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清代藏汉文献以及入藏人员的记载为基础,分服饰(贵族服饰和官员服饰、平民服饰以及僧装)、饮食(日常饮食、宴会饮食)、居住(贵族居室、农民居室、牧民居室)和出行(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4部分叙述清代西藏的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回族妇女除在家庭接受家长的传统教育外,从来未受过学校教育。及至清末民初,在民主主义思潮推动下,有少数回族女子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向社会,进入学校读书,回族女子教育才逐渐兴起, 回族女子教育首先从经堂教育开始。一部分回族妇女从清真寺阿旬妻子(教民称“师娘”)那里学一些伊斯兰教知识,学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2010,(12):50-51
满族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在其两百多年的统治过程中,满族在自身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也经历了巨大变迁,这一点在满族服饰的变迁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清代满族女子的代表服装——旗袍,它由适应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设计,逐步发展变化,成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服饰的等级与尊卑痕迹十分明显,服饰不仅是人类防寒避暑保护身体和美化装饰自己的简单用具,亦是社会上层君主统治下层庶民"礼治"的工具,也是华夏民族礼仪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各朝代都有"以左为尊""男尊女卑""男左女右"的传统思想。文章从汉民族传统的右衽着装习俗,多角度阐述服装"右衽"为上的着装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服饰的等级与尊卑痕迹十分明显,服饰不仅是人类防寒避暑保护身体和美化装饰自己的简单用具,亦是社会上层君主统治下层庶民"礼治"的工具,也是华夏民族礼仪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各朝代都有"以左为尊""男尊女卑""男左女右"的传统思想.文章从汉民族传统的右衽着装习俗,多角度阐述服装"右衽"为上的着装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6.
女子终生赤足,紧体短裤之下的双腿世代裸露;头上一只独角,一顶白色的尖顶软帽随风飘扬……学者说:奕车女子之服饰,实为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服饰之最有特色者。 然而,六十年代古风突变,解除独角、套上鞋袜、遮掩双腿的奕车女子,掀起了一场犹为令人惊讶的服饰革命……  相似文献   

7.
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族学刊》2015,6(2):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其中的羌族馆有释比文化和羌族文化综合两个展厅。释比文化展厅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介绍了勒色——祭坛、神龛、释比法器、释比面具、祭祀馍印、释比祭祀活动、释比戏等,同时也展示了释比保护、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景。羌族文化展厅中不仅展示了与羌族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饰、碉楼、羌笛、生活器皿、狩猎器具,还展示了我馆的珍贵文物——清代的皮铠甲和用水獭皮包制的清代土司服饰,以及羌民族古老的传统妇女节——瓦尔俄足和羌族服饰中的珍品——羌绣。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清代西藏地区天花暴发历史的梳理,展现了中央政府驻藏官员和地方政教等方面共同对抗天花采取的努力,在探究清代西藏地方应对传染病侵袭的机制与措施之中,指出阶段、阶层的存在、科学认知及技术手段之不足,使清代西藏地方的防疫实践经历了曲折与倒退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朝鲜是单一民族国家,境内99%以上的居民是朝鲜族人。服饰朝鲜的传统民族服饰从古至今改变不大。在东方各民族中,朝鲜人的衣着是比较独特的。女装上身是带小灯笼袖的斜襟飘带短上衣,领子稍呈圆形.衣襟和下摆略呈弧形,线条柔和,颜色多样。女装有在袖口、领子、衣带、下摆镶边的习惯,用花色绸缎做长飘带,绚丽多彩。朝鲜语称上衣  相似文献   

12.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变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琴 《西藏研究》2007,(1):96-100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是如何发生变迁的,与藏族、汉族及其他民族服饰有何联系与区别?文章借有限的历史文献记载对隋唐前后、清代以及新中国建国以后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进行考察,探讨了嘉绒传统服饰变迁的过程、特点及其原因,认为文化传播、社会制度变革和转型、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嘉绒服饰变迁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中华服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象征符号之一。她既是历史发展和时代创新的产物,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标志与见证。满汉交融的清朝旗装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旗袍,最初源于满族妇女的日常穿着,即旗人之袍或旗装。在清朝初期,旗人之袍与当时满族人的狩猎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百苗图》是反映清代贵州各民族状况的一本重要典籍 ,图文并茂 ,有各种手绘抄本流传 ,但一直没有正式校订出版。自从台湾藏本《番苗画册》影印出版之后 ,学术界争相引用。本文在收集、分析、对比《百苗图》各个版本的基础上 ,从《番苗画册》配图背景、内容和绘画技法 ,以及行文的书写格式、印鉴使用的惯例、文字错漏情况等方面逐一考证 ,认为该书为赝品 ,系清末民初书商为谋利炮制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全国各地革命起义风起云涌,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亦成多事之地,各种势力各种关系错综复杂,造成了许多历史疑点,其中钟颖疑案便是其一.其间的来龙去脉、曲曲折折、是是非非,更是扑朔迷离.文章主要依托历史文献,剖析该事件中的种种疑点,昭示乱世中国家忠良之士应负有的责任和大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柯尔克孜人东迁到黑龙江时,有达本、额其格、嘎博韩、蔡音德热、博勒德热、害热格斯6姓.清末民初,分别改为汉姓吴、常、韩、蔡、郎、司,后来在蔡姓中又能分化出一个"刘"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柯尔克孜族姓氏逐渐增多,由原来的7个增加到20多个.这表明,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姓氏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在汉文史料中,清代环青海湖和柴达木地区的藏蒙人口一直缺少准确的编户数字。柔克义在1889和1891年的两次考察中详细记录了这一地区的人口户数,对于认识清代该地区的藏蒙人口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相关考察文献尚未在国内出版,有关研究也未能引用其著述。本文将柔克义旅行文献中有关清末环青海湖和柴达木地区的藏蒙人口考察记录进行归纳、考证和分析,并置入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与民国汉文文献进行比对,对清末青海方志以及民国人口调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检讨,初步讨论了从清末到民国三十年代该地区藏蒙人口衰减和增长的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探讨壮族和印度民族地域性、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研究壮族的"天人合一"和印度的"梵我同一"对壮印传统女性服饰的影响,通过多模态比较研究其服饰图案纹样题材造型、图案纹样构图方法和服饰图案色彩搭配,以及服饰图案寓意,发现两者在这些方面的相同与异同之处,整理和归纳出壮族和印度女性传统服饰独特的艺术特点。并将在"一带一路"中印文化交流中,有利于壮族和印度女性传统服饰这两种元素巧妙地渗透和融合。对传统民族服装设计的传承与创新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刊》2016,7(2):封3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从一九八六年开始,首批征集到土家族全套不同图案的织锦共一百余幅,此后又多次深入黔江和湘西土家族居住的乡寨征集回清末民初土家人使用过的精雕细刻描金婚庆、梳妆台,民国楠木土漆桌、椅、凳全套,民国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土家族男女服饰,清中期木雕傩公傩母及系列人物面具,清道光二十四年傩画全套二十余幅。在此基础上,博物馆在2015年布置完成了“土家族馆”,展示并汇聚文明的碎片,以实物载体寻回散落的记忆,较好地反映了土家族生活与生产的历史风貌和宗教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20.
师帅 《西部蒙古论坛》2020,(1):25-35,125
清代新疆教育史是清代新疆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按时间维度可以梳理为新疆建省之前、新疆建省之后、清末新政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教育发展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成果能够基本呈现清代新疆教育史的发展脉络,一些领域也有了深入研究。本文以目前研究状况为基础,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的特点,为清代新疆教育史提出了研究理论、研究视角等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