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就是人类川流不息的交往.场合就是交往的社会.有交往就有自我利益与自他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由此就需要道德调节.这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课题:场合道德.一、关于场合道德的概念场合道德是指固定身份的一方在履行责任,满足身份固定的另一方的需要时,被满足者也同时履行责任,实行善意"馈赠"的道德律令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艺术与道德关系问题的争论大体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艺术与道德内在契合,即所谓"契合论";二是认为艺术与道德毫不相干,即所谓"无涉论".其实,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影响和渗透到"美的活动"的艺术领域之中.艺术与道德的会通性、辩证互动性以及美与善的内在契合性是艺术道德概念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技术在推动伦理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道德责任难题,即传统的道德责任概念已不能完全解释生命科学技术行为及其后果.这一难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由谁负责"、"为谁负责"、"如何确定行为的责任领域"等道德责任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对传统的道德责任概念进行拓展,即由"我"的责任拓展为"我们"的责任,由对"现在"的责任拓展为对"未来"的责任.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发挥道德贲任意识对生命科技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功能,使生命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同时,团结人类整体力量共同应对生命科学技术带来的不良后果和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4.
道德责任一直是伦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或经典的道德责任理论将当事人的道德责任奠基于入的自主性概念之上,"自主性"由此成为道德责任问题的核心概念."弗兰克福特式的案例"企图挑战这一经典理论,虽不成功,但却富有意义地引发了"道德运气"在道德责任中的地位问题.然而,"道德运气"最终依然需要借助道德自主性才能成为一个实质性的道德概念.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7,(8)
道德经济的概念可以区分为两个向度,一是道德作为精神生产力和节约社会成本的有效途径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道德自身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直接产生的效益。道德产业是道德经济发展进化的高级阶段。通过深刻分析道德产业出场的历史动因和哲学背景,区分两种"精神生产力"的概念、"文化产业"和"道德产业"的概念,有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檀传杰 《学术界》2008,(2):145-150
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研究的是社会结构中各要素如何通过担当社会道德的供给、论证、推行、养护等工作,而使社会道德呈现为如此的状貌.以往的道德研究忽视了这一问题.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的凸现,首先是道德研究的思想道路转换--即从注重"形上路向"、"理想类型方法"、"观念视域"到注重"生活路向"、"历史方法"、"结构视域"的转换--之必然结果.同时,社会道德担当在道德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事实性存在,为其在道德研究中的理论存在提供了现实根基.这一问题的提出,或可使道德研究获得一种新的立场和理解框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道德困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又面临着深深的困境.这种道德状况与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与道德建设中出现的道德"真空"密切相关.对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公民"是世纪交替之际,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延伸出的新概念.所谓企业公民,就是指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享有经营谋利的权利,同时履行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的企业.其实质是企业拥有"公民身份",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与实践是企业公民概念的思想前提,而企业公民概念则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伦理是企业公民概念不可或缺的另一维度,是企业公民概念的伦理学说法.  相似文献   

9.
余泽娜 《理论界》2014,(6):76-80
中国历代社会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道德代价,引发了人们对道德代价问题的思考。但中国传统社会还没有"道德代价"的概念,因而中国传统道德代价思想是以一种中国特有的表达方式呈现的,它集中地体现在义利、理欲、忠孝、礼仁四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康德主张采用先验方法来确立道德原则.他认为,道德原则就是使意志成为善良所必须具备的最终条件--意志由道德规律所决定,善良意志就表现为自觉地选择和主动地服从道德规律的行为即"出于责任"的行为.如果道德规律是先天的,道德原则就必须先天地确立.康德通过道德规律的普遍性阐明道德规律概念及其表现--责任概念具有先天性,以此说明在理性中寻找道德规律的必要性;康德又通过自由概念证明了理性中存在道德规律、通过把伦理学划分为经验部分和先天部分来说明能够先天地在纯粹理性的概念中寻找道德规律,以此说明先天地确立道德原则的可能性.康德以先验的方法确立道德原则虽然有局限性,但这种方法使道德可能成为艰难曲折中的人类实现人是目的本身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公正问题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为更好地认识公正及其价值,有必要从概念上厘清公正与善和正当的联系与区别.经过分析可见,公正是正当的、善的,但却是一种特殊的善,公正的外延明显小于正当和善.就道德境界来说,公正是"小善",但就道德的社会效用来说,公正却是最重要的道德.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黑格尔的作为规范和标准的"真正的自由"概念,建立在互主体性哲学模式之上,是一个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在这一自由概念中,黑格尔完成了古代伦理实体与近代道德主体之间的综合,并把它表现为概念各个环节的辩证发展,从"家庭"经过"市民社会"到"国家",体现着自由意识的发展."市民社会"对于黑格尔的伦理概念及其辩证运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正是在伦理概念的运动过程中,"市民社会"表现出了深刻的辩证性质,黑格尔结合古代与现代熔于一炉的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才真正是可能的,或者说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社会伦理价值观念从强调义务逐渐转向强调权利.本文以霍布斯的道德权利为例,指出这一趋势的内在变化.霍布斯的道德权利基于特定的人性基础,并在界定上存在"正当"与"自由"的两个互为矛盾的方面;人们往往注意权利概念中的"自由"一面,而忽视了"正当"的内涵.这二者的统一是构建道德义务体系的理论前提,也是解释道德为权利服务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认同"到"承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卫东 《人文杂志》2008,69(1):42-48
"认同"概念主要可以追溯到三个来源:美国心理学传统的"认同"研究,符号互动论,以及欧陆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认同理论.虽然它影响广泛,却存在原子主义、分裂主义等问题.承认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其的修正.在当代,承认理论的代表是霍耐特,他区分了三种承认的政治,把理论来源上溯到黑格尔的"承认"概念.与"认同"概念不同,承认理论把目标直接指向共同体的团结,并把团结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克服了"认同"概念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是俄罗斯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俄国思想史的一个核心问题.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俄国化的"知识分子"概念也随之被大大地强化了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思维层面、心理层面和意识层面的原生意义,并且被赋予了独特的俄国文化背景下的哲学、道德和社会层面的扩展意义.东正教文化土壤为俄国"知识分子"概念增加了浓厚的"弥赛亚意识"和"普世主义"含意,使俄国知识分子自觉承担起社会现实的审视者和"社会良心"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实践--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与哲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以及社会道德价值理想与社会制度价值理想的辩证统一;为人们审视价值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文化哲学视野.它对于当代人类价值实践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彼得拉任斯基心理法学说的主要观点1.法的概念.法是同时具有命令性和归属性的伦理冲动.2.法有分类.法有官方法与非官方法、实证法与自觉法.3.法和国家.它们紧密相关,最重要的是国家要为法律服务,以利于社会法律心理.4.法、正义和道德.法和道德都是伦理冲动,但法律心理与道德心理又是彼此不同的,正义只是心理的自觉法,属于法的范畴而非道德范畴.5.法的功能与发展.法涵有作为动机的功能与教育功能、分配功能与组织功能.法随着自觉法和社会的变化,而接近或远离"爱的理想".最后部分是对彼氏心理法学说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70年代末托马斯.内格尔和伯纳德.威廉姆斯分别提出道德运气概念以来,这一概念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论。道德运气似乎构成了对传统道德责任观念的挑战,因为传统的直到康德才得以完全确立的道德责任概念是以控制能力为依据进行责任归属的,而控制能力源于免于运气影响的无条件的自由意志。在传统道德责任概念中,运气是被排除在外的。而人们将道德实践中道德责任概念与康德式道德责任概念相等同,以至于造成了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不相容的假象。实际上,人类道德生活实践中所遵循的道德判断观念是以康德式"应当蕴含着能够"为核心,同时兼顾可以辨别的运气来进行道德责任归属和评价的。  相似文献   

19.
肖祥 《中州学刊》2005,(1):127-129
制度性道德关怀从制度规范上为个体道德的形成、道德意识的培养、救助性道德力量的彰显和避免社会转型期间的道德"真空状态"提供了保障.但是,一个社会伦理秩序的建设应该从全方位考虑,消除社会的道德危机仅依靠道德制度化是远远不够的.制度性道德关怀的作用是有限的,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忽略了道德主体性发挥.  相似文献   

20.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由此推定的价值形态即社会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以超验的方式反映"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及其"物质活动"过程、以假定的方式干预和调节社会生活包括人的行为和心态的.这决定了社会道德意识形态必然内含"悖论基因",在其提倡和教化的实践过程中会合乎逻辑地演绎出普遍的道德悖论现象,并相应形成道德悖论直觉和知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出现的道德悖论即所谓"道德失范"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困惑",具有某种"全人类"的性质,它是快速发展的工具理性与传统理性发生激烈冲突的结果.由此建构的"道德模糊性的时代"和"生活在碎片之中"的伦理境遇,要求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构建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