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上古楚方言韵部特点的讨论早已有之,但使用传世文献与出土语料来研究这一问题,学界见仁见智,结论不尽相同.全文以《郭店楚墓竹简》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诗经》、《楚辞》以及先秦其它非楚地语料,并结合韵部的历史演变情况,对《郭店楚简》所反映的语音现象逐一分析,更进一步考察了楚方言的韵部特点,认为幽宵音近、之鱼音近是战国早中期楚方言的韵部特点.  相似文献   

2.
“仁”是儒家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哲学意义.郭店楚简的公布,给“仁”字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也提出了新问题.十余年来,不断有学者对郭店楚简中的“仁”字进行文字学和文化学层面的探讨.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仁”字的字形释读与字数统计;(2)阐释“仁”字古文的构形及其思想文化内涵;(3)探讨“仁”字古文与从人从二的“仁”之间的形义渊源演变关系.郭店楚简中的“仁”字研究,给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促使学界重新认识和评价早期儒家和仁学.  相似文献   

3.
以26个汉语方言点古全浊声母的今读为样品,用NTSYS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并讨论相关的问题。结论是:(1)聚类分析结果不一定能直接作为一种合理的分类方案;(2)古全浊声母演变的特定方式跟大方言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3)汉语方言基本特征库建设的困难主要在于转写特征时如何保证足够的专家干预以及设计特征时如何把表面相似现象分开。  相似文献   

4.
结合郭店文字和文献训诂,辨理郭店楚简中的"教"字释读分歧,于形体演变可证教、学、效等词的密切关系.文献中常见"教、学"的异文现象,实际上它们是同源通用.以"教"为"学"并非误用或混用.  相似文献   

5.
帮组声母在粤方言中的演变规律,有和北方方言等大多数汉语方言相同的地方,也有特殊之处。和北方方言等其它汉语方言比较,帮组声母在粤方言中的发展变化有如下特点:(1)一些声母仍保留着上古读音,如明母合口三等字其声母粤方言念m(普通话念零声母);(2)演化出唇齿浊声母v和喉擦音h。v的出现是唇音声母互相转化的结果。而粤方言的这个h,来源有两个:开平县赤坎话的h是从双唇送气音ph演变来的,中山石歧话的h则是从唇齿擦音f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6.
中古庄知章三组声母字在西宁方言中的读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切韵》音系中庄(照二)、章(照三)、知三组声母字在现代汉语晋通话和各地方言里的读音是十分复杂的,其中西宁方言表现出自身的特色。拿它和现代普通话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系统而明显的差别,普通话里庄、章、知三组声母的字中除极个别外,其他全部读为舌尖后塞擦音(?)、(?)‘及磨擦音(?),不论与之相拼的韵母的开合及古音的等第;而在西宁方言里,三组  相似文献   

7.
江西赣方言语音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全面考察得知 :江西赣方言语音有“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合流”等 17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其对外的区别性的语音特征要联系周边方言来看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赣方言与徽方言既有较大的相似性 ,也有普遍的差异。赣方言与客家方言、徽方言分立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表一会儿及一段时间义的主观时量词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它们主要有四个来源:(1)由偏正式动词短语发展演变而来;(2)由原指延续一段时间的动作转指而来;(3)从客观时量词引申为主观时量词;(4)由空间距离隐喻为主观时量词.系统中的一些成员经历了消长,有的一开始就带有地域性.方言主观时量表达系统在宋元时期大体已经定型.  相似文献   

9.
方言不仅自身就是一种重要民俗事象 ,而且是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方言表现民俗的方式有四 :(1)方言单位概括指称民俗事象 ;(2 )方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的内容 ;(3)方言单位旁涉夹带民俗事象 ;(4)方言单位折射出民俗的风貌。由于方言与民俗天成的、经常而普遍的规律性关系 ,有必要建立起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方言民俗学 ,以加强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举例性介绍娄底方言中的语法现象,分为三部分,即:(1)一些词的词性、用法与普通话的同异;(2)几个特殊的活用词;(3)特殊的词缀“公”、“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兴县方言的声母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知二庄、知三章组声母合并且与精组洪音合流;日母由(Z)变成z;明泥疑三组声母去塞化由[mb]、[nd/(n)(d)]和[(η)g]变成[m]、[n/(n)]和[(η)];非敷奉三母由唇擦音变成舌根擦音;微母由轻唇浊擦音变成零声母.兴县方言声母的演变是音系内部调整和晋方言区域特征扩散及官话方言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苗瑶语的六种塞擦音中,齿/龈塞擦音为古苗瑶语原生音位,其他五种塞擦音都是后起的。后起塞擦音主要有三个来源:(1)复辅音声母耦化所形成的腭前塞擦音、边塞擦音与卷舌塞擦音;(2)齿/龈擦音、塞擦音演变所产生的齿沿塞擦音;(3)声母简化合并过程中所产生的龈后塞擦音。  相似文献   

13.
中古日母字在东北官话方言中的今读情况,一般有零声母、[z]声母、[l]声母三种形式.其中,零声母类型按照中古韵摄分化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类:一是来自中古止摄日母字,如"儿、耳、二"等;另一是来自除止摄以外的日母字,今音开口呼字多读零声母齐齿呼,合口呼字多读零声母撮口呼.中古日母字声母今读零声母是东北方言(包括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在内)的重要特点之一,其演变过程与东北各民族间的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证了:1.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基本特点及其划界原则,2.古字、今字、通假字与所记之词相联系的特点,3.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具体区分办法。  相似文献   

15.
长乐方言声母24个,韵母44个,声调6个.从长乐方言声韵调的拼合关系中可归纳其拼合特点.  相似文献   

16.
巨峰方言处于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两个官话次方言的交界地带,相对复杂。文章描写巨峰方言的语音系统,并分析六项语音特点,即中古端组、见组、日母字的读音,曾梗摄开口一二等入声字的读音,入声调的读音和两字组连读变调。端组和见组声母都有塞音型和塞擦音型两种读音类型,具体音值不同;日母有声母、声母、l声母和零声母四种读音;曾梗摄开口一二等入声字韵母多读作ei;从入声调读音上看,巨峰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两字组的变调都发生在前字,前字为平调时最容易变调。  相似文献   

17.
壮语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北部方言为大方言区,占整个壮语方言区的三分之二,而南部方言仅占整个壮语方言区的三分之一。两个方言区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之一是:南部方言有送气的清塞音声母P′、t′、K′,北部方言则没有,而只有与之相对应的不送气音声母P、t、K。这种情形与汉藏语系语言送气音声母的分布情况是相悖的,因为在汉藏语系中,凡是有送气音声母的语言,其送气音的分布一般都遍及所有的方言区(至少也是绝大多数方言区)。例如汉语是具有送气音声母的语言,其七大方言中都存在着送气音声母。又如藏语、苗语等也都是具有送气音声母的语言,尽管它们各自的三大方言(藏语为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苗语为湘西、黔东、川滇三大方言)差别很大,但在送气音声母遍及各自方言区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而壮语则不然,其大部分方言区没有送气音声母,只有少部分方言区有送气音声母。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焦  相似文献   

18.
湖南汨罗大荆方言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荆方言属于湘方言的长益片,它在语音上的特点主要有:古代全浊入声字一般读送气清音,果摄有元音高化现象,古去声演变为阴去、次阴去、阳去三个调类。由于声母送气,次清去从清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调类:次阴去。  相似文献   

19.
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有儒、道两家著述16种,其中"仁"字凡67见,均写成上半为"身"或"千"或"人"、下半为"心"的形体,构形奇特.本文研究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探讨"仁"字上半部三符的关系及其功能;下半部"心"符的意义和渊源;郭店楚简"心"符"仁"字所体现的文字学和文化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姚方言的语音特点表现在声韵调及其拼合特点上。声母特点:保留"帮滂並""端透定""见溪群"三分格局,"从澄崇船禅日文读"等母今读[dz]、[z]相混,匣母逢遇摄模韵今读[v]。韵母特点:遇合三鱼虞韵知庄章日组字今读舌尖韵母,臻曾两摄舒声一等字(合口见系除外)与深臻曾梗三四等字合流,通合三与臻合三见系入声字今逢细音时合流。声调特点:古平上去浊音声母字今余姚方言合流。拼合关系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