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宰辅作为宋代政治地位最高的文人群体,受政治位置的影响,他们在写词时展现出大致相同的创作倾向,并在词的诗化、雅化等问题上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历时性的发展进程中,宰辅词人通过交游唱和形成一个个小型唱和群落,与主流词坛的创作倾向或保持一致,或存在疏离,或作为其有益补充,直接或间接地对词史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宋词人柳永向以词风俚俗而著称,他创作的大量艳情词更是词坛一道奇观.柳永词的近三分之二是艳情之作,历来被视为"淫媒之语",而罕有探讨其缘由.其实,柳永的思想受道教影响很大,其艳情词具有浓厚的道教房中文化意蕴.柳永艳情词的性描写几乎都化用仙道意象,所体现的两性观念、性爱心理都和道教房中术存在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3.
承剑芬 《学术交流》2012,(12):188-191
陈维崧作为清初词坛的代表人物,其词风从冶艳、沉郁再到豪放的变化,一方面缘于人生遭际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他在不同时期与众多词人之间相互砥砺、激荡、融汇的结果。在传统的词风分期基础上,以其师友交游为切入点,以时间为脉络,清晰梳理陈维崧词风在不同时期因受师友交游影响而呈现出的绮丽冶艳、凄怆沉郁以及慷慨激荡等不同特点,将有助于我们研究词人创作风格的变化,并从其千回百转的命运经历中,体味其词风的分期、流变与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4.
彭玉平  习婷 《求是学刊》2012,39(4):100-106
清朝嘉道年间,常州词派兴起,龚自珍与其中多数成员关系密切.其词创作风格及词学思想的成熟,始终伴随着与常州词人的交往,受其影响也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定庵词在嘉道词坛,不依附于流派而自成一体,龚自珍的词学观如“尊情”、“辨体”、“诠释”等方面,更是与常州词派有着诸多差异.可以说,龚自珍始终有意识地与常州词派保持着一定距离,并没有全盘接受常州词派的理论,而是有着更多自己的思考,所以,他的词学观与常州派也处于若即若离之间,而他也没有成为常州词派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薛玉坤 《阅江学刊》2012,4(3):109-113,120
仇垛为民国时期金陵著名教育家与词人,五十之后始肆力为词,词学交游广泛,但作词能不为时风所囿。早期转益多师,出入南北宋诸家,于北宋词人所得尤多,且受相对闲适生活的限制,词作多呈现出清丽和婉、闲雅蕴藉的特征;后期由于世变时运及个人遭际的影响,词的情感内涵与审美风貌发生较大变化,显得更为清空、冷峻、峭拔,词境词心较接近宋末词人,诚不失为民国词坛一大作手。  相似文献   

6.
在辛弃疾雄踞词坛以前,被历代词评家誉为词的“正宗”的婉约词,已走过了三百余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曾经出现过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婉约词人,写出了大量风格各异、千古不废的名篇佳作,但比较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婉约词,几乎没有超出闺阁庭园、伤春怨别的传统藩篱。至辛弃疾出现,婉约词的创作为之改观。稼轩婉约词中虽也有同类题材的词作,但其内蕴已与前人之作有明显的不同。辛弃疾不仅全身心投入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斗争,而且还全身心倾注于词的创作。 在现存六百余首稼轩词中,婉约词占有相当比重,它以“清而丽、婉而妩媚”的词风…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清初朱彝尊开创的学人化“雅”词与宋人姜夔、张炎文人化“雅”词的区别,着重从“清空骚雅”与“厚实博雅”上比较了宋、清两代“雅”词的各自异质.本文认为朱的雅词以学问和诗教为核心,分别在形式和内容上指导、规范词体,进而达到“尊体”的目的.由于清代学术发达,儒生经师充斥词坛,此种学人味词风的出现立即吸引了大批学人模仿、追随,从而形成了“学人词”——这一清代词坛重大亮点,清词中兴由此拉开序幕.朱彝尊开创的学人化的“雅”词并非是某个时期、某个群体的共同选择,而是作为清词发展的底色和主要特征,代表了清词的异质,亦是清词中兴的重要表象.  相似文献   

8.
清词流派的发展多以建构统序为依托,浙西、常州两派尤谙此道。然而向来被视为浙派三宗之一的郭麐,无论理论与创作,还是生平与师承,都无强烈的浙派印记,本质上只是一位力图以"性灵"思想来扭转风尚的布衣词人。是后来亲近常派的蒋敦复出于批判的需要才将郭麐归入了浙西词统,再经谭献等人强化。这种以郭麐续接朱、厉而构成的浙派统序得以确立,并成为一种较为强势的词学话语,其后果之一是导致郭麐的词史地位在常州词派占据上风的晚清词坛一落千丈。今人又将郭麐列为后期浙派的代表词人加以表彰,并以"改革者"的头衔来消弭因他对浙派的批判所产生的矛盾。这种研究思路实质上是对这一统序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张仲谋 《阅江学刊》2013,(3):106-115
明季词人卓人月和徐士俊共同选编的《古今词统》与陈耀文《花草粹编》、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等共同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与特色。该选本努力超越流行数百年的《草堂诗馀》的范围与手眼,并试图建立一种大一统的词史统序,即合古、今为一体,而着意强调今词即明词的地位;合婉约、豪放为一体,意在打破嘉靖以后贬抑豪放独尊婉约的倾向;合词史百汇于一体,既开拓了选源也丰富了词史。这是对《草堂诗馀》系列选本长期垄断词坛的反拔与重构,对清初词坛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这一仕途生涯的跌落,使其人生发生重大转折,即从"宫廷"走向"东坡".同时其创作已发生明显的转型,即从"天马行空"的诗人到"豪放旷达"的词人,也造就了他作为大词人的真正出现.他的文学创作也由诗而倾向于词,并为词坛带来了大气纵横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陈水云 《求是学刊》2002,29(5):99-104
张惠言以微言大义说词 ,在近代引发了一场阐释文本意义的理论论争。谭献认为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读唐宋词 ,从理论上说接近于他所说的“作者未必然 ,读者何必不然” ,是主张把文本的解释权交给读者。严既澄、王国维则认为张惠言“语语笺其遥旨” ,“实皆比附陈言” ,特别是他以比兴寄托解读温庭筠更是“深文罗织”。谢章铤一方面批评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读唐宋词是“强作解事” ,另一方面以为皋文之说不可泥亦不可弃 ,他的主张是读者有自己阐释文本的权利 ,但也不能完全偏离作者的书写意图  相似文献   

12.
张仲谋 《阅江学刊》2009,(1):102-108
2004年出版的《全明词》和2007年出版的《全明词补编》,共收明代词人1860余家,词作两万五千余首。其中不少词作序跋或附注,涉及词人、词史、词律、词籍,成为在词话、词籍序跋和词选评点之外旁逸斜出的词学资料之一系。  相似文献   

13.
于东新 《求是学刊》2012,39(2):119-123
全真道士词代表了金词之别宗,呈现出独特风貌:第一,创作方式互渗.其词具诗教之旨,创作上使用“诗人句法”,写出许多杂体词.第二,文体功能互渗.“以词喻道”,使得词在功能的选择上由“聊佐清欢”融进了“丹灶仙霞”,具体就是以词述心境、以词明道义、以词劝世人.第三,审美风格雅俗互渗.在以杂体入词、注重雅化的同时,又借鉴市井乡村的俗谣俚曲,吸收民间口语俗语,使词风雅俗互渗并存.全真道士词的俗化,也成为元曲登上文学史舞台的别样前奏.  相似文献   

14.
徐伯鸿 《社科纵横》2006,21(9):134-136
李煜的词作中叙事完整,叙述场景的空间有限,叙述话语独特。词人以内焦点叙述方式将叙事性和抒情性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特定的场景和简单的因果情节,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形象,重构了感人至深的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杨雄  潘永洁 《社科纵横》2010,25(9):74-77
苏轼作为中国文坛上少有的多才文人,其诗、词、文全方位地展示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感悟,尤其是苏轼的词开拓新境,向后人悉数他波折一生中的生命享受。人们可以从热爱生命、重视情意、情趣生活和从容逆境等几个方面去感受:从他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上,从他对朋友亲人的真情流露和对爱情亲情的珍惜上,从他好吃爱玩的充满情趣的生活方式上,以及从他穷达如一、兼济与独善并存的逆境中的心态上,去品味东坡词中的生命享受。  相似文献   

16.
范进军 《学术交流》2002,(6):134-137
辛弃疾的爱情词创作不仅数量多 ,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除了和妻子的爱情外 ,词人还存在着与侍妾的爱情。辛弃疾的爱情词抒写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对已逝爱情的追忆和对意中人的思念 ,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17.
敦煌词中的文人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 《社科纵横》2004,(4):95-97
一般认为 ,敦煌词基本上是民间作品 ,文人之作不过数首 ,本文从敦煌词的内容、内容与艺术等方面分析举例 ,认为敦煌词中存在有相当数量的文人词 ,总数在数十首以上。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古代的楚辞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楚辞>传入日本到安土·桃山时代.第二阶段为江户时代.在这一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数西村时彦,其对楚辞的研究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加以形容.当我们在对楚辞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要从中国诗歌这一角度来进行研究,同时也应该具有从异国角度来进行研究的眼光,看看国外学者是如何接受楚辞并给出他们自己的解释的.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也许能够从中看出一些问题,并且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楚辞在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同时这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和被接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