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根据近年来在民族地区开展的相关调查,简要总结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这些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建设,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民俗学的视角参与对后人类主义的哲学和美学探讨,提出后人类民俗概念,并以人工智能和动物转向等现象和概念为切入点,通过概述民俗学的相关研究,呼吁民俗学者重视后人类民俗现象,也认为民俗学能为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人类与非人类的其他生命物种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动物转向”的概念,强调了非人类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文章的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人工智能和聊天机器人正在如何改变人类文化;最后,将民俗学置于人类世的社会科学地位,提出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藏三大经济区差异和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Theil熵和变异系数两个经济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西藏中部经济区和东西部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文章认为主要是区域政策、区域经济结构、区域自然条件及市场规模等差异导致了三大经济区差异,最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努力促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试论回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贯穿于回族发展始终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了深入论述。文章认为,爱国主义思想在回族发展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有着丰富的内容。与回族文化渊源一样,其思想来源包含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内涵。在近现代爱国主义运动中,回族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增添了新的内容。文章指出,阐释回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坚定一员的历史基础,并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蒙古民族的崇马习俗挖古人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马在其生产、生活,乃至征战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也就造就了蒙古人崇马的心理和习俗。波·少布在《北方民族》1293年第2期上发发文章,就蒙古人崇马习俗的表现形式作了系统探讨。文章认为,蒙古人的崇马...  相似文献   

6.
略论21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较简要地阐述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和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接着在阐述学科理论和概念的内涵基础上从综合法、修正法、独创法三个方面阐述了理论和概念的创新方法,然后就方法创新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文章认为研究方法要中西结合,并要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结合、中国传统的实证法与西方理论分析法结合;调查方法要多元化,长期调查与短期调查相结合,整体调查与专题调查相结合,田野调查与通讯调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成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1996年以来,有关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文章不断见诸报端,而涉及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的文章却相对较少。为此,我们在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和西北民族学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8.
试论刘永福在北宁之役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辨析了刘永福在中法北宁战役中的表现,否定了北宁桂军守将黄桂兰、赵沃对刘永福和黑旗军所作的“袖手旁观,未肯进兵”的污陷。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一生为什么让人永远怀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兰夫同志的讲演和文章,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产生过那么大的作用?为什么现今和以后还会有那么大的意义和影响呢?我作为曾在他身边工作的秘书人员,幸运地多次聆听他的演说和讲述,参与过他多篇讲稿、文章的整理和起草,后来又主持他“革命史料编研室”的工作。这种历史的机缘使我感到有责任回答这个问题——继《乌兰夫论牧区工作》和《乌兰夫论民族工作》出版后,今年6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又出版了上下两册《乌兰夫文选》。乌兰夫同志在他的一生中,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任务,发表过大量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激动人心的讲演和文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手”这一词语的隐喻使用进行研究,探讨了“手”的隐喻在汉语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文章首先介绍了隐喻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针对“手”这一词语的隐喻使用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包括“手”作为行动的隐喻、“手”作为感官的隐喻、“手”作为人际关系的隐喻、“手”作为状态的隐喻等方面。最后,文章探讨了这些隐喻的深层含义和语言文化背景,并且提出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服务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并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着重分析了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西藏公共图书馆如何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超超  贺健 《民族学刊》2022,13(10):105-112, 14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立于1951年4月,是西南民族大学建立最早、最为重要、成果最丰硕的王牌学科之一。文章通过对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著名学者万果教授的访谈,了解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70年建设历程、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教育教学、学位点建设、科研成果等内容,文章最后总结民族学学科70年发展建设的启示,揭示了该学科经世致用的学科属性,并对学科未来发展做了规划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从前清到民国时期近现代教育的兴建、沿革与发展,以及办学过程、经费来源,生源增减等,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吴会蓉  邹敏 《中国藏学》2023,(4):111-124+216
《西藏地方行政区域志》是由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于1943年8月印发的一部主要记述民国时期西藏地方行政区划及相应行政官员的品级、员额、僧俗配置等情况的地方专志,目前仅发现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收藏1本。文章对这一民国珍本西藏地方志的编印与收藏,类别、性质与编撰特点,主要内容与价值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文后附录了该志汉文部分,文章作者并对其进行了点校、注释,以备史志、藏学界参阅。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阐述了有关民族经济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学科理论的渊源及学科相关性等几个问题,对民族经济学20年来的理论发展脉络和对现实的回应状态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反思,并对民族经济学的理论构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民族经济学对经济学与民族学的综合,表现为经济学研究指向的具体化和民族学研究内容的纵深化,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呈现出鲜明民族个性的经济理论体系;民族经济学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自身特殊规律共同作用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形式,研究民族利益的实现方式、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从前清到民国时期近现代教育的兴建、沿革与发展,以及办学过程、经费来源、生员增减等,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研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之七马■,中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理论界就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专家、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现将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近代康区汉藏民族大规模交往交流交融为典型个案,对文化自觉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在近代康区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存在两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一,是文化无意识,主要表现为汉藏民族双方完全出于实用、方便和喜欢,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层面的习俗相互渗透与吸收。这主要着眼于生活的实际需要和方便,双方并无明确的文化意识。其二,是在意识到彼此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汉藏民族双方为拉近距离、消弭隔阂和增加亲近感,主动建构或创造了一系列双方共有、共享的文化,同时也存在为增加彼此的共同性而主动隐匿、削弱和淡化自身文化特征的情况。这些均是出于文化自觉的行为。文章认为,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文化自觉的作用和功效远远大于文化无意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文化自觉正是在不同民族接触交往中形成或创造共同文化与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的。文章对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双语人以及文字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语言观。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关于汉语的政策和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文章还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汉语语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进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语言规划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指出,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双语教育的适用性有了较客观明确的认识;双语教育已向法制化迈进;双语教育研究设立了多个国家级项目,加大了研究力度;少数民族的双语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实验在各地较普遍地展开。文章认为,今后我国双语教育将持续发展,双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呈现出更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