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县扩权后,有强镇扩权为继。早在去年4月,中央编办已会同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13个省份选择25个经济发达镇进行试点。强镇扩权之后,强村扩权,应该将很快来到了。  相似文献   

2.
强镇扩权是破除我国目前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管理体制障碍的重要形式。强镇扩权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的背景下,通过授权、委托等途径赋予经济强镇一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以增强经济强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性、活力和促进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本文首先简要的阐述了强镇扩权改革的动因,其次基于绍兴市的个案研究,分析强镇扩权改革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有利面和不利面,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绍兴市强镇扩权的发展路径选择使其发展成"扩权强镇"和"镇级市"。  相似文献   

3.
"扩权强镇"将有效化解乡镇"权小责大、权责不一"的矛盾,提高乡镇的服务水平,大力推动镇级经济的发展。但是需要在"扩权"、"放权"过程中时刻警惕权利的无序膨胀。限制强势政府的权力,就必须要有相匹配的强势的民众监督。  相似文献   

4.
张家麟 《决策》2011,(6):I0017-I0018
安徽省在前几年扩权强镇试点基础上,按照中编办工作部署,选择无为县高沟镇、天长市秦栏镇列入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之列。目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在有序推进。安徽围绕为何试,如何试、试什么三个命题,开展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甚至严重阻碍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全国范围内要求扩权强县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将从对"市管县"体制发展的兴衰的阐述引出扩权强县的体制改革,进而分析扩权强县的主要内容、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甚至严重阻碍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全国范围内要求扩权强县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将从对“市管县”体制发展的兴衰的阐述引出扩权强县的体制改革,进而分析扩权强县的主要内容、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7.
张杰 《管理与财富》2009,(6):180-180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已实施“扩权强县”的改革工作。扩权强县在促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产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市县矛盾等消极影响。我们要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去看待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8.
简政、放权、转型三箭齐发广东强镇扩权拉开大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决策信息》2010,(27):14-15
案例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涌现出了一批经济强镇,但这些乡镇的发展却面临着财政留成少、人手紧缺、事权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久而久之陷入了“小马拉大车”的窘境。因此,强镇扩权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9.
傅白水 《决策》2007,(6):36-37
为何开创强镇扩权试点 在强县扩权中尝到了甜头的浙江省正悄悄地进行着又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10.
正继2007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强镇扩权改革后,近日,浙江省再次出台《强镇扩权改革指导意见》,赋予省级中心镇、重点是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今后,开结婚证、办土地证等都无需出镇——浙江"强镇扩权"改革有了升级版。此次扩权的强镇被赋予与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县级管理权限。这些权限包括有关企业(贸易)、个体工商户、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权等经济  相似文献   

11.
4月28日,中央编办在北京召开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会议确定在全国13个省份的25个经济发达镇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最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对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作出部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简政放权,促进富民强县。浙江等地的实践一再证明,扩权强县改革不仅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而且拓展了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3.
扩权强镇改革要把握三对关系。一是放与控的关系。必须对中心镇公共权力行使进行分权或分工,使各种权力之间保持一种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衡的关系。二是权与责的关系。在授权、放权到位的同时,要完善配套政策,厘清权力责任,建立健全相应问责制度。三是规范与效率的关系。积极探索创新监督制约的机制和方法,确保依法用权,用权为公。  相似文献   

14.
生秀东 《决策》2014,(4):58-60
2014年1月1日,河南省对巩义市、兰考县等10个试点县(市)全面实行由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实现市县分治。这场发轫于2004年5月的"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探索,至此迈出重要一步。扩权强县10年河南实施"强县扩权",至今已有10年,连续进行了好几轮改革。其特点可概括为:一是同步实施财政省直管县(市)改革和“扩权强县”改革;二是不仅改革范围逐步扩大,而且扩权县的管理权限也呈梯度扩大,尽管中国出现了短期的反复和波折。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观察     
《领导决策信息》2010,(20):23-23
谨防强镇扩权变为“权力奖励” 广东省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现场会目前在佛山市顺德区召开。通过简政放权.广东力争用3—5年时间.让县镇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得到根本优化.促进县镇经济与各项社会事务快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便民高效的政府。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动态     
四川在27县(市)启动扩权强县试点四川省最近召开的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披露,该省将在27个县(市)启动扩权强县试点。此次试点将赋予扩权试点县市8个方面的管理权限:计划直接上报、财政审计直接管理、税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12年7月,全国已有23个省(区)实行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26个省(区)实行了扩权强县改革,由此可以看出,省直管县体制的两个初级形态已经在全国实行。在此背景下,县级政府的权力随之而扩大,而监督体制并没有因应这一改变,遂出现了县级政府及部分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现象。对此,我们应加以重视,并研究如何加强对县级政府权力的制约。一、扩权之需从历史角度来看,在封建社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1日,我国首部"扩权强县"的省级政府规章——《浙江省加强县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若干规定》正式实施,443项审批权限一次性下放县一级人民政府。这不仅是从"强县扩权"向"扩权强县"、从部分县  相似文献   

19.
刘涛 《决策》2011,(12):50-52
从义马的“信访扩权”实践来看,恰恰是通过对行政资源的合理利用,让群众表达利益的渠道得以完善,各种不可预期的社会矛盾被快速化解。  相似文献   

20.
"强县扩权"改革一直是近年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关于"强县扩权"改革的各种声音也不绝于耳。近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表明"强县扩权"改革正在提速。进一步精简行政机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是"强县扩权"改革的根本目的。在此项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有些省级政府管理规模与幅度过大,势必给省直管县带来较大难度;县(市)是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关系的处理和资源的整合问题;市县分治,如何避免形成新的经济壁垒;改革中行政区划是否需要作适当调整;如何从财政体制的省直管县体制顺利过渡到行政体制的省直管县体制,以及需要进行哪些配套的改革;如何有效规避"省直管县"带来的各种风险……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对于"强县扩权"改革的顺利推进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刊本期选编的四篇文章,即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裨益。同时,我们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继续踊跃来稿,以求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