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翁牛特旗石棚山原始文字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赤峰市西北去约30公里,到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南沟村的石棚山上,有新石器时代墓群一处,1977年秋冬之际在此清理古墓七十七座,在几件出土的陶器上刻划有文字符号,其中第52号墓出土的一件大口深腹罐表面,刻了六个字和一个山石形图案,平面展开如图所示:分成三组,  相似文献   

2.
1995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丝绸之路调查研究中心"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在吐鲁番地区交河沟西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在编号为95TYGM2墓中发掘出《唐张欢□妻唐氏墓表》一方。志砖为正方形,高宽均为35厘米,厚4.5厘米,纵行九行,满行十一字,凡87字。墨书。志砖为青灰陶质,出土时完整。志砖现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1995年12月,日本早稻田大学出版发行了《新疆吐鲁番地区综合调查──1994、1995年度调查简报》专集。当中,日本学者荒川正晴先生的《雅尔湖古墓群的基表和墓志》一文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1995年吐鲁番交河故城沟西墓…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2009年公共考古论坛"上,河南安阳安丰乡西高穴大墓发掘主持人潘伟斌发言:考古队在判定西高穴大墓为"曹操墓"时,提出了九大证据,其中第一大证据,就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牌上的魏武王与曹操身份相符,这是曹操身份认定的直接证据。但关于此"魏武王"的问题却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广州象岗山南越文王墓出土印文文字材料十分丰富,据《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见《考古》1984年第3期。下引印文,均据此文,不再注)首次披露的材料来看,其中有十一枚印玺印文,两枚封泥印文及一个戳印印文。这些印文文字材料,不仅是研究南越国历史重要的地下文字材料,同时也是了解和估计南越国时期中原汉文化南传情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去年配合广州市郊的基本建设工程发掘了由西汉至明代的古墓葬一百零三座,获得出土文物二千零一十六件。这些墓葬的建筑有全用大木构成的木椁、用砖结砌的砖椁、用大石板盖面再用灰沙捣筑成的外椁,最简单的是土坑墓,仅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坑,没有椁室建筑。在发掘的西汉墓中,以华侨新村发现的几座较为重要,墓的规模较大,全部都用黄色细沙作填土,这是广州西汉墓建筑上的一个最大特色。出土的陶器大  相似文献   

6.
(一)满城陵山二号墓出土的所谓“宫中行乐钱”和“铜骰”。 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满城陵山二号墓(即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窦绾墓)出土两套所谓“宫中行乐钱”,每套二十枚。一套“分别铸‘第一’至‘第廿’字样(缺‘第三’,但多一枚‘第十九’……)”。另一套“铸韵语一首,二十句,每钱铸一句,句三字或四字”,《报告》撰写者依韵脚和文义整理,录文如下(引者按:《报告)所标“第一”、“第二”等字皆删去):  相似文献   

7.
《考古》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刊载了一篇《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器物》的文章,其中有些考古发现与《易》学有关。但由于该文作者未从《易》学角度着眼,使一些在易学史上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没有被识破其庐山真面。 笔者虽未亲见原物,但仅从该文的绘图与文字说明中就发现了几个绘有易图的器物,象这样的物证在考古发现中是少见的,益显其珍贵。 衢州市南宋墓的墓主是一位深通易学的儒官,名叫史绳祖。此墓正是史绳祖与继配杨氏的合葬墓。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下旬,衢州市王家公社瓜园大队社员挖地时发现了一座双穴砖  相似文献   

8.
秦“十二字瓦当”时代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当(以下简称十二字瓦当)是秦代文字瓦当的代表物。我认为秦代还没有文字瓦当,所以对于这种瓦当的时代有必要进行重新研究。 关于“十二字瓦当”出土地点和层位问题。或云它出土于“咸阳及长安汉城遗址”,或云出土于“长安县西刘村以南”,还有的说它出土于“阿房宫旧址”。我认为上述诸说并不能确证  相似文献   

9.
曹操高陵2号墓中出土了一具年龄在50岁左右的女性遗骨,标记为3号人骨,以往学界多考证为夫人卞氏。本文结合该人骨特征及相关史料记载,论证了卞夫人的年龄与3号人骨不符,其应为夫人丁氏。  相似文献   

10.
曹操墓出土以后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人们对二号墓是曹操墓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在此我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商讨. 一、关于曹操墓应该在山旁还是高岗上的问题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六月,曹操下诏令对身后事作出安排: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末,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宣布在安阳西高穴村发现魏武帝曹操高陵。该墓出土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7件,系科学发掘出土;另据报道刻有"魏武王"铭文石枕1件、大刀石牌1件,系被盗追回[1]。  相似文献   

12.
高句丽王陵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政权存在 70 5年 ,传 2 8王 ,都城三置两迁。诸王陵墓在何处 ,墓葬形制、规模、特点如何 ,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问题。多年来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证明 ,我国集安国内城附近的某些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应是高句丽王的陵墓 ,诸如太王陵、将军坟、千秋墓、西大墓、JYM992、 3319等 ,其中 3319为典型的砖室墓。从建筑结构、年代、出土遗物 ,特别是莲花瓦当、文字瓦当和文字砖的研究成果 ,结合文献 ,可以确认某些王陵及其主人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三题     
汉乐府三题于迎春一乐府的设置不自汉武始1976年,秦始皇陵出土了错金银青铜编钟一件,钮上刻小篆体“乐府”二字,①明确无误地证明了秦朝即有“乐府”机构。广州南越王墓又有铜铙一套八件出土,皆铭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字样。这“文帝”当指南越文帝,不指汉...  相似文献   

14.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学界一般认为属于《鲁诗》。通过对海昏侯墓出土《诗经》中的传、故训、文字以及《齐论语》等其他竹简,结合传世文献记载,海昏侯墓《诗经》属于《韩诗》的可能性更大,可能与昌邑国《韩诗》学者王吉有关。通过海昏侯出土诸多简牍文献可知,刘贺其人虽缺少政治谋略,但也非冥顽不灵之徒。相较于汉代其他诸侯王,刘贺亦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相似文献   

15.
用妇好墓出土器物的铭文为妇好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司母辛我们自然会想到司母戊大方鼎,不知何人命名为司母戊大方鼎,记得过去唐兰先生曾经指出它应是女后戊大方鼎,而不是司母戊大方鼎。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出版了《殷墟妇好墓》,笔者用墓中出土的器物上的铭文来为妇好正名。 查后字和司字一正一反,在上古是可以通用的字,司母辛即女后辛,这里辛字是不容置疑的了,问题出在女后二字上。这里是女字而非母字,是一目了然的。古代以有无乳房为辨别母女二字的标志,这里女字显然并非母字。后字我们认为应为后字而非司字。如为司字,  相似文献   

16.
1987年初,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在荆门市发掘了一座楚国大墓(包山M~2),墓主为楚怀王时期的左尹邵佗。墓中出土了449枚蔑黄如新、墨书依旧的竹简牍,其中有字简278枚,竹牍1支,总计字数12626个。这批简牍分为文书、卜筮祭祷、遣策三大类,内容涉及楚国历法、政区地理、司法制度、职官制度、经济制度(结构)、宗教习俗等多个方面。简官之,这是历年发现的保存最好、数量较多、内容极为丰富的楚简。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集安禹山JYM 331 9号墓因其形制特殊 ,墓侧有人面刻石 ,出土过东晋瓷器等而成为一座重要古墓。 1 96 2年、 1 983年、 2 0 0 3年 ,先后在该墓出土 3枚卷云纹铭文瓦当 ,深受人们关注。经本文作者认真考辨 ,第一次使瓦当铭文得以完整识读。以此为基础 ,对与墓主人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考证与初步研究 ,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1985年年会,于10月14日至17日在曾侯乙基编钟出土所在地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代表80余人,收到论文50篇。河南、湖南、安徽、贵州等兄弟省市的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围绕曾、随、楚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1978年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及其大型编钟发掘出土后,名震中外,这一座大型战国墓究竟是楚墓还是其他诸侯墓,许多学者曾撰文进行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称“曾国之谜”。这次会议对地处古代楚国腹地的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再次进行了深入讨论。有的同志从曾侯乙基出土的文物数量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先生在《“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一文中说:“史传上的‘商山四皓’,汉代和六朝人通说是‘南山四皓’。”其根据是两件多年以前出土的考古资料,一件是日本人在朝鲜境内一座大约是西汉末东汉初年的古墓中发现的,在一个竹篾编成的长方形筐子的四周,用彩漆绘有西汉以来流行的孝子故事,其中一角绘有四位高士,旁边却用隶书题识“南山四皓”,其中南字的写法和西域木简字的南字一样。另一件是在河南省邓县出土的南朝画相砖中发现的,在一块尺来大长方砖上浮雕…  相似文献   

20.
从楚人尚钟看钟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每每将钟鼎并称对举。在周朝,钟是音乐的表率,鼎是王权的象征。在楚国,钟既是音乐的表率,又同鼎一样是王权的象征,尚钟之风,于楚为烈。其证甚多,择举如次。(一)从出土文物看。楚之王公贵族,以随葬钟乐来显示自己的显赫声势和文化素养。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传世和零星出土之楚钟主要有楚公钟(吴大徵《(?)斋集古录》卷二),楚王媵邛仲(?)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65页),楚公逆钟(同上),楚王领钟(同上),楚惠王钟(《七国考》卷七引赵明诚《金石录》)等。出土成套编钟的墓,主要有楚令尹子庚墓、信阳长台关大墓、临澧一号墓、楚幽王墓等。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