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艾滋病救治具有深刻的伦理性,对艾滋病救治的关注,理应纳入到生命伦理的视角。本文在分析论述生命神圣观、生命质量观、生命价值观、医学人道观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从这四个维度分别对艾滋病救治的2伦理基础进行了进一步地论证。  相似文献   

2.
宁养服务和医学伦理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宁养服务与治疗伦理 ,宁养服务与用药伦理 ,宁养服务与护理伦理 ,宁养服务与心理疏导。宁养服务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保证其生命的尊严 ,同时 ,也要求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业务水平 ,成为一名称职的宁养服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唯物史现和生命伦理发展的视野出发,认为克隆人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而是暂且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从当前的生命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看,对人的生殖性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该进行有限控制,不应该片面强调克隆技术的消权价值而阻碍生命科技的发展。当代生命科技的发展,呼唤着当代生伞伦理的不断创新,而当代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则是人们达成道德共识、形成新的伦理观念的必然路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道教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西方也有较高的认同度。道教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方面累积了大量有价值的东西。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理念上,道教强调"守道"、"守一"、"法自然";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规范上道教"贵生"、"恶杀";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文化形式上,表现丰富,且多有引导。现时代深入挖掘道家优秀文化,对民族文化振兴与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命和伦理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生命是伦理的自然存在根据,伦理是生命对其自身价值的确证。就是说,生命并非盲无目的的存在,而是具有明确价值目的的存在。恶的本质决定了恶不可能成为生命目的,善的本质决定了生命应当以善为目的。因此,生命不是以恶为价值目的的存在,而是以善为价值目的的存在。以善为目的的生命就是伦理生命,它是祛除内在恶和外在恶,追求内在善和外在善的自由存在。相对于自然生命而言,伦理生命既确证了生命的存在意义,又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品位。  相似文献   

6.
医学伦理准则的法律化为伦理准则的实现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一般而言,由政府部门或者医学科研和医疗机构所设立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均属于内设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或者民事主体地位。为了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制度的作用,我国应完善政府医学伦理审查机制,规范机构伦理委员会建设,保障伦理委员会的专业适格性和运作独立性,建立公正、严密的伦理审查程序,并为伦理审查的利害关系人提供适当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命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一方面给予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福音,另一方面冲击着传统的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等,还引发了社会代孕现象,这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去反思应用生命伦理原则来维护患者及其家庭的利益,确保患者最终受益多于弊端.具体建议从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隐私权,重视心理咨询和关怀,做好术后随访工作,发挥伦理审查委员会作用,促进健康宣传和教育,强化自身法制、伦理观念,完善相应的法规等8个方面来确保生殖技术的良性发展和实施,最终伦理与生殖技术共赢发展,实现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发端于周人的宗法社会实践的中国古代伦理不仅打上鲜明的"家伦理"的烙印,而且在这种家本主义的伦理的发展史上,在"父子伦理"作为强势话语的同时,始终还存在着"父子伦理"与"夫妇伦理"孰为"元伦理"的理论之争.这一"元伦理"之争,使中国古人伦理观较之西人的单维的"男性伦理"或"无性伦理",以其对两性之际的深涉和包举而更具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又以其对伦理中的生命维度的积极观照,为我们现代人类克服其愈演愈烈的身心分裂的"伦理唯心主义"的困境和重返人类伦理中固有的"生命对话"的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路引.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的伦理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安乐死”是否符合医学伦理、人道等问题展开,“安乐死”对象与标准、赞成与反对成为医学伦理争论的焦点。赞成“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符合自主原则、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原则、有利原则;反对“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与生命神圣观、生命价值观、人道观、美德观相悖,不利于医学科学进步,也并非完全是病人的真实意愿。  相似文献   

10.
自然伦理与人文伦理:老子与孔子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论哲学以回归存在之道为根本,认为人类生命之德体现道的本源存在,它须回归于道才能真正实现;孔子为仁之学主张人类生命乃天生具有内在德性的存在,对仁的追求同时也是人类德性的实现。老子的伦理向度为自然伦理,孔子的伦理向度为人文论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现代性之道德后果的整体回绝,德性伦理的复苏受到共同体主义与施特劳斯主义的一致推崇,但对现代性伦理抨击的片面、武断倾向与理论构想的弱实践性却使这两股学术批判力量落入玄思、空想和精英化之嫌。尽管如此,在有效融合规则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呼声中,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普遍面临的新境遇,势必将有力地确证主导前现代性、淡出现代性的德性伦理在所谓的后现代性中的巨大价值,并对"德性之后"的伦理学建构予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2.
管理伦理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理伦理学是介于管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至今已有约80年的孕育发展史。在企业伦理学(企业管理伦理学)、公共管理伦理学等获得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管理伦理学有待建立和有望建立的分支学科(含边缘分支学科),可以按照对象特征和生成方式相对地区分为普通管理伦理学、管理伦理边缘学科、宏观管理伦理学科和微观管理伦理学科四个组别。为了推进管理伦理学学科体系的有序演进,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关注内涵与外延、收敛与发散等多个发展方向,自觉而积极地实施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叙事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是对文学叙事做出价值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至少涉及伦理学、叙事学、文学批评学、比较文学、哲学、文化学等学科,因此应归属跨学科研究。文学叙事伦理学对叙事所蕴含的伦理主题、内容、时代伦理声音,尤其重要的是在现代性语境中,对叙事过程中经由叙事各要素的互动而生发的境遇伦理做出阐释和总结,它最大的目的是在叙事虚构和想象中,探索伦理的各种可能性。与现实理性伦理相比,文学叙事伦理是一种虚构伦理,拥有自己的秩序和规则,因此二者不能随意越界。  相似文献   

14.
林平 《河北学刊》2002,22(4):16-20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 ,以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家思想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它包括“生财有道”的生产伦理、“交往有信”的交换伦理、“取予有度”的分配伦理、“用财有制”的消费伦理四个组成部分。传统经济伦理中确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要素 ,但它毕竟是在宗法制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传统经济伦理我们只有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 ,才能使之有益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伦理学基于存在论的一种特殊立场 ,即对存在的意义解释。在存在论的新论域中 ,可以为伦理学设置一个新的存在论基础 ,并在这个基础上为伦理学规划一种新的问题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对形成新经济伦理的作用 ,阐述市场经济的缺陷对新经济伦理的负面影响 ,并提出加强新经济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学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一项超种族、超国界、超意识形态的全人类的共同课题,由于人类面临着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因而这一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与参与,为了学习和传播环境伦理思想,推动这一学科专业的发展,促进人类和大自然关系的和谐,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本文主要将近代西方国家这一领域的部分大事,以年表的形式,进行了摘录简记。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虹 《云梦学刊》2010,31(6):70-73
培养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民中却存在着一些生态伦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生态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农民的适度消费、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村以及绿色消费的生态伦理意识。要切实培养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和宣传,而且要引导农民加强生态伦理自律,还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10,23(3):5-11
伦理学,就其最重要和最完美的部分来说,是如何治国的科学,是治理社会的最高级、最重要、最关键的科学。伦理学,就其全部内容来说,则是关于道德价值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防范行政伦理失范的制度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权力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对应的是,原有的行政伦理日渐式微,新的伦理规范尚未建立,造成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广泛存在。要解决行政伦理失范,必须认识其表现、剖析其原因,从而选择防范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方式。从制度建设方面着手,构建防范行政伦理失范的机制当属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