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裁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批评性话语分析。广告被认为是一种寄生语篇,常常综合运用各种体裁特征、传播媒介来表现自己,形式灵活多变。本文从体裁互文性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细节互文性和结构互文性,探讨了儿童电视广告这一特定广告语篇的互文性特征,重点研究了其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5,(11)
互文性理论的强大解释力逐渐为学界所意识到,并被运用到语篇、语用、话语分析等学科研究中。文章梳理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互文性理论各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深入发掘,通过对互文性理论的归纳与论证,得出了互文性理论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观点。并对当前互文性研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评析,文章指出我们不仅要将互文性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中来,引导学界对语篇系统性的关注,更要对互文性现象做进一步的语言学化的分析,致力于将互文性理论改造成语言学自身必不可少的理论组成部分,并结合新时代出现的多样化的语篇形式,构建语篇互文性研究新范式,对各类语篇现象进行透彻的理论分析和充分的结构阐释,推动篇章语言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互文性现象存在。文学艺术中的互文性是产生新意、形成对话的积极互文性。互文性对于文学艺术至关重要;科学中的互文性是精确转述他人原意、独白式的消极互文性,科学对自己的过去采取与文学艺术截然不同的态度,互文性对于科学来说无足轻重。互文性是一种意义于其中转换生成的函数关系(功能而非本体)。构成互文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文本A、文本B和它们之间的互文性联系。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是英语新闻标题的一项重要特征,英语新闻标题的互文性可分为水平互文和垂直互文两种类型,且主要通过引用、仿拟和预设等手法予以展现。具有互文性特征的英语新闻标题,应在文化对等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直译法、增译法和注释法等不同的汉译方法,使其互文表意空间不因翻译而流失。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是西方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概念,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本之间的互涉关系。互文性在唐诗经典生成中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可分为地点互文、对象互文、语句互文、时间互文、技法结构互文、词汇互文几个层面,不同类型的互文性在唐诗经典生成中的促进作用是有差别的,力量较强的是同一地点类互文。  相似文献   

6.
三、“互文性”的文本建构策略 杨逵小说在构塑其“政治诗学”的基本形态时,还采用了“互文性”的文本建构策略。大家都知道,“互文性”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的朱莉娅·克里斯蒂娃介绍巴赫金的文章之中,是为了陈述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但是,在一些“互文性”特殊情况下,人们有时也使用“对话原则”。由于巴赫金本人提出过这样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概念最早由克里斯蒂娃提出,后来逐渐发展为后结构主义批判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武器之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互文性理论。在这样的学术形势下,我们回归克里斯蒂娃最初的广义互文性概念,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今互文性理论研究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运用互文性理论,以<晚唐诗>为文本研究对象,揭示互文性的学科化势在必行,提出文学批评的两类互文:原形互文性和变形互文性.互文性理论对汉学家的研究成果解读有着一定的阐释力,且启发古典文学研究法的阅读诗学的建立,意在提供中国古典诗歌阐释的别样视角.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托马斯·品钦早期三部小说的叙事话语进行了互文性研究,其叙事话语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与欧洲经典文学作品互文;与美国经典文学作品和品钦自身作品互文;与非文学领域的艺术、科学叙事话语互文。高度的互文性使其小说成为各种叙事话语交织的超文本互文体系,构成了其小说叙事迷宫的一个主要因素,反映了品钦对传统叙事话语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将梁祝的故事译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介绍给西方受众堪称外宣工作的经典范例。正确运用这种文本间的相似性即互文性,对翻译尤其是外宣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两种文化间不同程度的互文性,译者可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提高互文性,便于读者理解外宣材料。  相似文献   

11.
闵云童 《兰州学刊》2007,(9):182-184
文章从"互文性"的概念分析入手,指出互文性理论的批评实践往往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即文本的层面、主体的层面和文化的层面.而在这三个层面的分析中,文本、主体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对话又是其核心要素,并在三个层次上同时进行.在这个意义上,互文性理论中的"互文性"就具有了多向度性,从而也使互文性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具有了更大的拓展性.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概念对传统的翻译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翻译被认为是一种互文活动,译文与原文的关系因而是一种互文关系。然而,由于对互文性的理解不同,应用互文性探讨翻译出现了两种倾向。在分析这两种倾向的基础上探讨翻译和创作的互动关系,并指出互文性视角能够改变人们对翻译和译者地位的认识,有利于翻译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互文性理论视阈的诗歌用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文本都是互文本,“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共同特性.使事用典是中国诗歌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本文介绍了互文性理论基本观点,阐述了中国诗歌用典与互文性理论的联系,论述了诗歌用典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结合诗歌实例分析了中国诗歌用典的互文性现象,并对诗歌用典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游戏》微型文本为对象,以“互文性”作为研究视角与解读策略,通过对《游戏》文本的互文性研究,挖掘微观形态下《游戏》的精神内核,对《游戏》文本的互文性现象及深层内涵作进一步揭示,彰显在音乐语境中钢琴音乐文本互文性研究的可行性、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立桂 《兰州学刊》2005,(5):287-289
电脑和网络技术为互文性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支持,使得依托于网络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互文性写作的特质,分析目前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写作手法可以发现,互文性写作丰富了文学的创作手段,给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引导,以拨正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提高网络文学的整体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传播和交换,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对读者快速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新闻标题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互文性。“互文性”是表示不同语篇之间的相互联系,互文的吸收转化过程实质就是模仿、复制——模因,可见互文性和模因论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此论述了模因与互文性的关系,并从模因论的视角对新闻标题(以2013年新闻标题为例)中的互文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互文性能够达到吸引读者和帮助其解读信息的目的,同时新闻标题的互文研究对新闻标题的制作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Intertexuality),也有人翻译成“文本间性”“文本互涉关系”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互文性”诞生于1960年代,“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①。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文本都与来自本文化的或者他文化的其他文本进行着对话,“一切时空中异时异处的文本相互之间都有联系”②。《夏天的禁忌》与《挪威的森林》这两个“具体的文本”之间即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其“互文性”具体体现在成长、性爱和死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钱翰 《学术论坛》2015,(2):88-95
互文性概念在今天主要被当作一种文学研究工具,然而这其实与克里斯特瓦发明这个先锋概念的意旨大异其趣。对互文性概念的理解和发展大致有两个方向:解构批评,继续沿着克里斯特瓦和巴尔特等人开辟的文本性理论的道路;另一个则走向诗学和修辞学,代表人物是热奈特和里法泰尔。今天,我们看到,后者的互文性概念影响渐渐超过前者,然而它事实上是文学史渊源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是contexte,而不是intertexte。之所以互文性概念走到这个发展方向,主要原因是大学的文学研究体制造成的。[关键词]互文性;文学史;克里斯特瓦;文学体制  相似文献   

19.
从互文性视角看新闻英语语篇风格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互文性理论引入新闻英语语篇风格的翻译打破了必须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原则,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互文性理论,新闻英语的译者将原新闻英语语篇的风格、原新闻记者的风格以及同类汉语新闻的风格融合起来,力求使译文的风格做到“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20.
互文视域下的文化意象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敏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203-204,219
一、文化意象的互文性文化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语言符号,它在本质上具有互文性。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个文本的构成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就意味着,文化意象同样是由文化意象的语言符号及其文化所指之间依存联结构成的,是语言符号和文化意义化合而成的结果。文化意象的互文本质揭示了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