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一曲 《学术研究》2001,3(5):55-60
张申府的文化观,在"五四"以来的诸多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观点中,另辟蹊径,别具一格.他会通中西,融贯古今,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辩证地综合"的中国文化建设观.他折中中西,超越了保守主义的中国本位文化观和全盘西化的文化观;他提出了文化建设方而"中国为主"的"中国化"问题,既坚持了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又体现了世界性.  相似文献   

2.
在"大文化观"视野下,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中国古代"雅俗文化观"起源于奴隶社会,在儒家思想体系逐步完备并成为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它实际上成为剥削阶级的真理标准、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社会主义"雅俗文化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摒弃旧雅俗文化观鄙视劳动人民、排斥俗文化的观念与方法,科学揭示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文化观是江泽民关于文化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江泽民同志结合当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对毛泽东文化观和邓小平文化观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江泽民文化观既科学地把握了文化在当今的重要地位,也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并体现了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继承性与时代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威廉斯提出了"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借助于这种文化观,威廉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现进行了反思和更正,完善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公式;通过对利维斯主义的批判,威廉斯指出:工人阶级不是"大众",工人阶级文化也不是他们所贬低的"文明",而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创造性文化,这体现了文化研究所持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文化心理学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 《甘肃社会科学》2007,31(5):253-255
文化心理学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文化观,其主要观点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文化属性,文化决定心理和行为,不存在超越文化的心理与心理研究,应从多元文化角度研究心理学等等,并针对文化心理学的文化观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贺麟的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以《文化与人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在会通中西文化方面成绩卓著,<文化与人生>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文化观.贺麟较早地认识到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有赖于文化发展;他强调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坚持学术自由,反对过分的政治干预;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同时又反对割断文化传统,强调坚持民族的主体性,提出"儒化西学"的主张.贺麟的文化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评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几乎是梁漱溟一生的事业.1921年,梁激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这就是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三期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在他一生中一直没有改变,以后的工作只是在哲学上给以论证.梁漱溟的文化观在思想发展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标志;后期则集中表现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和《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中.前期的文化观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文化三期发展说,并预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后期文化观则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观指导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蕴含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观,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成为新世纪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针.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再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动展现了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文化观十分丰富深刻,本文着重论述了鲁迅文化观中关于中国新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传统文化既要澄清和改造,又要"择取"和"承传";对待西方文化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新文化建设重在"立人",在于重塑"民族魂".文章进一步阐述了鲁迅的这些思想对当前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启迪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是和谐文化生成的基础.文化的多元化是现代性、全球化和意识形态三个维度共谋的结果.现代性时前现代的解构催生了"去中心化~脱序化"和"崇高的弱化",为文化歧出提供了土壤;全球化一方面生成了世界文化观.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时代文化的分化和解组;意识形态对多元趋向的认同,是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条件.文化的多元化使和谐文化的构建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正> 孙中山为“谋中国之革命”,集古今中外文化之大成,建构了博大的孙文学说.它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块丰碑,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又是孙中山独有文化观结出的硕果.本文试图从商品经济与商品意识以及中国文化发展的自身逻辑,去寻求孙中山文化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1841—1843年是马克思文化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841年的《博士论文》表达了他用"自我意识"原则改造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文化努力;《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的难事"逐渐松动了他原有的理性主义文化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决定论进行了矫正,为文化唯物论根本立场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文化"观集中表现为创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构想.邓小平的文化观,在理论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实践中指引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通过对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三路向文化观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并进而指出世界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梁漱溟这一早期文化观的实质就是折中主义,主要表现在文化起源和演变、文化类型、中国文化出路、终极关怀与现实选择关系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回归、审视与选择--论林语堂的传统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督教家庭和教会学校教育,造成林语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隔阂;旅居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又使林语堂对"自己民族特有东西"情有独钟.林语堂的传统文化观与他同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有所不同.他有着强烈的回归传统文化的倾向,同时又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审视着传统文化,以西方的视角选择着传统文化,而他的回归、审视与选择是彼此关联、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文化观"主要表现为"师夷长技"、"文化激进"、"文化保守"、"中体西用"和"综合创新"五种观点,流显出三方面思想特征,即:主动交流、互通有无的"主动性"特征;或民族文化保守、或全盘西化、或中体西用的"偏向性"特征;囿于文化路径的选择、文化汇通方法的构设而非中国"文化精神"转生的"直观性"特征。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文化观"以中国文化发展路径的开拓为职志,为构设中国式"文化模式"提供了思想铺垫。  相似文献   

17.
一定意义上的广义文化观与狭义文化观未能真正把握住文化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中,文化不仅仅属于意识范畴,文化的客观实在性也得到了确证;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对象化的成果,是属人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念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获得了巨大的丰富、创新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生产力等概念,丰富了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民文化观和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价值目标理论;提出了文化创新、文化安全、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策略理论.  相似文献   

19.
胡慧翼 《学术探索》2003,(10):77-81
本文从接受史的角度,回顾和考察了20年来钱钟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钱钟书热"的发展和流变的过程。在如火如荼的热潮中,钱钟书被完成了一个文化英雄的书写:首先在专业化的领域内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依据,因为80年代"文化大讨论"的契机在知识界不断扩大影响,90年代经由传媒引导和文化市场的介入,逐渐演化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当代"文化昆仑"的"符码"。这一文化符码被有效利用,实现了文化和商业的双重价值,并成为90年代不同的思想文化立场的精神资源。钱钟书的原型形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写和误读。  相似文献   

20.
<正> 如何认识中西社会和中西文化差异,是直接关系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有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文化思想,自然也就很值得深入探讨.对孙中山的文化观及其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近年不少学者已有专文论及,大体肯定了孙中山在吸取西方近代文化为其思想主体的同时,也积极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成分以为补充,而对孙中山在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所表露出来的思想局限及其与传统儒学之关系却较少作细致的、系统的剖析.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透过孙中山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侧重分析其政治观、文化观、伦理道德观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及其与传统儒学的关系,谈谈若干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