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人财产权与法人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财产权与法人所有权周力许多国家的公司法对于公司是否享有财产所有权不作明确规定,而采用某种含蓄性的表述:或者只规定公司是法人,享有法人可以享有的一切权利;或者将公司可能享有的权利逐一罗列。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2.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者对其财产依法享有的独立支配权。按(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一般民法理论认为:(互)所有权是自物权、主物权,又是唯一的完全的物权;(2)所有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是一种对世权、绝对权;(3)所有权的客体是物或财产,而不包括智力成果、权利(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  相似文献   

3.
清晰和落实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是解决当前国有企业资产代理人实际“缺位”问题的关键.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就必须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序分离.国有企业享有代理占有权、收益现实使用权、部分处分权和完全使用权,可定义为“企业现实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企业法人财产现实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论法人财产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应当纠正笼统议论和不确切使用法人财产权这一概念的流行作法,否则,将会对改革产生误导。基于此,本文运用基本的产权理论,结合我国改革实际,具体地论述了不同产权结构下的法人财产权,特别是对公司制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内涵及其性质,作了详细分析和阐述,指出公司财产权是包括所有权和收益权在内的完整的财产权利,并对公司财产权的几种误解进行了评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文章最后,联系法人财产权讨论,对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谈了作者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5.
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关系曾令华李卫国撰文认为,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是既统一又分离的关系、控股人的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是统一的,是以控股人所享有的权益为根据的。控股人享有出资者的全部权益,即不仅享有收益权,而且享有对公司全部财产的支配权、对公司...  相似文献   

6.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论述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时指出,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我国《公司法》第四条第二款和第三款也规定:“公司享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那么,如何理解上面提到的,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的性质与国家拥有的“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内涵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划清这两者的界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如果两者界定不清,将无法做到“产权清晰”,也就无从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了。所以,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1)经营权说。此说认为法人只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依法处分权,而不享有收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托财产立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托财产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普遍适用.大陆法系国家在引进信托财产制度的过程中遇到的制度阻碍是不存在"双重所有权"、不存在衡平法基础.大陆法财产权的固有特征决定了不必彻底转化英美信托财产概念.中国<信托法>没有明确规定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受托人,而只规定信托财产的经营管理的权利在受托人.这种做法从目前理论与实践发展来看已经不合时宜.在中国信托财产立法模式上,不动摇委托人享有民法上所有权的情况下,符合信托本意的做法是,信托法上的所有权在符合信托目的时归于受托人,受益人享有受益权.确认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同时,兼顾在信托目的下对受益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公司法人财产权与股权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公司法人财产权以及股权的性质、内容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分析法人的本质入手,提出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均是“法律上认可的人”,因而法人财产权概念应与自然人财产权概念一样,是指包括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和股权等在内的各种财产性权利。投资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将各种财产投入公司法人以后,就丧失了对这些财产的相应权利(转由公司法人享有),同时作为对价取得了对公司享有的股权。股权的一种既非所有权也非债权的新型民事权利,是带有一定人身权性质的财产权,其具体内容包括表决权、收益权、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以及监督权等。《公司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和某些关于股权性质的观点是混淆了股东大会、股东全体和股东的概念,将作为公司法人机关的股东大会的权利看成了股东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人所有权的内容,理论界有多种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两权分立”,即对于国有企业的资产“国家享有所有权,企业享有经营权”,这一观点通过国务院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产生了法律效力。该立法的实施在企业改革中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阶段曾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却与法人所有权理论相悖。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法人所有权,即法人对其财产享有所有权,而非经营权,才能真正保障企业法人对其财产的自主支配权。  相似文献   

10.
张新宝 《中国社会科学》2023,(4):144-163+207
财产权发达史表明,财产权客体的扩充是由生产力发展、生产生活资源形态的扩张所决定的,财产权的效力与保护方法是由财产权客体的性质所决定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我国在国家政策层面、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均存在数据确权的需求。在理论上,应当将数据财产权确立为与物权、知识产权相并列的第三类具有对世性的财产权利,而不应采取非确权保护模式、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或者将数据财产权确立为既有财产权的用益权新形式。构筑数据财产权制度是保护数据处理者合法劳动成果的必要举措,中央关于数据资源分类和数据权利分置的意见为数据确权指明了方向,劳动价值论的原理为数据确权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人财两分”理论则为解决确权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制度安排思路。数据财产权作为民事主体基于数据享有的权利,具有财产性、对世性、有限支配和有限排他的基本属性。权利人享有包括利用、收益、占有和处分在内的各项权能。  相似文献   

11.
新的《企业破产法》和《物权法》颁布之后,取回权有了新的内涵。它在性质上属于在破产程序进行中行使的实体法上的财产权,是取回权入可不依破产程序直接从管理人处取回自己财产的权利。在相对人破产的程序中,应认定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出卖人对标的物享有的所有权、信托关系中委托人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让与担保中担保设定入对担保物的所有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般取回权,同时排除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所有权人的一般取回权。一般取回权,在标的物毁损灭失或标的物因添附被破产人取得所有权时转化为一般破产债权。特别取回权除法律规定的出卖人取回权以外,还应包括行纪入取回权和代偿取回权。  相似文献   

12.
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内部相关利益主体享有的对公司运营的决策权和支配权,这种决策权与支配权的安排既可以由公司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也可以由公司章程和投资者之间契约这种自治性合约来约定。企业的控制权随着企业形态演变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对公司经营与决策等有主导之权力是公司控制权的本质。公司控制权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控制行为来体现的。公司控制权来源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公司控制权既不能脱离资本所有权,也不能脱离由以资本所有权为根基而生成的公司所有权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基础应当包括受让人善意、可归责性、动产的交付或不动产的登记。企业数据的善意取得在权利外观和可归责性上不同于动产或者不动产的善意取得。企业数据的权利外观体现为数据企业的资质和收集特定数据的能力。不能因数据企业以数据的公开利用作为商业模式,而认定其具有可归责性。在企业数据被他人不正当获取,并允许第三人使用来获取收益的情况下,应当由原权利人享有所有权,第三人享有使用权。在企业数据被他人不正当获取,并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下,应当保护原权利人的利益,由原权利人获得企业数据权益。在企业数据被他人不正当获取,并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又允许他人使用数据的情况下,应当由原权利人享有所有权,使用人继续享有使用权,受让权利的第三人不享有数据权益。  相似文献   

14.
对特定的人格要素可以进行商业利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究其本质是人格要素及其蕴涵的影响力所产生,此种利益应属于主体自身享有.基于人格和人格权的非财产属性,此种附着于人格要素的经济利益应当纳入财产权的保护范围,此谓人格信息财产权.此种权利与人格权一起为人格要素提供了并行不悖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逐渐成为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变革,人类开始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交易背景下,数据是具有价值性?独立性?稀缺性与可支配性的资源,符合财产本质的核心构成要素,具有财产利益属性。作为新型的数据财产不能归入传统财产权的范畴,应当赋予数据财产独立的民事权利地位,以保持财产权体系随着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数据财产权是一项纯粹的财产性权利,权利主体能够依法对数据财产享有控制?使用和获益权能。  相似文献   

16.
"三权"改革是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也是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的重要前期条件。改革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以成果所有权为核心的诸多制度性困扰仍然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的核心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要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并坚持以公有财产权为基本定位、寻求公有财产权与私有财产权的逐步平衡、实现私有财产权兼顾国家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权利实施路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自然法、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哲学先后沿人文主义的道德脉络,对财产权的正当性有过不同的解释。从道德理念分析,个人财产所有权是一种元价值,界定个人财产所有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公共利益更需尊重和体现个人利益。作为和谐社会基础的财产权在制度建构时,尤其不能忽略人类基本的理性和道德。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进行产权制度的创新;而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明晰化,则是产权制度变革的首要课题。为此,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必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的具体方式。在各地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体操作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经营,在目前,可以说是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人对其基因的民事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科技的研究发展有很多法律问题有待厘清,在法律上明确规范、保护自然人个人对其自身的基因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尤为必要。首先,人对其基因享有人格权,包括对尚在人体内的基因的身体权、对与人体脱离的基因的自己决定权及对基因信息的隐私权。其次,人对其基因享有财产权,包括对其基因物质的所有权及决定对基因的研究与商业化运用并获得财产利益的权利。相应的立法还没出台,建议早日制定相关法律,清晰、合理、严谨地规范人对于其基因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所有权就是通过生产劳动而自然享有并使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所有权.起初劳动所有权是劳动者集体因其劳动而享有的集体对于其劳动成果的占有支配权和享有享受权力,脱离集体所有权的个人所有观念得不到大家承认,因而也就不存在与集体公共所有相分离的个人所有权问题.财产所有权是与劳动所有权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权力,但它们在历史上由于个人关系的演变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只有在私有制社会才有个人所有权与劳动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取代劳动者劳动所有权规律的社会,是资产阶级的个人所有权取代和消灭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的社会.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才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的否定”确立和实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劳动成果、在个人收入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合法享有不可剥夺的劳动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之权利.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这种意义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