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史发展存在两条主线: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二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两条主线之间存在辫证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党的自身建设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和成效对党的自身建设又起到促进作用.党史发展主线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党对党史发展主线又具有导引性.党史主线是党史研究的基点和杠杆.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的湖北是民族矛盾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富有反抗斗争精神的湖北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对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实践活动,曾起过重大的影响。今天认真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革命传统,不忘民族耻辱,深化改革开放,振兴中华,都不无启迪。一从19世纪中叶开始,以英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列强用鸦片输入中国,通过封建统治集团中最腐败的分子毒害中国人民,掠走我国黄金、白银,从而造成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面对这一严峻问题,广大人民迫切要求禁止鸦片输入,…  相似文献   

3.
根据遵义会议的决议,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区创建并留下的川滇黔边区游击队,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他们用自己的流血牺牲,保护了红军长征在云贵川三省人民中播下的革命火种,而他们血战到底、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去克服困难。今天,在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的同时,回顾这一段川黔滇边区的游击斗争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通过的《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中明确指出:“广泛的发展游击战争是党目前最中心任务之一”二月八日,扎西会议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经验教训决议大纲》里进一步说明,“目前最中心的问题”,是扩大红军,发展与组织广大的群众斗争,创造新苏区。二月十六日发表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产物和物质载体。太行山红色文化囊括了革命先辈浴血前行的功绩,更有燕赵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抵抗的事迹见证。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内涵转变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气质,从多个方向,多个层次发掘和拓展大学生的红色人文主义精神,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期,世界革命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俄、中两个封建专制大国,成为各种矛盾的聚焦地,都处于革命前夜。列宁和孙中山,虽然经历不同,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本国革命事业杰出的领导人。在革命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辛亥革命鼓舞了俄国革命,在列宁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了革命思想的转变,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可以说,列宁与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是相通的。他们都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成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各个时期革命精神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一门系统的学科,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织部分。民主革命阶段的中共革命精神史分为形成发展期、渐次展开期、全面呈现期、胜利发展期四个时期。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上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这六种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前后衔接,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期,世界革命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俄、中两个封建专制大国,成为各种矛盾的聚焦地,都处于革命前夜.列宁和孙中山,虽然经历不同,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本国革命事业杰出的领导人.在革命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辛亥革命鼓舞了俄国革命,在列宁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了革命思想的转变,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可以说,列宁与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是相通的.他们都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成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在1958年大跃进中,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已经在全国蓬勃地发扬起来了。毛主席说:“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这是对我国人民群众普遍发扬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貌的一个极其深刻的概括。但是,同广大群众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相反,一小撮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看不到客观  相似文献   

9.
傅伟男 《东南学术》2024,(2):212-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党史意识的觉醒。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在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原则与观点方法,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党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党史叙述的逻辑渊源。他们高度重视党史在汲取经验教训、澄清事实真相、坚定革命信念、展开宣传教育、强化政党认同与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着重阐发党的重大事件、历史贡献、成功经验与党史分期等基本问题,在党史叙述时运用唯物史观、阶级分析与辩证法等理论方法,并就如何编撰党史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了无产阶级政党重视党史传统的形成,为正确认识国际共运史与中共党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蔡绵绵 《南方论刊》2023,(6):54-55+72
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为我们巩固党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把握其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其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第一个层面是党的信仰,是党与真理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党对人民的承诺,是党与人民的关系;第三个层面是党的生存之道,是党和自身的关系;第四个层面是党员的价值追求,是党员和党之间、党员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需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敢于斗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邹容并不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或作家。但他以“革命军马前卒”自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革命大呼猛进,在戊戌维新失败之后、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中国沉闷的大地上,以不屈不挠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实践和猛烈犀利的战斗诗文,吹奏起那个时代最嘹亮的“革命”号角,显示了二十世纪初觉醒了的中国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和为民主自由而献身的精神。他的诗文“载道”,正是用诗歌和文章进行最激进的、最富鼓动性的政治革命宣传。鲁迅说:“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怒吼的文学一出现,反抗就快到了;他们已经很愤怒,所以与革命爆发时代接近的文学每每带有愤怒之音”(《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作为年轻的革命家的邹容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文字,正是这种“革命时代的文学”,是“由哀音而变为怒吼”的文学。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文化视角看,忧国忧民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党史文化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精华,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中,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居安思危的理念、情感、行为和精神。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这种忧患意识都是党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及其体现。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现实最有力的明证。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改变为历史而研究历史的“纯史学”观,通过科学总结历史和客观评价历史为现实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用历史进行生动的现实教育,这是他们更富意义的工作和更具社会价值的责职。在党史学界,如何联系实际来研究党史,把党史研究同现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则更是时代向党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新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4.
彭湃同志(1896——1929)是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现代农民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他的革命生涯虽然短暂,但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研究彭湃同志怎样由一个地主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革命烈士,究研彭湃同志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这不仅是对党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是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后代的需要。本文试图就彭湃同志的革命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领导国家政权建设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斗争中,同党和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对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措施。列宁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留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份极可宝贵的精神遗产。一列宁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时候,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官僚主义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历程中,不断丰富革命精神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内涵,拓展革命精神的时间谱系与空间谱系,彰显革命精神的时代性、大众化和世界性的实践引领价值。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党的思想理论的高度凝练,是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智慧凝结,呈现出一以贯之的传承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切入,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深刻解读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的革命信念,昭示着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继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7.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大别山精神。因此深入研究董必武在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加强凝练大别山精神,对于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是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刘泽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香港的回归,具有凝重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为了香港的回归,为了洗刷这历史的耻辱,与殖民主义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种贯穿于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斗争,这种不屈不挠、坚毅不拔的精神,来源于包括香港...  相似文献   

19.
黎平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深入阐述和分析黎平会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及由其凝炼而来的革命精神已越来越迫切.黎平会议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长期实践中,对中共党史的地位、功能、作用,党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党史上一些重大的问题和历史人物,作过一系列深刻、精辟的论述。这对推动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党史学科的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