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案艺术在雪域高原民族生活中无处不有,这些民俗文化,体现了他们对美和善的追求。作为一种装饰、实用艺术,藏族纺织品的装饰图案反映了藏族人民审美情趣的组成内容和特征取向。 藏族纺织品装饰图案主要来源于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形象和几何原理纹样,包括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现象(日月星云水石等)、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组合器物纹样、几何纹样(含变形文字)等。这些图案以单独、组合、角隅、边饰、散点、连续、规则条格等形式进行配置,在藏族工艺美术传统纹样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藏族装饰图案及特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古老民族,早在几千年前,青藏高原就有了古人活动的遗迹,先后出土了数千件石器时代古人类的人体装饰品和生活用品,这些有着同各民族一样独立的语言、风俗与艺术,并具有强烈民族特征的物品,是这一民族对生活、宗教等方面的折射,也反映了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勤劳,同时也记录着藏族装饰图案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装饰图案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它在不同载体上的表现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装饰艺术,比如家具装饰图案、建筑装饰图案、民俗装饰图案、宗教装饰图案等。传统的装饰图案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及地域特色,它是本民族文化的精髓聚合,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艺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装饰图案是现代设计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同时,怎样延续传统装饰图案的旺盛生命力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时期,从中原地区吸收了内容丰富、富有寓意的文化艺术元素,使西藏吉祥图案的传统崇尚意识呈现出大交流大融合的历史事态,给西藏文化艺术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罗布林卡金色颇章和格桑德吉颇章等木雕、壁画、器皿上绘制的吉祥装饰图案深受中原传统图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同仁地区建筑门饰不仅仅是对门的装饰和美化,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门饰艺术中的装饰图案和主要装饰构件,体现出同仁地区的审美理想和宗教文化,具有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6.
藏族民间艺术以传统文化和宗教为根基,并经过无数民间艺人和艺术大师的探索与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悠久历史、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藏族文化艺术,各地藏族文化艺术呈现多样性,地方特色很浓,并相互借鉴互动发展。甘肃藏族文化艺术,包括歌舞、藏戏、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等,这一切不仅是藏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甘肃藏族民间艺术赖以保存、延续的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各种高科技、传媒所带来的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的传播与影响等因素,使得一些藏族民间艺术受到冲击、后继无人而走向消亡的状态。但是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任何无视民族民间艺术的作法就像没有根系的树木,无法体现一个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更无法建立一个民族与世界交流的平台。本文结合甘肃藏区民间艺术发展状况,尝试对甘肃藏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拉卜楞剪纸艺术,是拉卜楞地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拉卜楞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丰富多彩的鲜美图案,不仅在剪纸艺术中独具表现,且在整个藏族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民族工艺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具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马藏族是聚居于川、甘交界地带的古老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造就了白马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服饰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白马藏族服饰的款式结构独特,色彩艳丽,尤以服饰图案独具特色,是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的符号载体,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9.
试论藏族民居装饰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藏族民居装饰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藏族民居装饰的表征,它已不拘泥于传统藏族固有的石木结构与白墙形成的装饰特征,而是融入了过去王宫、园林、寺庙等建筑装饰艺术特征,无论在结构的布置或形式的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一种融合,使民居建筑装饰呈现多元化与丰富多彩。这可能是当代藏族民居装饰艺术的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在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艺术文化,更是土家族文化的精髓.本文通过研究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特点原理,探讨其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在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艺术文化,更是土家族文化的精髓。本文通过研究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特点原理,探讨其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回族装饰艺术以其鲜明的宗教性、民族性体现了回族文化的内蕴,特别是其在伊斯兰图案艺术、阿拉伯书法艺术、精美的雕刻艺术等方面的追求,呈现出了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3.
正苗族刺绣,即苗绣。苗族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珍宝,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我国古老民族手工艺术之一。苗族刺绣图案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深含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情感的真挚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4.
东光雕花陶球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大本营在河北省中部的东光县灯明寺东金庄。这里有金氏一族,他们祖传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经过十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雕花陶球有着广博深远的内涵,在艺术、文化、历史、科学诸方面都有着不凡的价值。东光雕花陶球从形制到装饰纹样设计,集中了古化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具象与抽象各种图案,丰富发展了图案艺术,是体现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的艺术形式,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生事物总是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传统的东西也有它本身的内涵价值。传统图案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平面、软装设计等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参考价值。传统图案历史悠久。艺术和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的传统图案元素的图案、色彩、组成等可应用到各种设计中,将传统图案应用于染色、织造艺术、平面设计中。中式装饰不仅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途径之一。本篇论文从中国传统图案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传统图案在新型中国式软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生事物总是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传统的东西也有它本身的内涵价值。传统图案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平面、软装设计等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参考价值。传统图案历史悠久。艺术和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的传统图案元素的图案、色彩、组成等可应用到各种设计中,将传统图案应用于染色、织造艺术、平面设计中。中式装饰不仅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途径之一。本篇论文从中国传统图案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传统图案在新型中国式软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民间音乐舞蹈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在研究甘南藏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特点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将甘南藏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融入音乐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以传承和弘扬甘南藏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18.
藏文与藏族文化现状和发展研究是藏族地区各级政府和藏学界急需研究实施的重大任务与课题。它关系着藏族文化发展的命运,关系着藏族将如何调适和跻身于中国“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关系着藏族文化如何面对未来下世纪的挑战。今天民族语文的使用如何?成为我国民族自治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民族语文的使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楚凤作为荆楚文化中的领袖艺术形象,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旅游产品包装的地域性表现在产品包装能通过一些外在的视觉信息的呈现解答消费者关于该产品的地方环境、地方历史、地方方言、地方民间艺术、地方饮食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楚凤装饰图案具有很强的设计元素,借助于当代视觉艺术中的创作和表现手法,从楚凤装饰图案、色彩等艺术形式的角度进行旅游产品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