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什么要提出实践性艺术实践性的提出,是重新界定了文艺学体系逻辑起点之后的必然结果.我在关于逻辑起点的那篇文章(载《江汉论坛》1987年第3期,以下简称《逻辑起点》)中谈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既不应该是"主体性",也不应该是"客体性",而应该是马克思再三强调的"实践性".因为在辩证法这一"最高思维形式"看来,所谓主体,乃客体之转化为主体;所谓客体,乃主体之转化为客体,它们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历史进程而相互转化的.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把实践看作是文艺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以实践性作为艺术的本体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逻辑起点是行政法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如果作为行政法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概念根据不足,整个行政法理论大厦就会倒塌.区分行政法逻辑起点、研究起点、理论基础、宪政理念以及基础理论是界定行政法逻辑起点的前提,探讨行政法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则为界定逻辑起点提供了标准,而行政权所体现的所有特征完全胜任行政法逻辑起点的重任.因此,行政权是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3.
哲学必须回答人是什么. 人创造了自己, 从而创造了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人是神. 世界因为有了人, 从而改变了仅仅由生物的遗传密码实现进化的物种演变的规则. 人创造了智能进化, 形成了个体和人类同构的新生命新范式, 缔造了一个整体性生命. 人以死亡焦虑作为其逻辑起点, 以死亡认知作为其动力机制, 以死亡逃逸作为其终极目标, 这个新生命正出现在地平线上.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信息化的生存方式, 把人类整合自身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充分提高, 个体已经完全不是集合意义上离散的单元,而是整个生命的细胞. 每一个人将自觉维护这个整体性的生命. 所以, 人类将永生. 这是理性乐观主义的终极表达.  相似文献   

4.
逻辑起点是理论体系的出发点、生长点、突破点、联结点、基本点.环境社会学的逻辑起点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世界",二是"环境",三是"社会",四是"相互作用".但是,上述概念不完全符合逻辑起点的要求.而"相交"作为从物理学中移植过来的范畴,可以更好地反映环境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以成为环境社会学的逻辑起点,即它不仅是环境社会学的历史起点(发生史和认识史的起点),也是它的逻辑起点,具有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特征.在这个起点中,包含了环境社会学全部发展的萌芽,由此可以展开环境社会学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树程  朱晨静 《社会科学》2008,3(2):141-147
敬畏生命,蕴涵了人类对生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无论从历史源头追溯,还是从生命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看,它都构成了生命价值观的原点.随着生命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张力日益凸现.适度保持二者之间的必要张力,是人类社会健康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种适度张力需要重创"敬畏生命"的理性精神,重塑生命神圣性,实现当代生命价值观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行政权: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逻辑起点是行政法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如果作为行政法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概念根据不足,整个行政法理论大厦就会倒塌。区分行政法逻辑起点、研究起点、理论基础、宪政理念以及基础理论是界定行政法逻辑起点的前提,探讨行政法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则为界定逻辑起点提供了标准,而行政权所体现的所有特征完全胜任行政法逻辑起点的重任。因此,行政权是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7.
任何称得起体系的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当然也有它的逻辑起点.一般说来,特定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应该同时符合两个基本规定:第一,它是历史起点在理论上的本质反映.就是说,逻辑起点要与历史起点一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①.第二,它是整个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核心生长点.就是说,由逻辑起点可以推演出整个理论的大部甚至全部内容,就像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商品"一样.本文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旧实践美学"以笼统的"实践"作为审美历史发生的起点,"新实践美学"在实践与审美发生之间加入了具体环节,"后实践美学"把审美发生的起点转向了动物与人共有的"生命".以实践和生命为起点的审美历史发生理论存在着对人类史实认证不完整、缺乏理论根据、研究不够具体细致等弱点.认知美学认为,在审美历史发生问题上,生命是前提,实践是基础,而真正的起点是人的"审美智能".正是有生命的人在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觉模式,并能够区分事物实用属性与独立形式,进而引起非实用功利情感而具有完全抽象能力,即获得"审美智能",审美活动才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  相似文献   

9.
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和逻辑起点的探讨存在分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统一的。但是,历史起点不一定是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必然是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生产范畴。生产范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体系区分开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归宿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和逻辑起点统一于生产范畴。  相似文献   

10.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逻辑起点"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胶着点,"实践作为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的观点得到相当多的学者的认同.然而,这一起点的判断本身却缺少坚实的逻辑支撑.与"实践"相较,"关系"是一个更为恰当的美学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