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影响少数民族生育的文化基因──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杨宗贵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的文化基因相对于汉族而言复杂得多。贵州世居民族就有十几个,各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居住地域、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生活习俗等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生成背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各种历史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各种观念形态或物质形态的文化。它是建立在封建关系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以伦理、政治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为本位的文化系统。任何类型的文化总是生成于一定类型的文化土壤。中国大陆性地理环境,“以农立国”的小农经济,以及社会组织上的家族血缘宗法制度就是传统文化的生成土壤,即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与情境。生育文化是传统文化在生育活动中的抽象、反映和物化形态。因此,生育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依附于整个文化系统的发展与演进。它的生成不可能脱离传统文化的生成土壤,它的变迁也无不打上传统文化系统演进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地区在历史上是移民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交汇的地区,各种文化互相影响、交汇,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生育文化。在这种生育文化的影响下,长白山地区一直稳定于低生育水平上,少数民族的人口发展也成为全国典范。  相似文献   

4.
论生育文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文琛 《人口研究》2001,25(6):70-74
本文对传统生育文化、现代生育文化、传统生育文化转变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分析 ,剖析了生育文化的内涵 ,对我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对现代生育文化、现今西方生育文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今西方生育文化具有明显的负面特征 ,而“反馈模式”、“家本位”的中国现今生育文化不无优越性 ,从建国初期的制度等变革、传统生育观念的滞后性和代际传承性、计划生育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生育文化的转变 ,认为我国现今生育文化已具有明显的现代生育文化特征 ,但传统的男孩偏好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生育转变是中国人口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生育转变为认识中国生育转变历程提供了多样视角。使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描述了不同少数民族生育指标的变化,并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区分了民族内部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如何解释不同民族生育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各民族的总和生育率都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大多数民族的总和生育率接近或低于更替水平,部分民族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略有回升。少数民族生育行为存在很强的异质性,不同民族生育模式不同。民族特征对生育行为的影响仍然存在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民族内部的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差异超越民族之间的差异成为影响少数民族生育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历时两年多的准备 ,众多著名专家苦心孤诣、精心编写的宏篇巨著———《中华生育文化导论》 ,正由中国人口出版社在 2 0 0 1年底隆重推出。“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着眼于文化发展的前沿 ,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生育实践 ,对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移风易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 ,新的认识要有新的视角。《中华生育文化导论》正是这样一本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 ,立足于多…  相似文献   

7.
罗华  鲍思顿 《人口研究》2005,29(6):56-61
虽然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没有实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他们的生育依然受到了限制。这种生育限制增加了有男嗣偏好的家庭采取人为手段控制新生儿性别的趋向。同时,少数民族之间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使各个少数民族呈现出不同的生育状况,包括新生儿性别比的高低。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某些社会和经济因素对中国少数民族新生儿性别比的影响来证明社会经济对生育行为中男嗣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弘扬民族文化 开展特色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州总人口25.37万人,分布有彝族、壮族、苗族、哈尼族、回族、白族等26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6.45万人,占总人口的25.4%,汉族人口占69.5%。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生育观念、生活习惯各有其特殊性。楚雄彝族自治州又是一个边远贫困山区,经济基础不强,各项工作难度大、压力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性爱伦理的现实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友 《西北人口》2009,30(2):27-32
中国西南作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域,基于当地地理条件险恶、交通长期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各少数民族先民为了确保与生存有关的宝贵性爱经验不至失传,以生育健康的后代、维系自身的发展,在其神话古歌、宗教信仰、生产生活、婚恋交往、婚育繁衍、祖训规约等中都彰显着大量的值得现实审视的性爱伦理传统。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一定经济社会基础之上的生育文化形成了人们的生育观念 ,从而决定了人们的生育行为。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以“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传宗接代”、“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等为特征 ,其核心是“传宗接代”。而现代生育文化则要求“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平等”等 ,其核心是“男女平等”。在当前的社会转型过程中 ,传统生育文化与现代生育文化相互冲突、相互渗透 ,共同作用于人们的生育动机和生育行为。对生育文化进行研究就是要探索现代生育文化形成的社会环境 ,逐步达到以现代生育文化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对中国主要少数民族(壮族、回族、维吾尔族、彝族、苗族和满族)的生殖状况作一综合分析并与汉族加以对比。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地理气候、传统习俗及文化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生殖状况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虽低,但实际人口绝对数很大,1990年有7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壮族人口已愈1000万。由于历史发展、宗教信仰、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差异,少数民族的发展不平衡。做好少数民族的生殖健康工作,对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意义重大。本文应用1988年的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对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生殖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转型中生育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总的看来,我国生育文化仍处在由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生育文化的转变过程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生育文化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对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正确引导,逐渐消除传统生育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创造出有利于新型生育文化发展的宏观、微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化因素对性别偏好的决定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烈的男孩偏好是导致高出生性别比的根本原因,且急剧的社会经济变革和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低生育率也起到了加剧的作用。国家生育调控导致夫妇在生育孩子数量和性别选择上的冲突,本质上是制度与文化的冲突。传统生育文化的力量是顽强和巨大的,并带有一定程度的继承性和历史滞留性,只有以一种新型生育文化去替代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文化,才能逐渐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  相似文献   

14.
生育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卫东 《南方人口》2005,20(4):31-38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生育文化研究做述评。文章首先分析了既有研究在生育文化概念上存在混乱的原因,同时强调在生育文化研究中要注意“大传统”与“小传统”、“显文化”与“隐文化”的区分。作者认为既有研究对传统生育文化内容的概括是笼统的,它不能作为严谨学术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通过实证调查赋予传统生育文化更具体的数量化特征。对于新型生育文化,作者认为已经有很多非常精彩的研究成果,但横切面式的研究因为缺乏历史的纵深而显得不够厚重,解释力度也受到影响。到目前为止,学者对于生育文化变迁机制的关注还是很少的。  相似文献   

15.
肖丽萌 《西北人口》2001,(4):22-22,27
社会主义生育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传统生育文化的现代新型生育文化.本文仅生育观念的角度,把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新现念概括为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对新型生育文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义 《南方人口》2003,18(1):23-28
新型生育文化是一种与传统生育文化既有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的现代生育文化 ,它的效应的产生和发挥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本文对我国新型生育文化效应发挥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 ,主要涉及到新型生育文化效应的指标设置、运用、问卷调查分析以及促进效应有效发挥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这里聚居着汉、回、苗、彝、壮、侗、瑶、水、仫佬毛难、仡佬京等十二个主要民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3936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38.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20.7%.因此,研究这里主要民族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掌握她们生育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人口政策,发展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西十二个主要民族15—49岁育龄妇女1981年的生育状况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沈淑贞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多的省。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传统文化有很大差异,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有不同的状况。考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认识改革开放过程中,彻底变革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加速其向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9.
车文辉 《人口研究》2003,27(6):82-86
1 引言自然界是文化产生的土壤 ,环境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论语》中说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空间 ,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研究文化 ,必须从孕育、滋养文化的地理环境入手 ,探明文化产生的自然前提。文化 ,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讲 ,“凡是超越本能 ,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 ,都属于文化。”更简单明了地说 ,文化即自然的人化。文化包括两个层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特性在物质产品上打下的深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华北地区地理条件的优越性,在中国历史上曾是汉族与北方许多少民族频繁接触、交往的最重要地区,有的少数民族还在这里建立过局部或全国性的政权。因此,长期以来该区便成为中华许多民族互通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地域,在推动中国经济和灿烂文化的发展方面都起过特殊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华北地区解放后的少数民族人口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