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说与宇文融之争是唐玄宗时期政争的一桩重要公案.这两个人都深受玄宗的信任和赏识,分别主持了兵制改革、检括田户等重要工作,因此,深入探究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和玄宗的态度,对于了解开元中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是很有助益的. 张说和宇文融都是在开元九年(721)出任要职.这年正月,任监察御史的宇文融向玄宗提出检查色役伪滥、检括逃户和籍外田等三项建议,其核心问题是检括逃户.  相似文献   

2.
论宇文融括田括户对开元之治的影响李志生经过隋末战乱,唐初人口急剧下降,全国不足三百万人,土地大量荒芜。针对这种情况,唐政府颁布了均田令。在均田制下,大批逃亡人口转而成为政府控制下的小自耕农,成为国家兵役、徭役的基本承担者.但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后,即到高...  相似文献   

3.
唐玄宗时期,由字文融建议并执行的括户、括地活动,是唐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以致不得不采取括户、括地的激烈措施,企图解决日益严重的色役伪滥、逃户众多和超过均田限额的籍外田等问题;也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一直存在着封建国家豪强地主争夺劳动力的斗争。因此而引起的括户运动,历代皆有,只不过名目不同。西晋有占客之限,东晋有庚戍土断,南齐有“却籍”,北齐有括户。但由于种种原因,失败者多,成功者寡。然而隋代的括户,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大索貌阅,“进四十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户”(《册府元龟·户籍》卷486)。大业五年,“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北史·裴蕴传》)。从隋初有户四百多万,至开皇九年达七百余万。洎于大业二年,户达“八百九十万七千  相似文献   

5.
元朝匠户户计研究——元朝“诸色户计”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色户计”,是元王朝将全国的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划分为数十种户计的户籍制度。它随历次的籍户、括户而逐渐形成。各种户计分别被登录在籍。无论何种户计,一旦被签入籍,就成为世代相袭、不得任意变更、不得脱籍的世袭户计。 最早的籍户,是太宗窝阔台七年(乙未年,公元1235年),“下诏籍民”形成的“乙未籍”,以后又有宪蒙哥时期“又籍之”的“壬子籍”(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这是元朝建立之前,最主要的两次籍户。到世祖忽必烈即汗位之后,又曾几次括户、籍户,到平南宋之后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完成了全国的户籍登录。  相似文献   

6.
两宋檃括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檃括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檃括词即把词以外的文学作品微加增损,虽改其词而不改其意,改编成为可以使之入音律的新词.苏轼的檃括词可分为以古近体诗为原篇的櫽括词和以散文作品为原篇的櫽括词两类,前者主要停留在措辞的改编上,后者则明显呈现出创作的成份.南宋中兴期产生了篇幅比原作长的櫽括词;南宋晚期櫽括词的创作最活跃,檃括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且出现了制作檃括词的专业词人.檃括词的创作带来了词的制作的典雅化,具有提高士大夫作词动机的效果,而檃括词之所以在后世被忽视,与乐曲失传后把周邦彦视为宋词艺术顶峰的主流词学观有关.  相似文献   

7.
櫽括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烈宓臋永ù始窗汛室酝獾奈难ё髌肺⒓釉鏊?虽改其词而不 改其意,改编成为可以使之入音律的新词。苏轼的櫽括词可分为以古近体诗为原篇的櫽括词和以散文作品 为原篇的櫽括词两类,前者主要停留在措辞的改编上,后者则明显呈现出创作的成份。南宋中兴期产生了 篇幅比原作长的櫽括词;南宋晚期櫽括词的创作最活跃,櫽括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且出现了制作櫽括词 的专业词人。櫽括词的创作带来了词的制作的典雅化,具有提高士大夫作词动机的效果,而櫽括词之所以 在后世被忽视,与乐曲失传后把周邦彦视为宋词艺术顶峰的主流词学观有关。  相似文献   

8.
组织重构:乡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历了革命后国家与社会一体化下的人民公社体制,到改革后多种组织体制并存的局面,乡村社会组织体制的重构日益显示出对推进乡村现代化进程的意义。这是基层社会对超大社会管理能力和单一制国家整合能力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了改革后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从认识论的角度理清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组织重构的前提。文章最后指出,打破国家与社会的一体化从组织体制上培育基层社会的社会自主性和维护国家的政治一体化,抛弃现代与传统的对立论从组织体制上保持基层社会的发展持续性和巩固国家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两宋050101.gif (175 bytes)括词考     
檃括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檃括词即把词以外的文学作品微加增损,虽改其词而不改其意,改编成为可以使之入音律的新词.苏轼的檃括词可分为以古近体诗为原篇的櫽括词和以散文作品为原篇的櫽括词两类,前者主要停留在措辞的改编上,后者则明显呈现出创作的成份.南宋中兴期产生了篇幅比原作长的櫽括词;南宋晚期櫽括词的创作最活跃,檃括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且出现了制作檃括词的专业词人.檃括词的创作带来了词的制作的典雅化,具有提高士大夫作词动机的效果,而檃括词之所以在后世被忽视,与乐曲失传后把周邦彦视为宋词艺术顶峰的主流词学观有关.  相似文献   

10.
马谡     
马谡,赵括之俦也,两人才相似,后来偾事亦同。《通鉴》(五)言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为天下莫能当,尝与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每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又言赵王遂以赵括代(廉)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蜀志》(九)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