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英  刘奔 《学术交流》2012,(2):39-4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其参与情况决定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通过对哈尔滨市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并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越是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年轻居民对垃圾的可循环回收情况越了解,越愿意将垃圾回收资金作为小区建设资金;虽然年轻居民比年长居民更愿意配合垃圾分类,但是目前进行垃圾分类的却常常是年长的已婚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居住时间越短的年轻居民越倾向于自己出资开展小区绿化工作;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越注意绿色标识;在人均月收入较高的居民中,已婚有孩子的居民在购买家电时不会考虑节能因素,未婚的居民出门经常不带购物袋。为此,需要加强舆论宣传,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可行的居民参与制度和有效的社区组织制度,提高居民之间以及居民对社区的信任程度,从而促使更多的居民为了获得良好的社区环境而参与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2.
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刚 《学术交流》2002,(1):101-108
城市的出现不仅是文明的成果 ,而且是文明的载体。我国起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 ,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具有发展战略意义的方兴未艾的大业。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应当体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的科学理念。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中 ,物质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基石 ,是城市文明化、现代化和富裕化的物质基础 ;精神文明是文明城市的灵魂 ,是引导城市生活方式进步 ,提升城市精神价值 ,标识城市文明水平的核心和精髓 ;生态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形象 ,是代表城市面貌 ,凸显环境价值 ,体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因此说 ,现代文明城市是三个文明和谐统一的载体 ,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构建了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3.
10月18日,上海社联经济社会综合研究中心和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召开“现代文明与社区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和从事社区实际工作的同志就上海社区工作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潍坊街道、田林街道、南京东路街道等介绍了社区工作经验。与会者认为,社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性构成因素:社区发展状况是评价城市文明程度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是提高公民社会意识,提高人的公益精神、互助观念等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整合、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毅 《学术交流》2023,(11):101-112
能否将“双碳”有序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关系到“双碳”工作的稳妥推进和“3060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作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双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然也面临巨大挑战,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关系是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呈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逻辑关系,将“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需要遵循战略、制度和实践三重逻辑:在战略层面,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布局”科学把握和系统推进“双碳”工作;在制度层面,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为基础框架实现“双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衔接融合;在实践层面,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四个统筹”与“四个协同”为基本遵循积极践行“双碳”战略。  相似文献   

5.
杜林 《社会福利》2005,(2):20-21
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超过了7%这个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线,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老龄化趋势更是十分明显。如何在提高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区文化成为了许多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社区形象的好坏反映着一个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高低,加强社区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应该把社区的形象工程建设摆在重要日程上。社区形象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基础设施形象;社区政策、管理形象;社区窗口服务形象;社区群体形象等。文明社区基础设施形象建设社区建设首先需以基础设施等硬件作为载体,而基础设施形象主要措硬件资源的配置优化组合度,如住宅、绿化、环卫、交通等设施的统一规则、最优组合。目前,我国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大量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7.
建构社区工作制度化互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迅速发展着的上海城市现代化事业,需要有高效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与之相适应。城市现代化的目的和结果,最终要在社区层面上反映出来。创造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制度协调、关系和谐、行为规范、社会安全、生活舒适的社区,是国外后工业社会城市当前普遍倾力的一个领域。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而来的国际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发展潜能,同时又缓解一些城市问题还催发或加重一些城市问题,而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建设和完善社区管理正是在社区层面上适应这种情况的对应物。比之于西…  相似文献   

8.
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城市工作的主题和重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将是今后牵动全局的一项工作。现在,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大部分需要依托社区来承担。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和城市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滞留在社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老龄化趋势加快,这无疑使社区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采取“高招”改变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居民委员会现行的运行机制,重新构建社区管理体制框架,充分发挥社区在城镇社会保障、发展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  相似文献   

9.
加强社区建设是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过程 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去的社会职能,大部分需要依托城市社区来承担。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滞留在社区,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社区,城市老龄化和贫困人口等问题,都给城市民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尽快发展和完善基层社区的功能,向以社区为依托的新的管理、保障、服务方式转变,进一步强化城市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谢晖 《社会工作》2009,(10):52-54
社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社区的因素。本文探讨了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的关系,分析了社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并从宏观层面、巾观层面、微观层面、技术层面介绍了广州社区规划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