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沛萍 《西藏研究》2013,(3):101-108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与特色。尽管如此,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还是呈现出了几种足以辨认、归纳的形态。与此同时,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憾和不足,它所达到的高度和厚度,与当代藏族女性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完全不相称的,而资料搜集的欠缺是制约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提升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互文及戏仿是后现代作品的两个主要写作手法,其旨在消解权威,取消经典,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使所有文本共处于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文本网络中.它们彻底摧毁了作者的意图和对文本的封闭单一的解释,使得所有文本都一律平等.作为华裔美国文学开创者之一的赵健秀,在他的作品<甘加丁之路>中,大量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互文性与戏仿技巧.所以,作者将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分析其如何运用互文和戏仿的后现代写作技巧,以实现其颠覆西方霸权话语及批判华裔群体中的自我东方化的现象,以此来维护华裔的尊严与权益的写作主旨.  相似文献   

3.
白崇人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不断反思"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理论之路,审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与走向。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和价值意义的重释以及他在批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开放多元、富有创新的批评理念,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收获。其中,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自觉意识成为白崇人文学批评的表征模式,也展现出白崇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者难能可贵的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以陈染、林白等为代表的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专注于都市白领女性生活体验的书写,贺晓晴的小说<花瓣糖果流浪年>把笔触伸向处于社会底层、流浪他乡的打工妹,展现打工妹韩月晴在七年流浪中,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疏于凸显底层劳动妇女生存境遇这一叙事盲点,丰富了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画廊.  相似文献   

5.
妇女研究机构的成立带动了少数民族妇女图书的出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界开始关注女性图书的出版。这个行为与女性学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背景紧密联系。以妇女为研究对象的女性学,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起来。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相关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女性主义文论的观点,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两位典型的女性进行分析,反映了不同职业妇女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状况,以及她们自我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探讨女性人类学的成长历程、方法内容与争论的课题及成果.涉及女性及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关系,女性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勾连,女性人类学研究方法与主要论题.主要包括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及分析模式,女性人类学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界定,后现代女性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西方女性主义的研究成果,概括了女性主义对于传统社会研究方法(尤其是实证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目标与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9.
婚恋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小说中体现出"与时俱进"的重要特征.同时,都市文学与乡土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与非女性主义文学对婚恋家庭也作出了绝然不同的文化阐释.研究婚恋文化,对我们理解并把握新时期文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东南亚女性华文写作中,马来西亚华文女性文学发展极为迅速.华裔女性作家的双族性,多地域经历使她们成为了双文化或多重文化人.本土性与华族性的交融在发展中逐渐变得广阔而丰厚,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中传达出马华女作家的现代生命意识和深层文化体验.写作对于马华女作家,不再只是宣泄个人情感或自我的言说和分辨,而是女作家独特女性意识的确认和自身精神价值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为黑人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其语言之独特,叙述视角之别具一格,另其主题之鲜明,实为黑人女性文学之典范。因此,文章从小说《紫色》的语言策略及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分析其主题意义及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并以此来阐释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的离散者——对美国菲律宾裔移民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又新 《世界民族》2007,70(5):38-47
菲律宾裔移民是当代国际移民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可以在世界130多个国家中发现菲律宾裔移民的踪影。最大的海外菲律宾人群体生活在美国,美国菲律宾裔移民已成为美国少数族裔群体中增长最快的一支,是仅次于美国华裔的第二大亚裔群体。因此,美国菲律宾裔移民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严英秀 《中国藏学》2013,(1):179-183
在当代藏族文学领域,女性文学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30年发展中,几代藏族女作家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文学印迹,创造了兼容多种审美文化诉求的民族叙事和性别叙事相融一体的文学传统,建构了藏族女性文学话语自身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14.
作者运用女性主义批评,通过具体分析明清长篇世情小说妻妾斗争的背景、意识、心态、行为,揭示由于封建宗法父权体制及性别政治导致众多妻妾形象忧郁、焦虑、疯狂的"歇斯底里"的人格异化,进而追寻世俗女性被无情戕害的生命真相,得到关于社会人生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女性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本文梳理了女性人类学起源发展的脉络、主要理论,尝试性的探讨了女性人类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人类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子集,在西方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在我国这一学科仍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研究了女性主义人类学孕育、产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对不同时期主要理论和代表性著作进行梳理,有利于借鉴西方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成果,以跨文化的视角认识不断变化中的社会性别观念,为女性主义人类学本土化研究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17.
陈娟 《民族论坛》2008,(6):42-43
本土研究是女性主义研究的大势所趋和意义所在,中国的女性主义研究最终旨归是帮助中国女性实现全面的解放。本文通过对中西女权状况的差异及女性主义本土化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试探性地提出了中国未来性别研究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诗歌批评的角度来研究当代藏族诗歌的创作和发展.鉴于藏族当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相脱节的态势,有必要将创作与批评相结合,创作主体与批评主体相互对话,双向互动进行论述,通过优秀的创作来吸引批评聚焦,通过多元化批评来激励和鞭笞创作,并在文本阐释的基础上突出批评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收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梦华录》呈现了女性相互欣赏、互帮互助的媒介形象,展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注入了女性主义思想,从而引起女性的独特共鸣。文章从《梦华录》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着手,分析女性主义视角下电视剧中的女性记忆与想象,探讨电视剧中精神内核层面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兴起于18世纪,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逐渐由温和向激进演变;而影视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女性主义理论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得到体现。因此,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作为研究视角,以90年代以来具有现实性、客观性、代表性的影视作品作为研究案例,从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在影视中的体现以及演变三个方面出发,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的情感与婚姻进行研究,来对当今女性主义进行思考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