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长寿之道     
《老友》2007,(5)
"秋翁"健康长寿"五乐经"○甘云芝"秋翁"是电影《秋翁遇仙记》的花匠。1997年,前抚州市文联主席吴林抒为我写了一篇《文化宫里的秋翁》一文,发表在北京《中华之魂》杂志和《抚州日报》等报刊上。从此"秋翁"就成为抚州市老工人对我的昵称,我虽愧不敢当,倡也大胆地以此为我的笔名。  相似文献   

2.
我怀着感激而又喜悦的热泪之情给你们写信。我89年和一个从云南前线复员退伍的军人结婚,因他当时所处特殊环境及所执行特殊任务,身患多种慢性疾病,93年未满两周岁的儿子不幸患上了难治之症——斑秃症。我因此也急得疾病缠身,三人都生活在病痛之中,正当我生活在不幸之中时,看到了93年《专业户》中的“魔芋豆腐加  相似文献   

3.
二○○六年第九期《山西老年》刊登了《赵树理:由“文摊”小试到文坛大家(上)》一文。文章开场有一句话:“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二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这就是从太行山走出来的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初衷。可亲、可爱、可学,朴实无华。由于他和农民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深入调查,终于写出了《小二黑结婚》这样永久不衰的成名之作。当时,彭德怀看后批示:“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赵树理的“文摊”小试精神,使我真正认识到文艺宣传必须…  相似文献   

4.
刘世森 《老友》2012,(9):69-69
退休前,我是安义县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从事过审判、秘书、行政等工作。我的写作水平一直很低,很少写出像样的稿子。退休后,我把《老友》作为写作的教科书,常读常写,写作水平日益提高。2008年9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征文竞赛”中,我写的《亲历改革开放30年基层法院的“四大变化”》一文荣获南昌市法院系统二等奖和南昌市委老干部局优秀奖;2011年6月,在“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竞赛”中,我写的《回眸一生路,永远跟党走》一文获南昌市委老干部局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我是长期订《专业户》的一位忠实读者,它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期期不漏。我从94年第9期《专业户》上看到:一斤黄豆制10斤豆腐的新技术。我便照此方法细心制做,效果甚佳。一斤黄豆不仅制出10斤豆腐,而且豆腐味美、白嫩、好吃。且还容易卖,比起原来用老办法每斤黄豆多出一倍多豆付,这技术省时、省功、效益高。我感到心情  相似文献   

6.
我的眼中总是满含热泪,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脚下这块土地…… 要认识何家庆,先得认识一种植物:魔芋。 在中国大约20世纪80年代,人们只知道魔芋这种高产作物可以换外汇,日本大量收购,各地便纷纷成立起了“魔芋开发总公司”,山区农民,一哄而起,到处栽种起魔芋来。 在市场看好魔芋的时候,安徽大学生物系青年教师何家庆,也把目光投向了这颗植物“新星”。他调查研究魔芋的生长性能、栽种技术、加工方法、市场开发,接二连三地出版了学术著作《魔芋栽培及加工技术》、《魔芋栽培新技术》,翻译了《日本国魔芋的开发利用》。一个研究植物分类与实用经济植物的学者,成了“魔芋”专家。  相似文献   

7.
廖魁英 《老友》2010,(4):64-64
我读了2009年《老友》第11期罗诗音写的《她的心里只有爱》一文后,肖满菊的宽广襟怀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惭愧地留下了眼泪。我今年84岁了,一生胸怀  相似文献   

8.
魔芋豆腐是一种含水率特别高(含水分约95—98%)的食品,用一般方法制造的魔芋豆腐保存性差。炎热夏季,往往1—2天时间就会腐败变质,出现原形崩溃的所谓“溶化”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是,一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微生物在魔芋豆腐中繁殖,通过  相似文献   

9.
“中庸”心态,是周作人早期心态的核心内容之一。周作人最早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中庸”主义者,大概要算写于一九二六年的《上海气》一文,他说:“我终于是一个中庸主义的人,”一九二七年写的《谈龙集·谈虎集·序》中又说:“我的绅士气(我原是一个中庸主义者)到底还颇深……”,  相似文献   

10.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王叔文的政治改革》,现在还有几个问题想写在这里作为补充。一王叔文的家世王叔文的事迹,见于韩愈《顺宗实录》、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但这几部书对他的家世却无一语道及。只有《柳宗元文集》中的《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卷十三),是探索叔文家世的一篇重要文章。这篇文章记载的原是王叔文的母亲刘氏的事迹,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一年,在第三期《河北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我写的《关于“差异”问题的探讨》一文,有的同志提出不同意见,这很好,这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现把我的不同看法写出来,与同志们商量。  相似文献   

12.
自新华社记者和中央电视台报导了熊越群同志写的《李自成隐居夹山的探讨》一文的内容以来,关于李自成死于何地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史学界和广大群众的注目.但我读了《湖南日报》从七月廿二日起连载的该文,又看了《湘潭大学学报》1981年3期发表的韩长耕等同志写的《李自成死地、终年问题考》,以及《求索》1981年3期发表的石珍等同志写的《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说新证》以后,却认为他们所谓的李自成于1652年退隐湖南石门夹山为僧的说法,史实根据不足,乃是在旧日封建文人附会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臆测.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本刊举办的“评选《山西老年》1997年优秀稿件”活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自投票截止日期止,本刊共收到选票近300份。许多老同志除认真填写选票外,还另附纸写上对《山西老年》的意见、希望和鼓励,其真情跃然纸上,令我们十分感动。在此,本刊特向所有关心爱护《山西老年》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西老年》1997年优秀稿件评选结果如下: 《在彭总身边工作的日子里》1997年2期 《周总理身边的两个左权人》1997年3期 《邓小平在太行》1997年6~7期 《“王花买父”新曲》1997年6期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八年我和另外两个同志写了《杜林哲学体系剖析》一文。去年,在《辽宁大学学报》第四期上,李寄秦同志发表了《关于恩格斯同杜林哲学论战的实质》一文,对我们的观点提出了异议,问题主要关系到对杜林的从原则出发理论的认识。弄清这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少数民族的源流问题,曾经有过很多争论。我们曾写过《云南各族古代史略》及其简写本《云南简史》,此外马曜同志写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源和流》一文,我也写了一篇《云南少数民族的分布及其形成》。这里我主要讲讲用什么方法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源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上发表了《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的考证》一文,说在浙江义乌发现了苏轼的一篇《叶氏宗谱序》佚文.该文作者经过考证,肯定《序》文确为苏轼所撰.本文对苏轼写《序》的可能性,此《序》的真实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分析,指出了《序》文中的诸多疑点,认为此《序》不合常理,违背史实,又多破绽,不可能为苏轼所写,当是后人伪造,故毫无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词品与人品——再论晏几道(续《灵谿词说》之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6月,我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第三期,后来收入《灵谿词说》中),论其词兼及其为人。后来,与我合撰《灵谿词说》的叶嘉莹教授于1983年8月又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之地位》一文(亦是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第四期,后收入《灵谿词说》),对晏词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文中将晏几道  相似文献   

18.
《老残游记》出版,在出版的七七、七八年的时候,福建中国新闻社杨毅社长要我写一篇几十年来有关《老残游记》的情况的文章,于是我写了一篇《〈老残游记〉比十五年》。因为实际时间已近八十年,新闻社把它改名为《〈老残游记〉八十年》向海外发稿,因为中国新闻社在东南亚方面有53家华文报纸都用它的稿子,有好几家登载了出来。一晃十几年,今年是《游记》出版的九十周年了。山东济南社会科学院在一九九三年九至十月间召开一次“《老残游记》出版九十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后来更名为“刘鄂与《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编者注),通知我出席参加,并写一篇文章。我想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写此一文,因为通讯社稿字数有限制,那篇文章还是特别照顾,约2千字左右。本文除了加人写那篇以后发生的新情况外,过去的情况也尽我所知写详细一点,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望之 《中华魂》2012,(11):28-30
复信亲爱的陈若彤同志:来信及《重温》一文的复印件已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我认真地读了,完全赞同你信中陈述的观点。现在把我的一些想法写在下面,供你参考。怎样看待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20.
王有德《林则徐〈回疆竹枝词〉释义》一文(见本刊1982年第3期,以下简称《释义》),对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写的《回疆竹枝词》二十四首,作了一些解释,为我们解读这组竹枝词提供了不少方便。但是,我感到《释义》也存在着一些误释的地方,现在我就竹枝词的某些部分,试作一些诠释,请王有德同志及有关专家和读者指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