世界地图的历史脉络。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地理发现范围广阔、领先世界,在1375—1392年期间采用先进的横轴等距方位投影绘制了精确而完整的世界地图。从古地图中不仅破解了困扰地图学1000多年的谜题,而且见证了中国地理大发现——中国发现世界——并非传说。  相似文献   

18.
奥运行动计划与北京古城旅游景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文奥运是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设计理念 ,其中 ,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是其重要内容。北京已有 30 0 0余年的建都历史 ,古城文化为奥林匹克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所以 ,奥运行动计划对古城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延续的历史剖面和标志性景观通过旅游化识别 ,向世界展示古老的东方文化神韵。本文对奥运行动计划中的古城设计进行了景观解读和诠释  相似文献   

19.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0,26(1):59-63
音乐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与政治、道德、教化等融为一体,所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作为世界文明古城,西安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明的城市,它不仅保存有丰富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存有丰富多样的地下考古实物,这些实物多角度地展示了西安音乐发展的活的历史。深入研究西安音乐文物,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生活,对今天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以及西安音乐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寅 《求是学刊》2001,28(6):82-89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文如其人”或相反一直是个论争不休的话题。作者认为 ,“文不如其人”的命题是基于如下三项假设或者说断定的前提而成立的。第一 ,作家有文如其人的愿望 ;第二 ,作家都真实地表达了他的内心 ;第三 ,文学作品能够如实地再现作家所欲表达的意思。但是 ,以上三点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稍加检讨 ,便显示出牵强性。所以“文如其人”的命题实际上是有限度的 ,其内核主要应该是人的气质乃至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