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易流行论     
日本俳谐诗人松尾芭蕉所提倡的俳谐理念"不易流行",实际上是在讲求俳谐的风体.松尾芭蕉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献,理所当然会受到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庄子、易学、儒教、宋学等等思想的影响.该文认为"不易"与"流行"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存在.通过宇宙构造、人体姿态以及阴阳二气等观念来阐释松尾芭蕉俳谐理念的精神实质,强调"不易"与"流行"是松尾芭蕉俳谐创作的特征与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文学史上"风雅"一般指全体艺术,而贯穿在松尾芭蕉艺术之道的"风雅"为俳谐之意.松尾芭蕉把乾坤之变视为风雅之因,在天地自然变化之中一味追求新的俳风,直逼以"诚"为本的风雅之道.当时松尾芭蕉接受中国文化时的审美心理的调整过程,以及创造新质的选择机制,从他的旅行记中得到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纵观松尾芭蕉俳谐,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他与自然反复交流的结晶.芭蕉主张的“造化随顺,与四季为友”《笈の小文》的生存之道与道家对自然的态度可谓是一脉相承.而这种人生感悟深深受容于庄子的思想影响.不仅深深地受其感化,而且以庄子为自己精神的脊梁骨,支撑自己俳句师的生涯.本文旨在通过对松尾芭蕉文学创作特性、现状的考察,以全新的视角,深入探究庄子哲学思想价值对松尾芭蕉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作品介绍:雨打芭蕉,是"东风煦煦时雨淋淋",也是"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雨滴声声为音,叶展叶舒为舞,怡情适意,自在于天地。泼墨重彩,最适合芭蕉的格局,有自然山川之翠绿,有宽茎大叶之豪情。  相似文献   

5.
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的位置有如唐诗之于中国,这种简洁隽永的诗歌形式以其特有的“意韵”和“禅风”独树于世界诗歌之林。其代表人物松尾芭蕉不仅充分发扬了俳句的优势,更以其探索性的创作把俳句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芭蕉身上,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而不可忽视的,前人也多有论及。从细处着手,对俳句进行文本分析,联系芭蕉创作的历程、背景和精神世界,即可一窥芭蕉身上的中国文化基因,并发现芭蕉俳句对中国文化承接与变异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6.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俳人,他的俳句代表作"古池句"广为人知。本文从芭蕉深厚的汉学造诣、文学创新精神、引禅入俳等方面,更深层次地理解芭蕉"古池句"的创新对蕉风俳谐形成的划时期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俳句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印痕,俳圣松尾芭蕉的作品更是极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诗歌文化对俳句创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表达风格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谈谈松尾芭蕉俳句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并通过比较东西方在上述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认识中日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芭蕉生平,解析其俳句的原典,深川隐居前的芭蕉自然观经历了自然是制造诙谐的要素、自然是句的诙谐点两个阶段。隐居生活使他意识到了自然的伟大。隐居后的游历使其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高阶段。芭蕉的自然观被隐居和游历分为了"自然是造句的要素"、"自然是情感的代言"和"融入自然"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中国古代最纯真自然的生命的歌者,其思想永远闪烁出自由、朴素、舒畅之美。受其影响纵观芭蕉俳谐,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他与自然反复交流的结晶。芭蕉主张“造化随顺,与四季为友”(《笈の小文》)的生存之道与庄子对自然纯真的态度可谓是一脉相承,他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是以庄子思想为自己精神的脊梁骨,支撑自己俳句师竹生涯。本文旨在通过对松尾芭蕉文学创作特性、现状的考察,以全新的视角,深入探究庄子“游”的哲学思想价值对松尾芭蕉文学创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维的"雪中芭蕉图",作为一帧很受推崇的名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现代的某些艺术论著,也都经常提到这幅作品.根据史料的记载,这幅画在宋明之间还存在.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记云: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赵殿成《王右丞集注》卷末引明代陈眉公《眉公秘笈》,又云:王维《雪蕉》,曾在清閟阁,杨廉夫题以短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