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图像传播形式兴起较早,持续几个朝代,但在清朝中后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中国近代图像新闻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图像新闻传播的形式重新得到重视,图像新闻开始被用来记录社会现实、反映市民生活和针砭时弊.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年间,图像新闻发挥了记录近代中国社会动荡激变的多维历史断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国图像"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近代市民社会团体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当了官府与广大市民之间的中介。近代城市市政建设及公益事业的扩展,正是在市民社会团体与官方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在此过程中,已具雏形的市民社会团体在城市近代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整合了自身的集团凝聚力,发展了自身的权限。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社会转型与普通学校教育 城市转型是指从传统城市向新型城市的转变过程。城市的社会结构重构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化,是城市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结构,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普及水平,是实现城市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所以建立和健全国民的普通学校教育体系就成为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近代华北城市转型与近代华北教育发展正是这样一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集文 《东南学术》2012,(3):128-13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环境问题凸现,城市环境保护提上日程;加之,20世纪70至90年代逐渐兴起的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逐步兴起。分权化改革使城市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这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的政治层面的基础。城市企业逐步树立环保意识以赢得经济利益,这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的经济层面的基础。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的社会层面的基础。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兴起表现为政府开展城市环境保护行动,企业、环保非政府组织和市民参与城市环境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5.
城市、市民社会与近代国家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是一段从城市向国家迈进的历史.中世纪可以说是一段没有国家的历史,并且,由于国家的缺位,具有"自由"特征的城市得以形成.在中世纪,城市及其市民独享了"自由",同时,它们也承担起了在等级结构的缝隙中传播自由的历史使命.但是,市民社会的兴起却是发生在中世纪城市衰落的过程中的.由于城市的衰落而使原先仅存于城市中的市民社会演化成整个社会所拥有的市民社会,结果,使原先由城市所承担的与绝对国家的斗争转变为整个市民社会与绝对国家的斗争,并最终把绝对国家改造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通过对自我的否定而迈入了近代国家生成的历史中去了.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理论作为一种认知模式,比照当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蕴,无论是对中国城市地区发展,还是对农村社会转型,都不乏启迪.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村民自治的兴起,农村社会逐渐呈现出市民社会的诸多特征并彰显了自身特色.农村民间组织既是社会自治力量发展的客观产物,也是村民自治政策的内在要素,更是推动国家与农村社会实现良性互动的重要组织载体.因此,在市民社会语境下探讨农村问题,可为农村社会的平稳转型提供新的理论路径,也为拓展市民社会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7.
晚清新政社会教育及其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 《学术研究》2000,(10):86-92
本文以晚清新政改革中的社会教育为切入点,阐释新政作为一种社会变革,其阻力不仅来自于上层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也来自于强大的传统社会习惯势力。本文运用新政时期的原始资料,分析了新政改革是传统社会教育近代转型的现实动力;改变“有治法无治人”的社会状态是新政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下乡宣讲、广建简易图书馆、成立阅报社是新政改革中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并说明新政社会教育的近代转型,对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改变国民社会心态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沿袭自中世纪的教区管理模式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活跃于市场的经济团体构建而成的市民社会。这种新的情况使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了近代思想家的关注焦点,并在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中皆有所体现。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厘清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解将有助于我国始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清末民初湖南长沙区域市民社会为个案的研究显示,近代长沙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深受近代区域政治因素、近代经济发展、城市内陆特征的影响,市民社会呈现出与之相应的传统与新型并存的区域特质,观察近代长沙市民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则揭示出区域历史传统无形而又深刻的影响力,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的口岸城市,在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受外来文化影响甚深。人们在城市化、近代化过程中,逐渐由乡民转变为市民,在日常生活、社会心态、大众心理、思维认知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变化在日常用语中有着生动的体现。随着大量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流入与传播,中国固有的城市用语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大批新的城市用语出现并流行开来。新的城市用语的形成,反过来又对城市及其文化的发展变化带来一定影响。大量新的词汇进入人们日常语言交流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时尚与流行,一些词汇沿用至今,成了汉语的新元素。作为口岸城市的代表,近代上海的城市用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些用语随着上海本身的辐射效应,有的扩散到中国其他城市,继而深刻影响了其他城市和地区城市用语的更新和变化,上海也因之成为了传播新的城市用语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1.
宫箭 《理论界》2012,(8):178-179
古代社会教化是封建统治阶级通过"重民"、"养民"、"教民"对全社会形成统一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规范。近代社会教育是以政府为主导,私人和民间团体推动为辅的公益性、全民性、全面性和终身性的教育事业。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异,鉴于此,笔者大胆假设近代社会教育不是古代社会教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是近代社会的新产物。  相似文献   

12.
国家问题是传统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颇为重要的问题。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中国面临现代性缘起的积极回应。在一定意义上讲 ,王安石变法造成的制度后遗症 ,是传统中国近代化展开的结构性障碍。宋代宗族社会的兴起以及王安石变法以后日渐形成的独特的国家与社会结构 ,不同于西方市民社会的崛起及影响 ,这一区别昭示了近代化在中西方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3.
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以都城社会的考察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人口结构与主体人群的变化,是唐宋时期城市社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的转型,是我们在研究唐宋城市社会时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一时期城市社会的显著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没有酝酿和诞生如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市民阶层,他们主导了此后欧洲的发展趋势,引领欧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的轨道,但形成了城市社会的主体阶层——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通过对城市居民称谓的变化、城市居民主体的变化以及城市社会重心的下移的探讨,可以使我们对城市社会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沿海众多近代化新兴城市的崛起,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亦为冲出中世纪农牧型自然经济发展的空间樊篱,拓展以沿海工商贸为持征的近代经济区域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近代沿海新兴城市在发展中带来的经济推动力,提供的发展模式,对后世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当今中国在探索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时,仍能从沿海城市昔日崛起的历史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今天,探讨近代沿海城市繁兴的规律和原因,具有现实意义。一、中国近代沿海城市繁兴的特点一,在兴起的区位方向上,呈现出由东向西,…  相似文献   

15.
探寻历史的新视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是近年来中外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所谓市民社会 ,不是广义的社会概念 ,而是与国家相对应的特定范畴 ,它指的是个人、团体按照非强制原则和契约观念进行自主活动 ,以实现物质利益和社会交往的、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民间独立自治组织和非官方亦非私人性质的公共领域 ,亦称公民社会或民间社会 1。剖析、研究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市民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鉴于此 ,本文拟对国内学者关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初步梳理与考察 ,以期有助于这一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社会教育及其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是在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而引发的。其时 ,社会教育第一次在教育行政上确立了独立地位 ,社会教育公共场所和设施以及以挽救失学民众为中心的各种民众补习学校在各地陆续兴办 ,一些社会教育机构和团体 ,深入民间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活动。清末民初的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是学校式和社会式两种教育方式兼容并包的一种教育 ,主题是“开民智”、“新民德” ,重心在城市  相似文献   

17.
谢晓霞 《云梦学刊》2003,24(5):26-30
杂志这一现代传媒在中国兴起和繁荣的原因很值得探讨。近代印刷业的发展是技术基础,近代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知识分子对启蒙武器的寻求是社会基础,西学东渐以及新学的兴起为其做了主体方面的准备,近代都市的发展则为杂志提供了大量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内容.城市成功之时国家也会成功。人的 现代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础工程。市民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法制意识教育、社会公德 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重点人群是:首先是城市的管理者。其次是经营者.再次是广大的劳动 者。市民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和社会教育途径、宣传途径、社区服务途径、市民参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是近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代上海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外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塞法迪房地产商人,他们对近代上海房地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近代上海房地产近一个世纪的活动,使他们参与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对这个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近代上海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袁野  韩芳 《兰州学刊》2010,(1):207-209
清末是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兴起、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时,农业教育师资主要由外聘农学教习、农科留学生、新式学堂毕业生、传统教育出身者四部分构成。对这一时期农业教育师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今人厘清中国近代农业教育由外源一内外并进一本土化的复杂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