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劳伦斯的经典作品《儿子与情人》,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劳伦斯在小说中精心描述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之带来的严重影响,表明了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失衡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揭露,劳伦斯旨在呼吁人们尊重外在的自然,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要关注人内在的精神生态并对其和谐的建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思想使得小说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的生态意识和深邃的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一生都在追寻自然的原始生态之美。他热爱自然,讴歌自然,并倡导人性本能在自然中的回归。小说《太阳》的自然生态主题主要体现在自然不仅能唤醒人类的本能意识,更为人类带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通过对工业文明下人类失衡的精神生态的描述,劳伦斯旨在呼吁人类亲近自然,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并非是一部宣泄性描写的低俗小说,在其丰富的蕴涵中,潜隐着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即小说表现了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生态观、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人与自然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无疑,小说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是一种新型的伦理学,他试图表明当代人迫切需要一种人与自然的新型伦理关系.他的产生不仅是伦理关系进化的必然,同时也为文学文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以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的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为模本,以生态伦理学为其理论基础,来说明劳伦斯在小说中是如何来体现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的,并指出:在那个时代,劳伦斯就已经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的《大海与撒丁岛》是一部描写撒丁岛瑰丽风光和民风民情的游记。作为一种自然写作,这部游记更能体现出劳伦斯的生态观。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这部游记,可以探讨劳伦斯超前的生态哲思以及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关系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将人类生存状况融入到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中书写,揭示了以现代性为核心的现代西方伦理价值体系对生态道德的忽视,表现出一种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生态伦理意识。小说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非二元对立的生态整体性,批判了破坏生态整体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理性,指出现代科技由于缺乏生态伦理维度而导致了更大的生态灾难,贯穿着对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的崇尚。小说所蕴含的前瞻性生态伦理意识,在生态问题严峻、生态道德缺失的今天,尤为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吸收了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养料,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点,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文化系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D.H.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以生态环境和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索自然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同为"他者"的身份地位,进而表达对父权制世界观的否定,以及构建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在其作品《虹》中对自然进行深情书写,体现其是一位具有前瞻性自然生态意识的文学家。劳伦斯将今昔两种自然之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一方面是希望读者发掘自然之美,另一方面则是号召人类谨言慎行,爱护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圣经》作为西方基督教教义,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曾深深地影响人类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成为人类文明掠夺自然的重要伦理和价值依据。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人类重审人与自然关系,以生态中心主义代替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主义的框架内对《圣经》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辩证解读,对于当代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六棵树》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农村普遍的生态现象,集中体现了贾平凹的生态意识.《六棵树》以人与树的关系为叙述的重点,隐喻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在回忆中透过人与树之间相依相生的情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态观念;作者记叙现实环境中树的湮灭和消失,反思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人类精神生态的破坏;最后,作者怀念树,其实是怀念已经被破坏了的自然,怀念自然文化的复归.贾平凹呼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表达着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情怀.  相似文献   

12.
D.H.劳伦斯在《大海与撒丁岛》这部游记中充分表现出对生态危机的深深担忧。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研究该文自然与文明的对抗,有利于发掘劳伦斯超前的生态哲思,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在当代,发展生态生产力,践行生态文明观中的公平正义原则,加强环境道德建设,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型文学批评方式,从环境、人、生命、自然等生态角度解析文学作品,重新发现、评价作家及其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唤醒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同时思考隐藏在背后的人性危机。通过《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表达出自然永远是人类的依托,和谐的两性关系有助于人类走出工业化社会下的人性桎梏。小说中蕴涵的浓郁生态思想激发了...  相似文献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以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中呈现出重要的生态思想: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生态思想对我们思考生态问题,对我们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解决面临的生存危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贝娄在其小说中发出了生态批评的声音,其作品呈现了他的和谐生态观以及他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小说《院长的十二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小说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表现了人在与自然的对抗中自我的深刻异化。贝娄在小说中呼唤通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实现人对自然的“浪漫式回归”、人与自然的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17.
贝娄在其小说中发出了生态批评的声音,其作品呈现了他的和谐生态观以及他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小说《院长的十二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小说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表现了人在与自然的对抗中自我的深刻异化。贝娄在小说中呼唤通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实现人对自然的"浪漫式回归"、人与自然的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18.
生态哲学把人、社会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一种新的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生态哲学要求人类必须树立和谐的自然观、爱自然的生态意识、限度生存、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虽然诗人对自然形象的选取和艺术表达方式各异,但他们的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歌颂自然,敬仰生命,自然的意识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诗篇,也深刻地渗入了他们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提倡人类回归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思想,以再次唤醒现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她乡》中,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通过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意识,构建了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平等和关爱等女性价值观基础上的生态乌托邦。这恰好与当下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问题相吻合。本文通过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解析,解读小说《她乡》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从而得出只有遵循生态女性主义,解救自然生态与人类自我,建设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才能够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