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厉行禁烟立法对内反对吸食、贩卖、种植鸦片,改革社会陋习,对外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鸦片走私。由于禁烟立法的颁布和实施,在太平天国控制区内,鸦片一度几乎禁绝,在中国近代禁烟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甘南藏区毒品种植原因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甘南藏区毒品种植、贩运猖狂,成为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毒品泛滥的重灾区,影响地方社会甚巨.推究其因,藏民族大多以游牧为生,有尚武习气,鸦片成为其与外界交换武器的重要媒介;回、汉族莠民潜入藏区种烟贩烟,刺激了该地鸦片的产销;地方统治者囿于鸦片的高利润,强迫怂恿民众种植鸦片;地方政府在禁烟上配合不力,土匪莠民趁机偷种不已.在禁毒上.甘南藏区地处边缘,插花飞地众多,成为明显的"三不管"地带;地方武装薄弱,不堪一击;加之各种势力交织,县府、省府都无能为力.质言之,甘南藏区毒品泛滥是政府统治权力缺失.此地长期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下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高利贷猖獗和鸦片泛滥构成旧中国病态社会的两大重要问题,这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表现尤为显著.研究表明,高利贷贯穿鸦片种植、征收、交换和吸食等全过程,双方存在着密切的历史联系:鸦片生产为高利贷剥削提供了机遇.高利贷成为农民因鸦片问题而遭受重重剥削的重要环节;鸦片因高利贷的助长而更加泛滥,高利贷借助于鸦片而尤为猖獗.高利贷猖獗和鸦片泛滥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并和一些社会现象发生了密切的互动关系,从而带来了甘宁青农村灾荒频发'、军阀暴政、农村破产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成为民国时期甘宁青社会落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势力在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后,为了激活西北社会的经济,对西北茶务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良,本文以湘军任命左宗棠及其后继者对西北茶务的改革与调适,进而探讨其对西北茶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秦和平同志所著《云南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1840-1940)一书,读后颇有收获,尤以下列四点,印象更为深刻。第一,全貌清晰,重点突出。本书详细叙述了云南鸦片种植、贩运、吸食以及禁止的全过程,深入论述了鸦片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极大危害。书中写道,在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云南省,是在清朝康熙中叶才开始种植鸦片的,但面积有限,嘉庆、道光年间急剧扩大,光绪十九年至二十四年(1893-1898),每年罂粟种植亩数约为30万亩,光绪末年增至70万亩,民国初年又迅速增加,到民国…  相似文献   

6.
近代四川藏区鸦片贸易及其社会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中国藏学》2002,(3):50-58
该文根据四川省档案馆藏档案材料,首次系统地对近代四川藏区的鸦片种植、鸦片运输路线、鸦片价格、鸦片贸易市场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认为正是鸦片的种植和贸易给四川藏区特别是阿坝藏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摧残破坏了农村社会经济,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严重下降,促进了高利贷的恶性发展,加速了藏民生活贫困化的进程,造成商业贸易畸形繁荣,藏民家庭经济的畸形发展与生活的贫困化,以及人口减少,民族体质下降等。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于1869~1880年在西北期间,为了恢复西北经济,从改革茶法、发展蚕丝、推广植棉、开发毛织、推动出口等方面入手,力图振兴西北的边贸经济;为了保护民族利权,还与不法外商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总结左宗棠复兴西北边贸的成绩与教训,具有一定的史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社会失控:民国时期教煌地区鸦片烟毒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地处西北的甘肃毒品泛滥,肆虐非常.僻处甘肃西部的敦煌也不例外,境内罂花遍野.大面积的毒品种植,挤占了粮田面积,粮食总产减少;农村手工副业受到摧残,农家收入顿减;众多吸食者的存在,斫丧了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力.土地耕作不足.这些都给农村经济沉重打击,农民离村现象严重.敦煌地区毒品泛滥的原因除政府征收烟亩罚款、地方交通不便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权威的缺失,地方实力派的坐大,社会失控现象严重,使得禁政推行极其繁难.  相似文献   

9.
1889年,广西龙州口岸开埠通商,近代桂越边境贸易迅猛发展.鸦片贸易成为桂越边境贸易中的畸形怪胎,并逐渐泛滥起来.这是由于法国的侵略政策、广西当局的放纵以及广西边区鸦片生产、贸易的传统习惯等原因造成.鸦片贸易对近代广西边区经济和桂越边境贸易发展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印度鸦片     
印度是世界上被允许种植罂粟的极少数国家之一,年产鸦片量约占联合国批准的世界总量的一半。印度的大部分鸦片被政府出口到国外,如法国、日本、英国、美国等,此外还出口给一些制药公司和医疗机构等。同时,印度也是鸦片的主要消费国。  相似文献   

11.
研究西北地区的基督教史,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基督教在西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唐元。该地区交通不便,环境相对恶劣,而且信仰状况复杂,民族语言多样。基督教在西北地区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中西交流的丰富历史图景。不过,目前西北地区基督教研究仍显得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队伍薄弱,对中西文史料缺乏深入挖掘上。鉴于此,本文着意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基督教史研究状况(不涉及唐元两代的景教研究),整理西北地区基督教史档案史料的分布情况,并对西北地区基督教史的未来走向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金轲 《民族论坛》2012,(10):44-47
《西北世居少数民族日常交往心态研究》是一部散发着浓郁地域文化清香,洋溢着浓厚西北民族气息的积淀深厚的学术著作。这一专著将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对西北世居少数民族日常交往心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视角独特、研究切入点别具一格,分析和阐述鞭辟入里,细致入微。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立意使得这一专著别具特色、学术质量厚重。这是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13.
明代对西北藏区实行的僧纲制度是其管理藏区事务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对汉传佛教采取的僧官制度在西北地区的扩延,明把西北地区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不少政策首先是在这里推行后才向藏地纵深地带延伸的,因此,研究它在安多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对研究明代藏族史有一定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后,对西北的建设颇为重视。当时出现了许多开发西北的可贵思想,今天看来,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地区是民族较多、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一个地区。在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 ,处理好民族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在总结传统的中国西北民族关系的发展及特点的基础上 ,指出 :西北地区要处理好民族关系 ,最终实现现代化 ,就必须走建立在各民族文化相同化、融合和利益相惠通的基础之上的各民族同向多样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经济社会及交通事业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战略应尽快转向西部地区,尤其重点转向西北民族地区;探讨了构建西北民族地区交通运输网络急需建设的几项大型交通工程,并提出西北民族地区交通建设资金的筹措方案。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回族军阀官僚阶层涉足商业活动,并以军政手段垄断商业贸易而形成回族官僚资本。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从金融垄断到商业垄断。在经营手段上,军、政、商三位一体,在所有权上公私不分,以公的名义出现,最终化公为私。西北回族官僚资本少有买办性,有独立性和民族性。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有着二重性,一...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土司鲁氏家族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土司家族 ,从明初归附到民国改土归流维系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对西北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鲁氏家族的宗教信仰是其家族得到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结合史料对鲁氏家族宗教信仰特点进行了分析 ,进一步论述了其宗教信仰背后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