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神文明建设自身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喻明受,马联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精神文明建设总是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抓起来无力,硬不起来。这些年来,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2.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是高超领导艺术的凝炼。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很多文章里都有这方面的论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一指导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已成为共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对于不断增强“两手抓”的意识,掌握“两手抓”的方法,发挥“…  相似文献   

3.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在《邓小平文先》第三卷中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述是最具鲜明时代特征的精彩章节。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增强“两手抓”的意识,掌握“两手抓”的工作方法,推动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总结和创造出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一重要的战略思想,深深根植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哲学内…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能否正确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这一方针,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因此,认真学习、研究和深刻理解坚持“两手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两手抓”落到实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事物之间这种相…  相似文献   

5.
论“两手抓”方针与社会协调发展刘明理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真正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牢固确立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邓小...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曾明确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湖南省湘潭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逐步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湘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回顾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受至深的是:湘潭的发展和进步,是两个文明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一、坚持“两手抓、两手扶要硬”是邓小平的一刀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  相似文献   

7.
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庹立声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繁荣,为中华民族迈向21世纪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大有所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坚决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丰富而精辟,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要战略方针,也是领导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领导方法。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历史的辩证法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使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与文化进步统一起来,是必然面临的问题。邓小平总结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正视资本主义国家的前车之鉴,从社会是个复杂系统这一客观事实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浅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基本方针的科学性和理论依据胡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条主线。在119篇著作中,关于论述到“两手抓”的就有48篇。认真研究“两手抓”的理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对...  相似文献   

10.
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两手抓”,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里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在狠抓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狠抓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和刑…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总结改革和建设的经验得出的一个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结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要求。过去对两手抓方针的理解大多是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出发去研究,本文尝试深入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这个层次,通过分析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作用,来加深对两手抓方针的认识。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为什么要深入…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李万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并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落实这个基本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仅谈点肤浅认...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完成“三步曲”的战略目标,他提出了三大根本举措: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同时还要求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两手抓”,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的思想,对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手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问题,曾多次阐述过这一思想,反复强调要一手…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是对我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运用和发展,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认真贯彻这一思想,对于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成就瞩目,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表现某些发展无序、混乱以至消极腐败的问题,市场经济出现一些“负效益”,党风、社会风气下降,不稳定因素有所增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是一个“综合症”,其成因也是“综合型”的,解决办法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两手抓。当前要把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一手硬一手软”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廖树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根本方针,也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科学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邓小平同志反复强...  相似文献   

18.
“两个文明”建设的文化溯源及其启示贾克水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抓紧抓好,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两个文明”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传统文...  相似文献   

19.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们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所体现的用辩证思想指导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都有普遍指导意义。我们不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的的重要战略思想,对于我们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多年来反复阐述的一贯思想。 两手抓的具体内容十分丰富,在不同的情况下,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