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青海回族军阀是一支活跃在近代西北历史舞台上的地方割据势力。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清末以来西北动荡的政局、西北雄厚的封建地主阶级势力的存在、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社会经济衰落造成的农民破产和游离以及青海回族军阀三代的军事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人物及事件的述评以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缺乏从军事角度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军系到军阀的转型及青海回族军阀的军事近代化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晚发外生型的西北甘宁青早期现代化,是回族军阀在主流社会推动下的非自觉行为,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回族军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近代教育,其自身的封建传统因素成为导致甘宁青地区现代化夭折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和世俗因素的盘根错节,又使得回族军阀在惰性和变力之间摇摆不定,增加了现代化的曲折。另外,回族军阀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性,他们与国民政府间存在向心和离心的二元倾向,表明他们不可能最终完成现代化的领导重任。甘宁青早期现代化的最大成就,是启动了该地区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3.
60多年前,著名回族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国民政府委员,曾历任宁夏护军使,绥远都统,青岛市市长,安徽省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马福祥将军因病去逝。引起国民政府要员及全国各界各地回族群众的极大关注。马福祥生前在全国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年月中,曾南北奔走,痛陈时弊,化解各地军阀之间矛盾,致力于国家和平与统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国民党政府要员,并与之建立了深厚友谊。这就使他成为当时国民政府中一位重要的回族人物。同时马福祥做为从西北起家的回族政治家,曾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任一方,大力扶植和发展回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到达西北,一方面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西北边疆问题和吏治问题;另一方面则促使国民政府与西北回族军阀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加强了回族军阀对宁青两省的统治,同时也使国民政府在西北的统治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5.
提起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回族军阀,一般人皆称之为西北“五马”,或曰“马家军”;又有人因为他们同是甘肃省河州西乡人(河州今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都为回族,所以认为他们是一个家族中的父兄子侄关系。实际上他们分属于在祖源上互不相关的三大家族。正因为存在前面所说的种种误解,就很有必要将西北“三马”军阀的关系搞清楚。一、马占鳌家族——西北回族军阀的祖 马占鳌(1830车—1886):字魁峰,又字鼎臣,经名阿卜杜力阿基兹。祖籍陕西省大荔县王阁庄人。清代初年,其先人马希超者经商于河州,后辈即入籍河州,世居于漠尼沟何家庄(今属临夏县)。至他祖父辈时,才开始以传教为业。本人家境贫寒,自幼入寺  相似文献   

6.
青海回族教育是我省民族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立足青海回族教育的现状,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回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青海民族教育、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强劲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青海回族的民间习俗,考查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于青海回族民间的大量习俗惯例,做为这个民族的传承文化,不但有着整体民族的共同性,而且带有浓厚的乡土特色。这种以一个省的聚居地域为空间的乡土特色,虽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那样的丰富多彩,但毕竟在维护回族民俗内部特征一致性的前提下,呈现山空间特征的多样性。从宏观角度上讲,青海回族民俗的形成和整个回族一样,因受其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心理素质、宗教信仰、艺术、语言等各方面制约,而形成了回族民俗的特点;从微观方面讲,青海回族民俗的形成,还受到了不同于内地回族的许多外部条件(诸如自然地理、气候、民族杂居交往等)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晚发外生型的西北甘宁青早期现代化,是回族军阀在主流社会推动下的非自觉行为,他们在现代化推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回族军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近代教育,其自身的封建传统因素成为导致甘宁青地区现代化夭折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和世俗因素的盘根错节,又使得回族军阀在惰性和变力之间摇摆不定,增加了现代化的曲折;另外,回族军阀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价值,他们与国民政府间存在向心和离·心的二元倾向,表明他们不可能最终完成现代化的领导重任。甘宁青早期现代化的最大成就,是启动了该地区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演变,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西北回族军阀集团是对来自河州马姓回族三大家族的军阀的总称,三大家族分别立足甘、宁、青,各系之间泾渭分明.马占鳌是诸马军阀的奠基人,也是"甘马"的缔造者,因为他在大胜左宗棠的情况下率领回民起义队伍接受清政府的"招抚",以至于成为史家笔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回族是最分散的少数民族。从大兴安岭到帕米尔高原,从内蒙古草原到天涯海角都有回民居住,八百多万回族居民散市在全国2000多个县、200多个市里,全国98%的地方都有回族分布,可谓“回回民族遍毕夏”。全国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新疆焉省回族自治县以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有些县、市中…  相似文献   

12.
国民革命军的军阀化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一个结果,回顾国民革命军的军阀化转向过程可以看到,蒋介石从推行军事独裁、制造与中共摩擦破坏统一战线、积极呼应列强的分化政策以及制造派系摩擦打击异己等方面来达到其独裁目的,对国民革命军的军阀化转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军阀的首创者。其军事思想集中在建军、治军和战略战术三方面。其建军思想主要有:兵员自募、权归主将;军饷自筹、官职私授;各尊其长、各护其主。其治军思想主要有:以礼治军,诚字为本;勤恕廉明,修己治人;刚柔互用,宽严相济。其战略战术思想主要有:以主待客,以静待动;以上判下,步步进逼;先剪枝叶,后拔本根。三宗归一,军为私家军,将为私家将.近代军阀制度由兹形成。  相似文献   

14.
青海当代回族文学在经历了 5 0多年的发展后 ,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品质 ,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惑与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其内在深刻的文化成因 ,以及不同作家的不同经历、知识结构等因素而形成的。本文系统梳理了青海当代回族文学的发展进程 ,并从文化视角加以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5.
民国十七年(1928年)爆发于河州地区(今临夏),波及西北数省,历时十年的河州事变,是现代回族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但长期以来,对其性质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由回族引起的一次回、汉仇杀事件;有人认为是由回族军阀导演的一场军阀之间的混战;最近又有人认为是一次反抗民族压迫的大规模的回族武装起义。对以上诸说,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我认为,它是爆发于今临夏地区的以回族为主的、有汉、东乡、撒拉等各族人民共同参加的反抗国民军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本文仅就通过对该事件起因的分析,略述一下自己对该事件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回族的丧葬制度纳国昌汉文记载中的回族丧葬制度评析回族的丧葬,见于中国士大夫著作中,最早载唐代杜环《经行记》:“(大食)一名亚俱罗。其大食王号暮门,都此处……凡有征战,为敌所戮,必得生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虽...  相似文献   

17.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之演变 ,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 ,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 ,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 ,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 ,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 ,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热察绥巡阅使与民国前期特区军政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巡阅使制度是与民国前期政治共始终的一种独特军政制度,而热察绥巡阅使是直系军阀直接掌控北京政府时期增设的诸多使职之一。其设立及其职能行使将特区军政合一体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特区及民国军政体制产生了极为独特而重要的影响,这种特区军政体制在当时独特历史环境下,对强化热察绥边区内蒙古民族与中央政府的文化联系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和意义。从该职具体职能的剖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特区军政体制的运行机制与特色,从一个侧面考察直系军阀时期的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五代军阀争相收养义子,这种风气的出现乃“因时之隙”,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军阀收养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壮大自己的力量,以期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其收养手段多样,假子们的家庭地位与政治地位亦存在巨大差异。但无论其个体境况如何,五代军阀养子风气大盛,对军政与时局皆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培养、吸纳了众多的军事将领;暂短地抑制和有限地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军阀假子们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参与到争霸战中,使五代军政斗争显现出巨大的破坏性与独特的复杂性,时局更加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与近代军阀制度的关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命题,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历史变革的重要学术枢纽。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曾国藩创建湘军在源流上的特点、湘军幕府在组织上的特点、湘军对近代化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逻辑与历史的勾勒。相对于曾国藩建军、治军与战略战术这几个传统的研究板块来说,该主题的研究是曾国藩军事思想研究新的"增长点",成为了解读近代中国军事制度变革的历程与基本规律的重要历史命题。但在研究的视角、深度与立意上尚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