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关于社会是否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成员的权利与需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涉及社会的主要制度和政治、经济的安排能否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的政治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分配的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权力、财富、机会、收入、职位等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地分配,如何使人们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构成了所谓的分配正义问题.而一个社会秩序的良好和有序与否,从其基础条件来看,就在于人们能否按照某种公正的程序平等地获得其社会生活必需的那些社会物品.就此意义而言,分配正义的问题是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建立起良好秩序的社会就是一个形成了公正秩序的社会.探讨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将使我们对分配正义问题对构建和谐有序社会的意义产生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的关键是权利与公平的角逐.罗尔斯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即平等,分配正义是扩张政府权力勾销社会差别,实现普遍原则.诺齐克强调正义理论的个人权利基础,坚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分配正义是持有正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考察诺齐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角逐,正确理解分配正义理论,解决分配领域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权利和公平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正义原则,尊重权利,坚持公平是影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在最大限度尊重以劳动和其他合法形式为取向的收入公正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和补偿功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4):56-58
公共行政价值实现政治性与社会性的融合,以合乎正义的行为方式催生出全员化的社会自治模式是实现公共行政价值终极目标的合理性选择。各国政府其统治职能的日渐衰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而对社会自治的呼声亦越来越高。而实现公共行政价值,最本质的要求是要实现正义制度的建设,要突出对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突出对公平与效率之统一的追求,以实现全员化的社会自治宋保证传统价值观与正义及公平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公平发展与减少贫困——分配正义如何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 《学习与探索》2007,(3):101-105
公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贫困问题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公平不仅仅具有宗教、道德和哲学上的意义,还具有深刻的人性基础。不公平和不平等陷阱增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本,公平的法律哲学意义在于强调分配正义而不是结果正义,英国的公共制度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构建中国的公正社会秩序,减少贫困,需要包括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分配上的平等以及司法服务上的平等在内的法律制度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柳琴  史军 《阅江学刊》2013,(4):51-55
德治和法治都是以人为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之手段的社会治理模式,因而可能成为约束或限制人类自身发展的桎梏。善治不是以"治"人为最终目的,而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保证人类自身不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被异化为工具。善治在个体自由的离心力与社会秩序的向心力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以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为基本保障,以人的道德自觉与向善追求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徐焕枝 《探求》2006,(Z1):61-62
一、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一)公平和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体在交往、发展和享有等方面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设计,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向往.如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把满足和实现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把实现公平和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平及其调节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玉明 《探求》2004,(2):48-51
社会公平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问题,在当代,它是由权利公平、机会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五个层次基本内容组成的一个体系。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贫富出现分化,社会不公问题突出,这就要按照实现五个层次社会公平的要求,构建起市场经济良性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调节机制,即社会公平的调节机制。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从规范政府行为入手,构建起公平合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回报     
冯庆旭 《唐都学刊》2013,29(5):11-16
道德回报是道德的内在本质要求,是公正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美德的充分彰显和具体体现,它使有序的社会伦理生活成为可能,同时也是道德自身“利益”实现的必要条件。道德回报之道德既是现实性道德与理想性道德的统一,也是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统一。道德回报之回报包括“对道德的内在回报”和“对道德主体的外在回报”两个方面。道德回报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政府的道德化,并主要通过对行政人员的“赏善罚恶”实现政府对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供给。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国社会的社会稳定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社会稳定是社会学的重要特性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孔德一生所关心的主题始终是秩序与进步。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进步。斯宾塞构想了自己的社会进化论。他认为,在发达的社会综合体中.存在着支撑、分配、调节三大系统和家庭、礼仪、政治、教会、职业、工业六类设制,这才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和谐运行与发展的机制。迪尔凯姆的几部主要著作,都紧密地围绕着社会秩序和社会整合这个主题。现代西方社会学,不管是功能理论、冲突理论,还是互动理论、交换理论,实际上都是…  相似文献   

10.
从词源上看,正义最初是指向某种神性秩序。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国家,正义也朝向日常政治生活的规训转变,但这种转变并未消解其作为整体性或基础性的秩序意涵。在这种转变中,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某个个体或群体借由某种权利介入秩序运行之中,正义转变为对实存秩序的反抗,并在与秩序的冲突中呈现出自身的张力。在现代社会之中,秩序内外的正义冲突实质上是个体之“权利”与政治国家之“权力”之间的冲突。化解这种由人格化资本在政治秩序中所导致的“无主体”或“物主体”的社会秩序,需要以作为整体之个体来弥合“权利”幻想的碎片化,从而为正义实践塑造坚实的确定性基础。  相似文献   

11.
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建兵 《唐都学刊》2006,22(1):45-48
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或标准之一就是诸种社会关系的伦理协调。社会关系的伦理协调主要反映着社会的主客观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具有公正、有序和充满活力的特质。因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尤其要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这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其中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支撑点之一。为此,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和完善社会道德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正确处理公平、公正和效率的关系,充分发挥道德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2.
Financ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arise when physician's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become compromised by financial gains or interests, and thus create risk of undo harm to research participants, to the integrity of research projects, and, ultimately to society at large. Such conflicts also violate the moral maxims of medicine, and thus damage the integrity of physicians and the medical profession. I submit that key remedies for this problem are the integrity (self-respect) of physicians and the respectful engagement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whether patients or nonpatient volunteers) as partners in research projects. Accordingly, I consider physicians the primary moral agents, research participants the secondary moral agents, and society the tertiary moral agent with responsibilitie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whatever undue harm in clinical research. The latter needs to address the powerful, cultural, commercial, political, and social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physicians' financ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13.
王维国 《唐都学刊》2005,21(3):36-40
关于政府人的人性预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第一次转向是由"道德人"转向"经济人",第二次转向是由"经济人"转向"公共人".作为对"道德人"和"经济人"超越的政府人预设,要既能发挥对政府人积极的激励作用,又能起到约束作用,使激励和约束相得益彰,因而"公共人"并不是对政府人的真实揭示.正义一方面和道德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和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和政府组织的正当性相关,因而对政府人的正义要求恰好既能发挥激励作用,又能发挥约束作用.可见,政府人的基本角色是"正义人".  相似文献   

14.
Financ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arise when physicians'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become compromised by financial gains or interests, and thus create risk of undo harm to research participants, to the integrity of research projects, and, ultimately, to society at large. Such conflicts also violate the moral maxims of medicine, and thus damage the integrity of physicians and the medical profession. I submit that key remedies for this problem are the integrity (self-respect) of physicians and the respectful engagement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whether patients or nonpatient volunteers) as partners in research projects. Accordingly, I consider physicians the primary moral agents, research participants the secondary moral agents, and society the tertiary moral agent with responsibilitie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whatever undue harm in clinical research. The latter needs to address the powerful cultural, commercial, political, and social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physicians' financ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抓住社会正义问题并将其作为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揭示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社会正义问题,而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将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结合起来,从政治正义、经济正义和文化正义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走向公正社会。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对认识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有效解决生态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内在的理论缺陷,注定其与科学社会主义还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6.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s a basic require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hat people can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enjoy long-term stability and order.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social governanc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this is where judicial justice plays a unique role at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That is, judicial justice is the key to transforming governmental functions; the guarantee of a new-typ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guide to upgrading autonom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achieve judicial justice, we must popularize the idea of the rule of law, improve judicial work style and innovate judici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7.
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行政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目前,我国政府职能体系的核心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历经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几次历史性根本转折后的逻辑必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选择。在此背景下,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更需要围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职能,注意各项治理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社会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8.
齐海丽 《创新》2010,4(5):50-52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作为公民导向型的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将社会公正视为核心价值取向。制度是公正的保障。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就在于制度供给,通过制度供给满足民众的社会需求。这种服务意识和公正理念的倡导,就要求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般人们往往以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尺度武断地将儒家义利观认定为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其实传统儒家义利观是不断“与时进焉” ,不断演进和丰富的体系。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儒家义利观体系 ,即 :本体论层面和价值论层面。在道德本质上 ,它坚持了道义主体论倾向 ,逻辑表述为 :义为利之本 ,义重利轻 ,义以建利 ,义利统一。就价值而言 ,个体人在现实中所面对纷争进行正确选择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是基础性应用价值 ;更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于政治伦理意义上 ,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传统儒家义利观 ,经过不断演进 ,通过有效解决现实世界利益冲突形成道德观念体系和操作原则 ,成为中国主流义利观 ,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