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西方学者关于择偶标准的研究揭示了择偶的历史变迁,并形成了多种理论体系。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壮族择偶标准大致经历了1949年以前的门当户对、集体时期对家庭状况和个人自身条件的双重考虑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等三个变化阶段。壮族择偶标准经历的变迁历程,反映了壮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现代化程度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阿拜·库南巴耶夫是19世纪中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诗人,近代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崇敬者,他以纯洁精炼的语言和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长诗和哲学作品,为哈萨克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以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对哈萨克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刻细致、入情入理的解剖,提出了尖锐却又令人心悦诚服的评判。他善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对未来的生活进行热情的歌颂。他以极富哲理性、战斗性的文章启迪了哈萨克人民的思想,赢得了哈萨克人民的崇敬。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主题,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当时普遍认可的封建礼制下的婚恋观,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出现了新型婚恋观。与传统的婚恋观不同的是,男女主角渴望自由的恋爱、追求男女平等。《玉娇梨》是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婚恋观既有局限性也有突破性,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那善屯"打工族"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它包括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择偶方式与婚姻的变化、现代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打工族"的出现既是文化变迁的结果,又是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乌孙是哈萨克族的主要先民之一,乌孙与汉朝的关系及对汉朝的认同,是哈萨克族确认归属国的端始,对哈萨克族的国家认同产生着较大影响。乌孙与汉朝的关系经历了互为接触、多重交往、归并汉朝的过程,对汉朝的认同由关系认同、归属性认同发展为合法性认同。从中可以看到国家认同高于一切,不仅是现代国家也是早期国家的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基于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以及社会分化、社会流动加剧以及异文化的碰撞与冲突等微观社会事实,从择偶圈、择偶标准、择偶途径、择偶动机等方面,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择偶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活是各民族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哈萨克族,定居前文化生活以传统的内容和方式为主,定居后文化生活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不仅传统文化生活被移植到新的环境中,现代文化生活也逐步被村民接受.文化生活的丰富对胡阿根村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是发展胡阿根村小康文化生活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择偶作为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抉择,而择偶的标准及其模式如何,则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社会历史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唐宋时期,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的驱动下,唐代的官宦阶层的择偶标准是以重门第为主,而宋代的官宦阶层的择偶标准则以重才学为其主要特色,但同时两个朝代的官宦阶层的择偶标准又有相同之处,但无论是重门第、重才德,还是多求聘财等等,这些的择偶观的出现,都与当时社会历史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20世纪加年代以来呼和浩特市土良村村民的择偶情况.通过通婚半径、择偶途径、决策模式和择偶标准四个维度分析了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少数民族所在民俗空间关于择偶的变化趋势,其中突出强调民族因素对择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边境贸易的发展,促使了岳镇的城镇化历程,其中的社会性别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在边境贸易的背景之下,以婚姻为分析对象,探讨私人生活和社会性别建构的互动关系,以此说明社会性别是一个可以被建构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构建是以社会及其文化为基础,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经由婚姻中婚姻形式、择偶方式、通婚圈、婚礼等这些文化事项变化,新的社会性别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调研,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新的梳理与探讨,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文化背景、方法及其生存形式展开研究,阐明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与发展、普及与传播的思想方法与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其传统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萨满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哈萨克族的传统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浓厚的法治意识、崇尚英雄主义和热情好客、相互救助等方面。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价值观的梳理和研究,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是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游牧生产习俗的变迁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游牧生产为主的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生产习俗。然而,近20年来,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生产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借助有关文献和调查材料,对哈萨克族游牧生产经营习俗,畜产品加工、流通习俗,草场使用习俗以及生产投入习俗的变迁及其变迁原因、结果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游牧生产习俗的变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经济效益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长、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扩大再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畜牧业产业化将进一步推动哈萨克族游牧生产习俗的变迁,使牧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式设计思想的影响,制约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与情感表达,形成了中式设计以文化为基底,无论在美学还是精神上一定是先有思想再做设计。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入手,深入研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意境与品格,使现代中式设计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延续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创作思维,将思想决定审美,审美影响设计与现代中式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长期的田野调查,以草原牧区灾害为主线,主要探讨了哈萨克传统生态知识在规避和应对灾害中的作用,并揭示了这些生态智慧至今依旧在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抗灾保畜的功能.同时也发现,在诸多强大外力的影响下,哈萨克社会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应对各种灾害的传统策略和力量日益被消解,即传统的灾前预警和抗灾策略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丽人公寓》讲述了以宝宝为首的四名上海都市女性各自徘徊于物质和真情之间的情感经历.在唐颖笔下,传统两性情爱书写模式得到解构,现代都市背景之下浸润消费主义观念的新型两性关系登上舞台.她以女性敏感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了社会转型时期,男女精神世界和婚恋观的扭曲异化,各自陷入精神荒芜的情感困境,表现出对当下灵肉分离的两性关系的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是古老的传统图形元素.为了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Logo设计当中,凸显设计的文化性与社会性,更能体现其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以Logo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和信息传播作用为出发点,分析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Logo设计寻求现代设计风格的发展方向,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Logo设计中的体现,不仅是样式的怀古和沿袭,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文中以中国传统图形为出发点,结合当前传统快消品牌牡丹饼的Logo设计为例,系统分析了在今天如何设计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现实性、时代性的Logo,并进一步阐明了这种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现代Logo的美好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视野中的宗族社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建新 《民族研究》2006,7(1):93-101
本文大致以时间为纵轴,对以往的宗族研究进行了梳理,回顾和总结了人类学、历史学学者在宗族研究方面的理论视野、主要内容以及经验,并介绍了当前宗族研究的新动向和存在的不足。文章重点对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等框架下的宗族复兴和传统创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择偶标准就是适龄男女选择配偶的条件。婚姻直接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选择对象并与之婚配的行为习惯地谓之“终身大事”,因此,在农村择偶并不是简单一个人的事,它关乎家族利益及其声名地位的确立,因而更多地受制于家族制度、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是古老的传统图形元素。为了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Logo设计当中,凸显设计的文化性与社会性,更能体现其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以Logo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和信息传播作用为出发点,分析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Logo设计寻求现代设计风格的发展方向,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Logo设计中的体现,不仅是样式的怀古和沿袭,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文中以中国传统图形为出发点,结合当前传统快消品牌牡丹饼的Logo设计为例,系统分析了在今天如何设计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现实性、时代性的Logo,并进一步阐明了这种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现代Logo的美好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