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积极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需要,是完成党在新世纪历史使命的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我们党必须深入探索党执政的规律。积极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执政党必须理顺与国家机关、各社会团体、各民主党派和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要把党的领导化成法律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执政的组织体系,不断加强和巩固自身的组织基础;必须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新时期党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新变化,党肩负的使命发生新变化,党员队伍素质发生新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执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既从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高度,要求执政意识创新,又从新的形势任务下怎样建设党的高度,要求执政方式创新,还从党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高度,要求执政能力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执政党理论建设创新的重大基石.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首先要强化制度建党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其次树立科学执政理念;然后深入改革与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从而使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而且必须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与否,关系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执掌好国家政权所必须团结和依靠的力量。它的实质是民众对政党执政的认同、拥护和支持。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指执政党由于执掌国家政权从而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整个社会生活中处于合法的核心位置和中枢地位。两者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互动的关系。执政基础是执政地位的前提和保障。执政基础不稳固,…  相似文献   

6.
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在对国家权力的掌握、控制和行使过程中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基本内涵是:在与国内其他政党的关系中,党处于执政地位并受国家宪法保护;在国家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7.
党的执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探索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领导科学论坛》2014,(9X):29-30
<正>执政资源是一个执政党所能掌握和运用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人才资源、经济资源、物质资源、政策资源等各类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掌握和运用执政资源,是一个政党执掌政权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政党实现执政使命的基本前提。一个执政党对执政资源如何配置和运用,受执政党自身性质、执政使命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基层发展不够等突出问题,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展群众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是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即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这是决定执政党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执政基础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党能否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已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我党执政经验、探索执政规律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执政危机意识,是指执政党对于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某些有可能动摇甚至威胁其执政地位的危机所具有的一种认识和反映,这是每个执政党所应具备的思想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执政党,未雨绸缪的执政危机意识最早出现于抗战即将胜利之际。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关键,阐明了执政党建设的目的和归宿,推动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 一、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关键问题。在党的各种能力中,执政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执政党必须着力建设的核心能力。执掌国家政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执政相对应,执政所需要的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能力系统。政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进而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思想力、执政制度力和执政实践力的有机统一。人民立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发挥着根本的形塑、引领作用:人民立场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力建设的理论地基夯筑和理想信念定向,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力建设的制度创新方向和效能提升路径,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力建设的群众路线坚守和基层平台拓展。对人民立场的始终坚守,奠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先进性、执政制度科学性和执政实践高效性的坚实基础。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够克服苏共长期执政产生的"特权逻辑"、开辟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兴国新格局的根本所在,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够驯服西方资产阶级执政党受之宰治的"资本逻辑"、开辟人类政治实践发展跃迁新路向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苏北 《决策探索》2004,(11):4-5,27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转变。《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认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8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而党也从前28年的革命党变为现已执政55年的执政党,面对已变化了的社会现状和不同历史时期,党所承担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也大为不同,所以,党的执政理念必须转变。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视察时,提出了"因势利导"的命题。古今中外的领导者和执政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证明,因势利导是一个重要的执政规律和领导规律,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重视探索与运用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入世考政府     
《领导广角》2001,(11):35-35
在我们党领导和治理国家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执政始终是一个历史性的考验。要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要把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不断提高执政的法治化水平,作为改进执政方式的中心环节。法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实际上也就突出了对执政党之执政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要把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廉洁政府.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没有党的依法执政,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正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点,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于党的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断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改革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游劝荣 《领导文萃》2010,(17):20-21
<正>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是现代民主政治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所谓的执政合法性,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内的民众对现行政治统治的信任、认同和支持及  相似文献   

20.
张素芝 《决策探索》2011,(22):26-27
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没有党的依法执政,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正因为此,党的十六大特别强调要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这一点,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于党的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