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了在涉及专门知识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庭审.这一规定是我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但是法律对专家辅助人尚无系统规定,学界争论不一,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难.本文尝试在专家辅助人概念、诉讼地位、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比较和必要性等方面对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4月1日颁布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第六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这里“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学界称之为“专家辅助人”。该条文,创设了我国的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证据制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强调了司法公正与效率,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医疗纠纷侵权之诉纳入推定过错责任范畴。本文通过对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思考,阐明了笔者对该制度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事诉讼在三大诉讼中的受理数量持续增加.民事诉讼的证据问题受到了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视,但是证据该如何提交,什么时间提交,如何认定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课题.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于2002年4月1日施行,但是该规定毕竟只是最高的司法解释,与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衔接并且有矛盾之处.虽然该规定在我国首次确立了举证期限制度,目的是实现证据由随时提出主义向适时提出主义转变,但是制度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影响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解决民事审判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将“举证责任期限”问题进行立法和细化. 举证期限制度本意是为提高诉讼效率、促使当事人尽快的提交证据、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但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举证期限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无法发挥其作用.本文引入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对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通过《证据规则》确立了以证据失权为核心的举证时限制度,引发学术界和司法界广泛争议。从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和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设置看,对于逾期举证不宜适用严格的证据失权效果。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缓和了证据失权的适用,而新《民事诉讼法》第65条更是彻底废旧迎新,废止僵化的证据失权的适用,赋予法官更大的裁量空间,然而其所确立的新举证时限制度过于原则,扔有待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6.
对于2001 年12 月21 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4条规定内容的理解,学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分歧。有的学者对该条所列出的八类侵权诉讼案件,都认为是举证责任倒置的案件。对此笔者持不同观点,本文拟通过对于证明责任倒置的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证据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是法院认定事实,据以裁判的基础。但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一直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收集证据问题关注不够。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得不到程序性保障,相关的配套制度很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无从实现。本文将在解析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相关规定和明确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向法院提供的各类证据,只有合乎法定要求才具有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现场笔录等各类证据  相似文献   

9.
闫雪春 《决策探索》2009,(20):70-70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向法院提供的各类证据,只有合乎法定要求才具有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现场笔录等各类证据作出了规定,特别是对证人证言的规定更加严格。因此笔者认为在行政执法中要慎用“证人证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涉外案件逐渐增多,我国法院依据双方当事人约定或冲突法规范应当适用外国法作为审理案件的准据法时,外国法查明成为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而外国法查明制度在我国并不成熟,阻碍了我国国际私法的发展。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于外国法查明制度做出了新的规定。笔者将分析新规定并对于如何完善外国法查明制度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现行法律体系中民事实体法规定了精神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又否定了精神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的矛盾,不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因此,本文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立法规定,合理借鉴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相关法律,提出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法治的进程,刑事活动中对程序合法的要求越来越被立法当局重视,特别是2013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实施以后,更加注重证据搜集程序的合法性。见证人制度作为证实证据合法性的"冷门"方式之一仅散落的规定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里,司法部门对于见证人证实证据合法性的重要性的认识明显弱于其他证实证据合法性的方式,实践中也极少甚至没有出现依靠见证人来证实证据的合法性或因见证人的非法而排除相关证据的情形,出现该情形有本身执法观念、环境的影响,也有见证人制度本身规定不明确的因素。笔者认为见证人作为司法机关以外的第三人参与到刑事活动中,有其独特的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做了概述,并介绍了我国的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同时考察了国外的规定,提出了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内容做了很大的修改,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及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检察官的证明责任等,这次修订是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一次很好的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修订后的证据制度相关内容的实施依然有其自身不易解决的矛盾和困境。如何理性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摆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证据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证明责任的强化,确立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也就成为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一般理论,并对两大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作了简单的对比;其实对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用“法律真实说”取代“客观真实说”并正确区分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地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针对当前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了建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刑事民事诉讼法教程》包含了我国的两大诉讼制度,简明、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刑事、民事诉讼活动中的法律规定。要通过司法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把握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管辖、司法机关、诉讼参与人、诉讼证据、诉讼保障措施、期间、送达以及刑事、民事诉讼活动的程序等内容,从而增强司法人员和普通公民的诉讼意识,强化人们依诉讼法办事的能力。 二、重点问题解答 1.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各自的特征 刑事诉讼作为一种特定的国家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刑事诉讼是由法定的国家专门机关主持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法院(法官)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至关重要,如何处理法院与当事人在民事案件取证上的关系关乎到案件是否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本文阐述了我国民事诉讼取证制度的改革历程,从中可看到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任晓萌 《经营管理者》2013,(29):215-215
本文简要论述了证据交换制度的概念、起源以及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及立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初主要适用于刑事诉讼领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这一规则逐步扩展到民事诉讼领域。虽然我国在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所规定,但都比较笼统和模糊,不利于操作。为了使该规则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非法证据的含义;第二,我国在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中的不足;第三,我国在民诉中建立非法证据规则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在民事诉讼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于传统证据的证据,这类证据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运用专门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加以解读。我国的科技证据制度,尤其是民事诉讼方面,相关制度不完善,尚没有单独的科技证据立法,其中民蓼科技证据的取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括论述了民事科技证据取证概念,并结合我国民事科技证据取证的现状,针对我国的科技证据取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促进科技证据取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