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录鬼簿续编》一书,原本未署作者姓名,亦不载序文题跋。该书最早发现于四明范氏天一阁藏书楼,系明代蓝格抄本,附在元末明初戏曲家贾仲明增补的《录鬼簿》一书后。近人根据《录鬼簿续编》中所记述的一些戏曲作家和《续编》作者的往还年代,证明《续编》作者的年龄恰与贾仲明相符,以放就假定《续编》和增补本《录鬼簿》都是出自贾仲明  相似文献   

2.
曲目是传统曲学中具有“史”的理论框架的批评形态,在成书模式上属世代累积型.元明之际的《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之间存在明显的承传关系,并以剧本存目为中心,描述了元剧史的发展进程.钟嗣成是《录鬼簿》的最后编纂者与修订者,《录鬼簿续编》对《录鬼簿》的增补,依据的是天一阁本,开启了无名氏剧目辑录之风.《大和正音谱》曲目的蓝本是《录鬼簿》,并参考了元人曲选,但成就不高.三种曲目对后代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录鬼簿》和《录鬼簿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研究元代及明初杂剧作家的重要历史文献,历来为中国戏曲史研究者所重视。《录鬼簿》作者,毫无疑义,是元代杂剧作家钟嗣成(字继先)。但《继编》作者是元末明初哪一位杂剧作家呢?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以下简称《集成》)中收录了这两部珍贵的历史文献,《续编》题为明初无名氏编撰。《集成》在《续编提要》中解释说:  相似文献   

4.
元曲家有两个刘时中。一见于《录鬼簿》。一见于《录鬼簿续编》。但是自清代以来的有关记述中却多将两个刘时中混为一人。直到一九八五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元曲纪事》(王文才编著)刘致条仍云:“考《录鬼簿》列时中于前辈名公,《续编》又复重见”,并依诸多文学史之误,承袭清人顾嗣立《元诗选》之说,谓刘时中待制初仕永新州判。其实,刘时中待制系《录鬼簿》所载之曲家。其人名致,字时中,原籍系山西石州  相似文献   

5.
天一阁旧藏明蓝格钞本《录鬼簿》自三十年代发见以来,便得到研究界的重视,因为其中载有元末明初戏曲家贾仲明所作的几十首吊曲和书后的《录鬼簿续编》(以下简称《续编》),都是有关我国古代戏曲史的珍贵资料。但是关于此书的来源、估价及《续编》的撰者等问题,一直存在着看法上的分歧,其中如称天一阁本为“贾仲明本”《续编》也是“贾仲明编”,迄今在一些文学史、戏曲史的著述中还很流行。其实这种看法缺乏确凿的证据,疑窦甚多。这里我想指出一点异议,希望能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 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生于至元十三年(1275),卒于至正五年(1345)之后不久。古汴(今河南开封)人,长期侨居杭州。据《录鬼簿续编》记载,他“以明经累试于有司,数与心违,因杜门养浩然之志。著《录鬼簿》,实为己而发之。”在《录鬼簿》这部寄托着“浩然之志”的怨愤之书中,他一反封建传统观念,把当时地位低微的戏曲作家与“圣贤之  相似文献   

7.
杨景贤的存世的著作有《刘行首》、《西游记》杂剧二种,散曲数首。我们拟将这些作品在《杨景贤思想资料》中,详加选注。其中散佚的,或存片言只曲,或只存剧目,但从取材中可窥见其哲学社会思想的,作了些注释,并且作了必要的考证。杨景贤剧作,其见于《录鬼簿续编》者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一) 刘时中(约1310——1354),江西南昌人,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佚名《录鬼簿续编》著录。生平事迹不详。他的《代马诉冤》套曲[新水令]的首曲是“世无  相似文献   

9.
《乐府群玉》选编者为胡存善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任中敏疑为胡存善,隋树森据贾本《录鬼簿》中的一条材料反驳之而定为无名氏。实际上,隋先生忽略了《录鬼簿》存在多种版本的复杂情况。爬梳《录鬼簿》诸版本著录《丛珠》的情况,可以确定《丛珠》的归属,藉此可以进一步证明《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为胡存善。《乐府群玉》“编次有伦”的特点以及选曲风格与《录鬼簿》胡存善小传等材料相契合;该书张可久小令精选自《今乐府》,而后者是胡氏对张可久30年创作的精选;胡氏交游广泛,具有较高的解曲能力和编刊散曲集的经验,这些都是胡存善选编《乐府群玉》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罗贯中的名字是家喻户哓的。然而,长期以来,对罗贯中的研究却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别的不说,光是他的籍贯问题就是一个——久悬不决的疑案明清两代,有关罗贯中生平的记载廖廖可数,而对其籍贯的说法却彼此牴牾。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说法:1、太原人,即今山西太原人。主要见于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  相似文献   

11.
乔吉新探     
<正> 元代杂剧,旧称四大家——关白马郑(按年代另排),有的研究者则扩为六大家——关王白马郑乔。乔即乔吉。他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散曲方面,也是一位著名的大家,与张小山(可久)齐名。乔吉的生平事迹,和许多杂剧家一样,资料很少,所可依据的只有钟嗣成的《录鬼簿》。但由于《录鬼簿》的版本不同,因而对他的记载,颇有详略分歧之处。最简的是  相似文献   

12.
钟嗣成作《录鬼簿》的目的是要为那些地位卑贱的曲家立身扬名和为后世的曲家提供借鉴。《录鬼簿》用以指称元曲的名词虽然很多,但内涵清晰,对元曲的曲体有着明确的界定。《录鬼簿》在对曲家加以记载和排列时,又具有清晰的历史发展意识,通过七类曲家的排列,展示了元代杂剧发展的三个时期。《录鬼簿》不仅记载了元代曲家的生平与剧目,而且在简短的评语与吊词中,也对戏曲和散曲的文体特征、功能、题材、构思、语言、音律等问题都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录鬼簿》开创了通过对作家和剧目的记载,来表达自己戏曲主张的理论形态,明确提出了剧学研究的范畴,其对元杂剧的分期也为后世的元杂剧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好古及《张生煮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好古,生卒年不详。今行曹栋亭本、天一阁本《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篇,并于其名下记其里贯。曹栋亭本记其为“保定人,或云西平人”;天一阁本记其为“东平人”。孙楷第在《元曲家考略》中根据许有士《至正集》《和原功钓台寄李好古韵》诗句“可人章遇吾乡彦,袖得春风入帝城”,认为“有壬先世居颍,后徒汤阴。李好古籍贯,据曹栋亭本《录鬼簿》之又一说,为西平人。据《元史》《地理志》,汝宁府所领县有西平。  相似文献   

14.
元人《录鬼簿续编》一书的发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籍贯才有了明确定论。但自20世纪代八九十年代起,关于罗氏籍贯的争议再起,先是"罗贯中太原人"误写说的提出,然后是山东学者"两个太原"的论定,再到近年"两个罗贯中"的提出。这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很有必要澄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录鬼簿续编>记载的罗贯中其人是否为<三国演义>作者开始有了质疑和论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新的有关于罗氏生平的有力证据.笔者以为,根据对<续编>内部的一些推导,不能否认此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者为一人的同一可能性,同时对两部作品的大致比较也可看出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论元明清时期的文学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三代 ,是古代文学目录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时期。元代最值得注意的是马端临别具特点的《文献通考·经籍考》之集部和钟嗣成的戏曲文学专目《录鬼簿》 ,《录鬼簿》的出现对明清戏曲文学目录的繁荣产生了直接影响。明、清两朝 :史志目录如《明志》、《清志》等 ,均继续设有集部著录文学文献 ;种类繁富、数量众多的私人藏书目录 ,不仅大都著录文学著作 ,还载入许多为官修、史志目录所不载的白话小说和戏剧作品 ,弥补了正统目录的不足 ,反映了古代文学目录的新进展 ;专科、专题性的文学目录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如不少专集一书之篇目或引书的目录、专录学者个人著述的著述目录等 ,都很有影响 ;而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章学诚对目录学的理论探讨和《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空前丰富的文学文献著录及其体例完备的类序、提要等 ,更是这一时期文学目录方面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究竟是太医院尹还是太医院户,学术界早在50年代就曾展开过讨论,其结果以大多数人接受太医院户说告终。迄今为止,多数人仍持院户说。争论是由《录鬼簿》的不同版本引起的:现存的各种明代版本《录鬼簿》皆作“太医院户”,清代的本子则作“太医院尹”。“户”“尹”形近,犹以草书为甚,故很容易致误。持院户说者认为:清代各本《录鬼簿》晚出,当从明代诸本为是;且金元两史官志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之生年 ,根据杜仁杰、梁进之郎舅关系及其行年史料 ,结合传统所言关之“金之遗民”、太医院尹等身份 ,可大致推定在公元 1 2 1 0年至 1 2 1 4年之间。其卒年 ,据关作《窦娥冤》之时间下限 ,结合《录鬼簿》作者与扬州曲家睢景臣交往而于关氏“不知出处”等事实 ,当在公元 1 3 0 0年前后 ,至迟不超过 1 3 0 5年。此前有学者试图将关氏活动时代后移之观点 ,今天看来皆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是谁的问题,好象已成定论,无疑地是王实甫了。其实不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讨论清楚,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疑问。例如:古人、今人认为《西厢记》是王实甫所作的证据,都是根据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的记载来的,那么这两部著作关于《西厢记》作者的记载的可靠程度如何呢?再如:关汉卿所写的《中吕·  相似文献   

20.
对元杂剧《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名德信 )的籍贯 ,历来学者大都持元钟嗣成所著《录鬼簿》中“王实甫大都人”之说。大都在元代覆盖面很广 ,不能确切地说是大都城抑或它管辖内的一个什么地方。 1953年孙楷第先生在其著《元曲家考略》中提出王实甫籍贯定兴说。我们提出王实甫居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