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公务员角色悖论与政府权力的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务员是政府的人格化代表。目前对公务员的角色认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公共人”、“理性人”的角色认同,一种是“经济人”、“权利人”的角色认定。这两种角色集中于公务员角色中,发生角色冲突,称之为“角色悖论”。角色悖论其实是对公务员角色期待的应然与实然的冲突,焦点在于对公务员个人权利的不同认识。本文对公务员角色悖论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角色冲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背景定位,应该在国家与政府的背景中定位公务员的角色。角色悖论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根源在于政府权力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2.
公共精神是公务员精神的精髓,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培育与完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养成,引领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公务员公共精神养成的基本价值向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一心为公”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根本要求,“公平正义”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基本准则,“廉洁奉公”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前提条件,“公共服务”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基本内涵。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养成路径,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已经越来越被认为是政治文明的基础制度了。很多人理所当然的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与宪政民主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西方世界一开始就是实行这一制度的。其实,公务员财产申报制的建立和确认的历史,即便在美国,也并不长远。  相似文献   

4.
政府绩效评估及管理是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政府治理方式.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事”和“组织”,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公务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对公务员履职行为进行评估与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由事到人”的逻辑延伸.对此,应避免政府绩效管理“重事轻人”的倾向,根据我国国情,将政府绩效管理与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务员法定职责紧密结合,构建以“公务员职位职责规范”为基础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5.
从人员流动或管理过程的角度看,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主要包括“进”、“管”、“出”三个前后相续的环节,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相应包括“进口”、“楼梯口”、“出口”三个主要方面。站在这个角度,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务员制度的“进口”应能真正选贤任能,“楼梯口”应确...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是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有助于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我国公务员的职业生涯管理,要积极营造“人本主义”的行政环境,提高公务员加强自身职业生涯管理的能力,积极拓宽公务员职业发展通道,构建科学有效的公务员培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董鑫 《齐鲁学刊》2007,(1):148-150
中国向现代国家迈进,必须要倚重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对公务员内涵的界定,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其手中“握有”公权力,即“依法履行公职”。国外对于公务员范围的划分虽然方法不同,但适用公务员法的人员范围大致相同,即行政系统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公职人员,这部分人是公务员的主要范畴,也是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发现人格特征有影响激励的作用,但并没有具体分析人格和激励的相关关系。文章以西方“大五人格”理论为基点,结合中国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资源,初步总结出中国公务员的的“大五人格”,并通过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激励理论的归纳,结合重庆市行政机关公务员人格与激励需求偏好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要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确立相应的激励因子,才能使每个公务员产生满足内在需求的动力,为组织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水生 《兰州学刊》2009,(2):190-194
心理契约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发展至今,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很少有人从心理契约视角来研究公务员激励机制。文章通过对心理契约理论的梳理,分析了心理契约对公务员激励的重要影响,在分析总结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公务员“多源流激励”模型。文章认为通过战略激励与共同愿景、全面激励与职业规划、透明激励与信息分享、公平激励与文化再造四个源流,可以更好地构建公务员与政府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从而提升公务员对组织的忠诚度、满意度和责任感,实现预期的激励效果,提高工作绩效,更好地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实现现代化,必须靠知识、靠人才。”“我们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重庆行政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培训国家公务员的场所。在公务员培训中,进行计算机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公务员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本文拟就计算机应用与公务员素质的关系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笑话,如果有人抬头望天1分钟,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他一起看,最后有人忍不住问:“兄弟,看啥呢?”他说:“脖子落枕了,这样舒服。”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公务员损害赔偿责任和国家求偿权陈界融在“主权免责”思潮盛行时代,国家对其侵害行为不负任何责任。随着社会发展,这一思潮的危害性愈来愈大,代之以“无过错责任原则”和“社会保险思想”崛起。1919年,世界上第一部承认国家因其公务员执行职务发生的侵权行...  相似文献   

13.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的公务员服务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学者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官员,提出了“服务,而不是掌舵”的新理念,主张公务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同时,新公共服务理论给予公务员以明确的定位———服务于公民,重视公民权,促进公共利益,重视人的价值。探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的公务员服务意识,对强化我国公务员服务意识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很多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独资、合资、合作和公司制企业层出不穷。我们不得不关注到这样的现实: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涌人城市,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成为了极大的社会问题。围绕“农民进城”,“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而展开的关于“民工维权”、“利益保证”、  相似文献   

15.
郝玉明 《理论界》2013,(12):165-168
非领导职务序列与领导职务序列构成公务员职务晋升的“双通道”,是公务员职业发展激励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制度演变进行分析,认为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历经不同时期的发展,制度从无到有,功能不断强化;在职务与职级并行导向下,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管理面临逻辑困境与挑战,需要做好新制度设计并与原有制度有效衔接。一方面需要科学研究和制定非领导职务管理的应对性措施,另一方面需要构建并逐步完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6.
《瞭望》周刊发表文章说,人事部宋德福部长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党的十五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的要求,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目标,着眼于提高行政效率、精干公务员队伍、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改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公务员流动趋势日益显性化的今天,构建公务员流动评价机制对我国公务员的流动状态进行科学而动态的评价非常必要。通过对公务员个人身价的分析和流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促进公务员个人和行政组织在互动影响中找到“流”与“留”的结点。  相似文献   

18.
从官员“下海”看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务员退出机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公务员队伍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下海”是公务员退出的重要通道和途径。官员“下海”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缺陷和漏洞是 ,中国现存的公务员退出机制中缺乏对公务员退出后的行为进行限制的法律制度。为此 ,我们应借鉴美国的做法 ,完善这方面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禹 《松州学刊》2001,(2):34-34
近一个时期,“风险”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各种风险中,金融风险则更加引人注目。而在金融风险中,道德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不论是银行信贷风险、保险投资风险、还是证券期货风险,都无一不牵涉到人,各类风险的形成,大都与人的道德品质有直接关系,多属于金融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
《南方论刊》2010,(8):I0019-I0020
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迫切需要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使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