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冲击,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面对当前困境,高校须建立健全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3+1”新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与俄国各种社会思潮的论战中传播和发展的。列宁通过对各种思潮的批判,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捍卫了作为信仰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列宁处理社会思潮问题的态度和措施,对我们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信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党的话语权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信仰危机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突出而巨大的引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现今仍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但在主导信仰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信仰危机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若干想法和对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赵巍  吴任慰 《南方论刊》2023,(1):99-101
四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各种思潮良莠不齐,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易受各种思想言论的影响。学好四史,既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也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加深对党史、国情基本事实的认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关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培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发挥社会文化的作用。胶东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胶东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寻记录。胶东红色文化彰显出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懈追求,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引,是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践行,是创新发展理论品质的体现。从"学习""实践""创新""自信"和"初心"等方面,胶东红色文化都对当代大学生建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意蕴是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完美统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新辉煌,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繁荣,有助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好转,有助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地推进发展。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意蕴,就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诉求的因应对策是:优化信仰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时俱进地创新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意蕴是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完美统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新辉煌,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繁荣,有助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好转,有助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地推进发展。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意蕴,就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诉求的因应对策是:优化信仰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时俱进地创新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面临的当代境遇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的能力是关键。目前,虽然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理论自信、学识魅力以及教学技术都有待提升。社会实践考察是增强理论自信和学识魅力的有效途径,创新内容表达和继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应用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个人与社会思想的原点,决定着世界观、人生观与社会观的诸多方面,是构建一个社会思想特质的基石.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文章关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法确定各因素的综合权重,以期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李达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作出了独特贡献.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形成、成熟、深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研究性、现实性和斗争性的鲜明特色.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立足于实践,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朱瑞枫 《理论界》2013,(2):54-57
红色文化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具有特定的反映形式和强大的精神功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新时期,尤其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受到各种思潮、流派的影响,我国出现了意识形态淡化的问题。红色文化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重温党的历史,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为各种社会信仰、价值观念之间的交锋提供了舞台。在多元文化思潮下,如何以"一面旗帜"凝聚、"一条道路"引领和"一个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从宏观层面讲,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究竟跟谁走、走什么道路和怎么走的大问题;从微观层面看,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政治价值评判标准、明确参与政治实践的正确方向以及增强献身现代化事业的精神动力。社会转型时期,真正能够凝聚人心的内在力量还是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要从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信仰培养并重理念、着力加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现实的针对性等基本维度,夯实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再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信仰、接受、理解、知晓或不背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但理论形态的非彻底性、部分党员干部行为的失范性、宣传教育工作的低效性、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性等因素影响了人们信仰、接受、理解、知晓或不背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此,必须深入剖析这些因素,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首要问题。错误的和教条式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和丧失。科学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 ,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改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效果应重视推进实践路径创新,本研究着眼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存在的问题,遵循教育本质和主客体心理接受规律,通过如红色经典渗透教育、榜样力量示范教育、自创箴言内化教育、班级心理之家融入教育和信仰共建小组互助教育等创新实践路径,切实改善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效果。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研究方法,验证了创新实践路径的推进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体系的掌握程度,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觉悟水平;改善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态度,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扩展了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使大学生的人生观更加积极更有追求。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理性的僭妄和非理性思潮的泛起,造成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的空心化和边缘化。具体而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生成,是感性实证认知方式、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西方社会思潮误导、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机制滞后等原因所致。以政治意识形态功能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兼具人文精神批判与重建的文化启蒙向度。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主要来自于社会转型期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导致的社会问题。当代青年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中国共产党,还要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投身实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随时代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进程中积累了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坚定理论信仰与破除迷信相结合,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认真反思并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历史意识;立足中国现实且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牢固树立理论创新的国情意识;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不断夯实理论创新的群众基础;契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理论创新的鲜明民族特色;塑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群体,培育理论创新的核心主体。这些基本经验,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仍是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它信仰的存在。本文主要对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整合各种方法,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