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契合,使郭沫若与郁达夫都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倾向.但二者又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特色.郭沫若的创作方向由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形成一种奔放飘逸、积极向上的积极浪漫主义.其作品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而郁达夫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低格调的消极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他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病态美、忧郁美.  相似文献   

2.
论第四代导演与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性的维度考察中国电影史上作为特定文化现象的第四代导演群体,认为第四代导演先天秉有理想主义气质和浪漫主义精神,他们的影片在取材上偏向于乡村题材,致力于诗化理想和"纯美"追求,表现出某种感伤和忧郁的风格。第四代导演还在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现代性追求与道德化理想之间表现出困惑、迷茫或错位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理解为对"现代性"的一种"先知式"的批判。第四代导演对于我们保持现代性话语的内在张力与态势平衡,维持社会与人的多元健康发展,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西方浪漫主义传到中国,中国人从自己的现实问题着眼,对西方浪漫主义进行了有选择的接受。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领域内主要表现为个性主义的追求和情感主义的泛滥两方面。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时代女性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使人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时代女性的独立追求及其命运与中国近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浪漫主义进入中国,便加入了个人独立、女性解放和民族救亡的重奏中。孙舞阳和章秋柳是茅盾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浪漫主义在当时处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性的视野下,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回应,不同的回应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作为“现代性的第一次自我批判”而出现的,以此为基础,沈从文的创作应被归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而且在与西方浪漫主义作品的比照中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浪漫主义不同于西方浪漫主义的超越性、贵族气质和神秘主义而具有的东方特色———直面现实、平民特质和理性的节制三个特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沈从文的创作创造了独特的东方式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并非像有些批评家认为的那样完全是对西方文学现代性的被动反应和摹仿,而是既有西方文学现代性影响的因子,又有其特殊的本土文化底蕴。这种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性在周作人身上表现得很突出,并成为其审美矛盾性的来源———他既追求、模仿西方的现代性,同时又涵纳着深厚的本土情结;既对传统文化进行毫不留情地批判,又从传统中寻找现代性的理论资源,从而导致了他在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革命现代性上的冲突,最后完全走向一条反启蒙的审美现代性之路。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历经曲折。一方面表现为以西方为榜样的倾向,另一方面,出于对文化民族性的维护而抵御西方。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和斗争贯穿于中国文化现代性诉求的全过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必须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既要放眼全球,与普世价值保持一致,又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迷失自性,与传统完全脱节。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应该在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方面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郭沫若与现代生命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郭沫若与现代生命哲学阎嘉关键词:郭沫若西方生命哲学浪漫主义郭沫若早期的思想和创作,从时间上划分,即1924年郭沫若翻译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博士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著作之前,尤其是从1913年末到1924年留学日...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理论对现代性的追索,是在晚清文化启蒙运动的进程中展开的.在这一充满忧患的启蒙语境中,"写实"和"理想"这两种小说观因其价值倾向和观念内涵而显示不同的形态.前者成为中国历史追求启蒙现代性的一种思想表述;后者受西方审美自律论的启示而对启蒙论进行反思,表现为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写实"与"理想"两种小说观的分立,呈现出了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学萌端时的多维价值与不同指向.  相似文献   

9.
从启蒙运动衍生出的怀旧与英雄两种浪漫主义,它们作为文化现代性“反叛”启蒙现代性,由此确立了它们的基本内涵,并随着现代性历程的推进发生着深层嬗变.从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二元对抗的角度,不仅可以探究现代西方社会存在与其文化复杂纠结的错综关系,也为理解一向意义暧昧的浪漫主义思潮提供了别样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10.
混沌的现代性--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总体特征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视野中的现代文学史叙述,要求将其视为一种“中国化的现代性”展开的方式。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现代性特征表现为:首先是错位的现代性前提,即与西方现代性的“分化”特征不同,中国现代性追求的恰恰是政治、道德、审美等一切层面与力量的“统一”;其次是误读的现代性资源,即中国现代知识界对西方现代性的误读、误植与误用。其三是暧昧的现代性矛盾,既表现在现代性与前现代性之间,也表现在现代性内部;其四是混浊的现代性哲学,其主要表现就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混浊,在深层则表现为一种含混的整体思维与重统一而回避对立的“中和性”。  相似文献   

11.
浪漫主义是最早影响中国新诗的西方文学思潮之一 ,它与中国当时的社会、人文思想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在郭沫若的早期诗歌中 ,浪漫主义的影响非常明显 ,加上与泛神论等思想的融合 ,在揭示现代人追求人的解放、个性独立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体现了“五·四”时期的人文精神状况 ,也体现了新诗现代精神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的文学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现代"是中国20世纪文化、文学的中心主题,它与西方的"现代性"文化相比有自己的特性。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是由1894年"甲午之役"和1900年的"庚子之变"开启的,到"五四"达到高潮。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具有三种典型形态:信念式—终结性的"现代性";世俗化—体验性的"现代性";浪漫主义—"反现代"的"现代性"形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前后,爱尔兰戏剧文学作为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个典型“样本”,经由沈雁冰的译介而首次进入国人的期待视野。但由于当时时代的认知局限和社会启蒙过程中知识分子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译介者对新浪漫主义的“前沿性”的认同或偏好往往受制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族群的文化集体意识。由此,虽然沈雁冰在介绍爱尔兰戏剧时强调其新浪漫主义特质,但其文学观始终在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之间摇摆。这并非完全是对西方文学认知不足之表征,而更多地暴露出当时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学的现代性的期待视野与新浪漫主义文学本身的反思现代性的视界之间的错位,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在中国本土化语境中模仿和借鉴西方民族文学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14.
老舍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国民劣根性批判、现代化追求、现代性反抗等方面。现代性焦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批判国民劣根性;现代化追求首先表现在对"人"的关注上,其次表现在对个体的关注上;现代性的反抗表达首先在于对城市文明病的反思,其次在于其文化反思中明显的挽歌情调。老舍文化反思同时具有了现代化追求与现代性反抗的双重品质,呈现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及其复杂。  相似文献   

15.
一长期以来,由于不能正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我们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方法的研究,就一直把它完全归之于浪漫主义,剧中许多和浪漫主义并不相同的审美方式,在浪漫主义的大题目下,其特殊的性质,被有意无意地弃略了。造成这种弃略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作家思想研究上的形而上学和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把浪漫主义思潮置入现代性这一宏大的历史语境中来重新审视其历史本质是西方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浪漫主义研究范式。而主体性的"自我"观是现代性的核心元素,那么在现代性这一自启蒙运动以来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宏大语境中,浪漫主义中的自我所居的位置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简而言之,浪漫主义思潮,其生成的特定历史条件就是现代性。讨论现代性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也必然围绕自我主体性而展开,但也要避免从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的束缚中寻求解放的理解的简单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代表。本文在较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着重从郭沫若所提出的“艺术是我的表现”、文艺是“天才的自然流露”“没有所谓目的”、形式上应该“绝端自由,绝端自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复杂内涵和特色,并揭示了郭氏浪漫主义文学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导致的社会分裂,使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形成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情结.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对传统理想的弘扬,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机制.从民生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展示了现代性、乌托邦与社会主义选择中的历史关系.只有在现代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代表。本文在较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着重从郭沫若所提出的“艺术是我的表现”、文艺是“天才的自然流露”“没有所谓目的”、形式上应该“绝端自由,绝端自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复杂内涵和特色,并揭示了郭氏浪漫主义文学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往研究者惯于从浪漫主义的美学观去定位郭沫若的文艺美学思想 ,本文认为 :事实上 ,郭沫若的文艺美学思想中杂揉进了诸多复杂的成分 ,表现主义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美学观 ,但这种影响并未能使表现主义以一种完整独立的形态进入郭沫若的美学世界 ,而是以与浪漫主义联姻而实现的 ,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以“表现”为核心互相交叉渗透并融合 ,形成一种泛表现主义的文艺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