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股“绿色主义”的风潮在欧洲大陆兴起。面对势力越来越大的新兴社会发展趋势,有人不禁感慨:难道100多年前有人预言的“21世纪的欧洲是绿色党人的天下”,真的会成为现实?而在这一“绿色主义”的风潮中,“绿色德国”是欧洲最热门的“第一话题”。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任何一所高等学校学习和工作过的外国人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德国大学生中的大龄者很多。这种感觉并非建立在子虚乌有之上,而是符合事实的。据德意志大学生服务部1997年夏季对二万一千余名在读大学生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大龄化是德国社会和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该年度德国东部地区(即原东德)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3.6岁,比1990年统一前提高了近两岁;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国“社会管理元年”。从来没有如此多的目光,也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期待,瞬间倾注到社会管理问题上。30多年如火如荼的改革中,社会建设领域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短板”:  相似文献   

4.
塔罗牌的预言从来都没有色彩,冥冥中的指引只不过是给心灵一个方向,结局的黯然抑或明媚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5.
社会观察:自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再度急剧升温。但是即使是在局势最紧张的时刻。您也在预言朝鲜半岛局势没有失控的危险,您的依据何在?  相似文献   

6.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形态史观”的提倡者。《决定时刻:德国与世界历史的演变》于1933年出版,三个月后被纳粹查禁。在书中,作者认为来自“东方的”十月革命将是对欧洲白人世界的威胁,并预言“第三帝国”必亡无疑。  相似文献   

7.
李巧玲 《职业》2007,(33):77-77
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在中职学校,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有权威调查资料显示,70%的女性存在性唤起方面的困难,这也意味着70%的女性或许难以自然地感受到性的快乐。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女人天生性冷淡,还是男人只顾自己享受,却忘了去体贴女人?是女人羞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是社会从来就很少有给女人表达感受的机会? 或者一切部不是,重要的是:快乐是你的权利。如果不能感受到快乐,那么我们便要找出不快乐的原因,然后轻松上阵。  相似文献   

9.
同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就在日本因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而陷入孤立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则思路清晰地率领几乎半个内阁访问中国。德国和日本一样,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也是战后迅速恢复、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国家。但和日本陷入二十年停滞陷阱不同的是,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一直是工业化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更是经济危机以来表现最佳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今天,竞争激烈而节奏紧张的现实生活,正使人们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然而,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措施,却仍基本停留在花大把金钱买滋补身体的保健品上。殊不知心理缺乏保健,往往导致或加重生理疾病。心病需要心药医。心理健康需要被认识,需要人能正视自己。一位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说过:“那些自认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于面对心理问题的人。”有专家预言:今天中国人花在追求身体滋补品上的钱,明天将会有相当一部分被用到追求心理健康上去。  相似文献   

11.
在世博会德国馆,记者发现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展示项目吨用乐高玩具构建了一个个生动温馨的场面:孩子和老人欢聚一堂,一起喝咖啡;年轻人照顾老人和孩子;孩子们则为老人们唱歌…一这就是德国推行的“多代屋”项目(Multigenerational Centres),它旨在让不同代际的人们在一起互动,交流,以应对德国日趋明显的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11,(23):59-59
代沟是从来就有的,代沟的深度和年龄段的距离与社会发展的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从前20年一道“代沟”,后来缩短到10年,现在是3~5年——时代的飞速发展,新事物新知识更新更迭,  相似文献   

13.
预言     
我认识一位少女,有一天,一位算命的看过她的手相以后对她说:“你会结婚的。你将有一个孩子,但是过后你会失去这个孩子。”当时,这个预言并没有成为她沉重的包袱。但是斗转星移,这位少女出嫁了,不久生下一个孩子。到这个时候,这个预言对于她就不那么轻松了。假如这个孩子得了病,不祥的预言就会像钟声一样老在母亲耳际萦绕。可能她当初曾嘲笑这位看相的,现在轮到后者报复了。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不管人们的见解多么坚定,碰上某些遭遇也会动摇。你听到一个不吉利的、难以置信的预言后可能会付之一笑,但如果这…  相似文献   

14.
也许我们的环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宽松,让我们可以自由地关注性问题。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的改善,使“性”这一以前讳莫如深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同时,我们也  相似文献   

15.
在一段时间里,社会上某些地方流传着一种骇人听闻的无稽之谈:“1999年8月18日出现十字连星,地球和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其实,这不过是危言耸听,扰乱人心。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即便出现“十字连星”的天体现象,也不意味着有什么“凶兆”。那么,这种荒诞是怎么以似是而非的面貌出现的呢?400多年前,法国医生诺查丹玛斯在一部名为《诸世纪》的预言诗中写道:“1999年7月,恐怖大王从天而降……”这也许是“人类大劫难”流言的最初所本。本世纪70年代,日本人五岛勉仿照《诸世纪》又写了一本《大预言》。他推算,19…  相似文献   

16.
在41岁生日那天,作家R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是个陌生女人的笔迹,第一句就是:“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相似文献   

17.
当前,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近日阅读一本老年刊物,发现德国的“新型同居”很有意思,对于我们填补“空巢”窘境有借鉴作用。报载:德国的出租屋很稀缺,房租也贵得吓人,青年人普遍遭遇到“找房难”。于是,“一些老人甘愿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住,但前提是青年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老人聊一会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等。”  相似文献   

18.
在欧洲的移民问题研究中,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越来越引起关注:越南人如何在德国扎根?大量的非洲移民如何融入欧洲社会?为什么那么多德国人信仰印度教?一个移民的欧洲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上海科学生活》2002,(12):12-13
早在1960年,荷兰一位不甚出名的文化评论家康斯坦特·尼乌文许斯就曾预言:有朝一日我们都会成为设计师。  相似文献   

20.
据今年1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转基因研究中心已经进入治疗性克隆研究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预言,21世纪,人类将能动用治疗性克隆技术使人类更加健康长寿;用不了10年,治疗性克隆人体器官将有望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